我们也可以过得幸福
外卷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年轻的时候,若是有机会,应该离开家,到外面求学,开阔视野。
我以前提过,我来自北方的一个小城市。高考考到了北京。我当时去北京的原因就是北京是首都。离老家不远,但是也不近。这样我便可以有了放飞自我的空间。
我的大学同学只有15个人,其中有6个是北京人。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北京很大,我的北京同学们的格局也都比我大。比如有一位北京同学的爸当过外交官,我也听她说过一二有关外交官的事情。也有二位同学的爸是大学教授,其中的一位还是刚刚解放不久,特意从美国回到祖国,为了参与祖国(新中国)的建设。我的北京同学们德智体都发展的比较全面,因为北京的中学一定比我老家的资源要好。但是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比他们的差,甚至比有些北京同学们的成绩还要好。
当时的分配制度就是从什么地方来,大学毕业后就分回到什么地方。北京要比其他城市文明许多。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在北京生活不需要靠关系生存。另外北京也有好的大学、公园、博物馆等等。所以我也想在这样的地方生存。虽然我的成绩比有些北京同学们的还要好,但是这个硬件对我留在北京没多大用处。于是我就决定考研究生,因为考研会产生新的机会。这个经历就是我的第一次外卷,我要努力成为可以生活在北京的人。
上面提到过我的一位北京同学的爸曾经留过洋。我们大学同学们去他家玩,我第一次在那里听到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古典音乐,并且第一次看到他爸在家里煮咖啡。当时是八十年代,这些对我这个从小城市来北京读书的大学生,是个新鲜事儿。于是,我对出国留学感了兴趣。我喜欢读一些翻译成中文的古典国外名著,我很想知道外面的世界和那里人们的生活。这个也可以称为我第二次的重要外卷。我认为的外卷就是要向外开拓,向新的标杆看齐。
之后我出了国,去了欧洲留学,又去了北美安家。其中我和我的先生一起经历过了无数次的外卷历程,我们有艰辛、快乐和痛苦。我和我的小家曾经住在公寓,我们一起为生活努力奋斗。我当时的期望就是我想拥有一个独立别墅。我觉的我们有了别墅,我就彻底幸福了。其实不然。因为外卷是个无底洞,永远没有止境。比如说,我的独立别墅有两个车库,认识的人有别墅配三个车库,几英亩大的后院;有些人甚至还会有船和放船的水边。这个时候,我的内心开始有了转变:其实我们拥有的就是很好的。我们可以幸福,我们幸福了。
内卷吗?
当我们的两个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带着她们去开车半小时以远的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中文学校的华人妈妈们就在一起聊天儿。她们谈论孩子们的奥数、周末紧张的课外活动安排,昂贵的私立幼儿园等等等等。相比之下,我的娃们好像生活在山上散养的羊,没有被如此精养。但是她们却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自由地玩耍,也可以参加同学们的sleepover parties (去同学家聚会玩耍,并且过夜). 新泽西的某些好学校,在全美国的排名都是顶级的。学校里50%都是亚裔学生,其中主要是华人和印度人。而我们所在的宾州学区只有0.3%的亚裔学生, 其中包括越南人和日本人。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已经选择了不内卷。我们的日子没有那么多因为内卷而引起的焦虑。我们的两个孩子学习压力不大。所谓是“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我们所住的地方,许多华人都因为这里的学区不够好,不愿意搬来住。在这样的学区里,我们的各方面的条件都算是好的,孩子们的感觉也都不错。我们家的小孩在学校里都是鸡头,之后有幸也都去了不错的大学。看到她们健康的成长及成人,我们心里都有了安慰。
外卷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我相信我从一个小城市,高考到北京,从北京又跑到欧洲,然后安家在北美,都是一路外卷的结果。因为北京市和和我北京的同学们,打开了我的眼界。是它/他们激发了我向上向远发展的热情和动力。但是外卷也可以是负面的,它可以使人们永远无法满足。但是内卷一定是不健康的。我们当时若是选择去一个非常好的学区,我们的日子可能会过得很不开心。我们庆幸我们当时选择了外逃。 正如现在许多北上广的漂流者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二线或者三线的城市,何乐而不为?
是的,外卷或者内卷,都是从心开始。其实我们都有可能有机会选择幸福。
老樗, 230414, 写于费城
注解:
1. 内卷是指在现有资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参与竞争的人纷纷更加努力以获取资源,最终获取资源的人没有增多,但每个人付出的努力都增多了。
外卷这个词语和内卷是相对的。外卷会向外扩张,开拓出新的资源。
2. The writing is for personal feelings, it can only represent very personal experiences.
跟你的经历相似也是考大学进京,出国也经历了很多辛苦。信仰“三顿饭一张床”,有了这些就觉得很满足、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