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这次上海人因疫情防控而足不出户已半个多月了,原先官宣的四天封闭期早已过了N个四天。尽管这两天公布的感染人数出现了拐点,但依然保持在每天两万左右的高位,令人十分焦急,2022年的上海到底怎么了?
从我的几个微信群里反映的情况看,目前大部分小区总体还算平稳,居民在居委会和许多热情志愿者的帮助下,每个楼都建起了微信群,遇到老弱病残孕的求助,也会得到及时支援,除了政府分发的食品外,百姓主要靠参加各种团购来解决物资短缺问题(尽管价格飞涨)。
但正如一位作者所言,现在哪怕全上海99%的居民生活物资得到了满足,但还有那1%的群众存在困难,照样是天大的事,因为2500万人的1%就是25万人,而事实上现在存在各种困难的家庭绝不止1%。
自月初封控以来,困扰上海人的问题诸如物资供应不足,看病难等,如今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物流和快递的运力大幅下降,也加剧了食品短缺,尽管政府开始大范围地发放了蔬菜食品,但由于全国因为疫情防控导致很多高速公路出入口也被封,许多外省市的公路物流也被人为阻断,所以物资短缺也不会立即缓解,彻底解决恐怕还需要一个过程。
就我家而言,兄弟姐妹们最关心的老母亲远在护理院,现在照样要每天测核酸,当然这也是为了确保老人们的安全。由于禁止所有家属进去探望,老人所有食品保障就全靠院方了。值得欣慰的是,院方在保证老人基本饮食方面做的还不错,护工昨天给我发来了她们在为老人包饺子的视频,真是太感谢这些朴实的人们。但护工也向我姐告急,老人常用的尿不湿快没了,因为自月初上海封闭以后,供货商就无法送货到青浦,而院方说这个不属类似食品和药品那样的重要物资,所以短时间恐怕难以解决。无奈之下,我姐只能花数倍于平时的价格去下单,可老板还是回答请耐心等待物流改善吧,何时能送到无法确认。
我妹妹在群里吐槽说,她老公被封几星期,香烟抽完了,又舍不得花高价去买(据说现在一包普通烟就得200元),所以干脆把烟给戒了,也算是封控的意外收获。他还把放在她家的一箱黄酒给喝完了(那原本是用于清明节给老父亲下葬时用的,因为封城,只能取消了)。
我们单位的一位退休领导也在朋友圈里晒出了照片,说是由于准备不足,忽然发现家里食用油吃光了,临时下单买,可说好14号送到的却被推迟到24号,急中生智,她把居委会送来的五花肉里的肥肉割下来,熬出白花花的猪油也能抵挡一阵子了,有趣的时以前怕三高,油渣都是扔掉的,这次都舍不得,改炒青菜,吃起来还特别美味可口,真是歪打正着。
我一位在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前几天也在朋友圈晒出求助照片,小区楼下垃圾成堆,我说上海这么热,可不是要发臭了,物业怎么不处理呢?她回答说物业公司已经因出现阳性倒下两批了,现在实在派不出第三批人了。直到今天,她才告诉我在街道协调下终于得到了解决。
随着足不出户时间的不断延长,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在起变化。最近有关机构通过一个简单的抑郁筛查表,发现自四月以来,超过四成上海居民已呈现出抑郁情绪(见下图),具体表现为:最近两周频繁感觉到低落、无望,以及凡事缺乏兴趣与乐趣的情绪。所以我现在每天都必须与兄弟姐妹们聊上几句,也算是尽点微薄之力吧。
众所周知,随着百姓焦虑情绪的不断增加,“动态清零”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而且成本太高,如何在控制疫情的同时兼顾经济和民生,保证人民的整体基本生活质量,是摆在政府面前的艰巨任务。更何况上海作为一个GDP超过4万亿的超大城市,停摆时间过长必将对全国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日前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和华为消费者终端 CEO 余承东分别警告说 ,如果上海和周边供应链企业无法复工复产,5月可能全国所有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我相信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好在有关部门已把复工复产摆上了议事日程,4月16日,上海经信委发布了《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要求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并根据企业的重要程度,公布了上海第一批666家复工企业的名单。例如上汽集团就表示,4月18日将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另外,有消息称,特斯拉已通知员工,做好下周复工准备。
这是一个关键信号,现在我姐和她女儿家的小区现在都开始改变了足不出户状况,人们开始被允许在小区内遛狗和散步,虽然只是松动了那么一点点,但比被关在自家厨房卧室里散步要好多了。
现在上海比张文宏更出名的是原上海二军大长征医院副院长、国内知名感染病学专家缪晓辉,他在公开呼吁调整策略,抗击疫情必须“科学第一”,“不要一条道儿走到黑”并向国家疾控中心的专家吴尊友和梁万年叫板,“你们俩有本事清零了,我对着14亿人割腕谢罪”。究竟谁是谁非,恐怕只有让未来疫情防控的事实来证明了!
有专业人士分析,现在最乐观的预测,大约4月27日可以实现社会面清零;相对乐观的预测是5月5日可实现社会面清零,而相对悲观的预测是至少要到5月中下旬才能实现社会面清零。据分析,上海与长春西安等城市相比具有不同特点,极大地增加了清零难度,包括少数民众(尤其是外籍人士)不配合、阳性或密接居家隔离、上海产业经济太重要,难以长时间封控。有学者已大胆提出要做好上海“无法清零”的最坏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抗击新冠好比是一场战争,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在此背景下,上海开启复工复产的安排,也许意味着疫情防控,真正来到了一个转折点。
注:文中部分资料来自微信公众号。
上海经此劫难,无妄之灾,大概会促使有能力移民的人下决心移民。祈祷你的老母亲和亲人平安,所有在上海的人平安,灾难早日过去!
同意松松不能一条道走下去,我手机微信都快爆了,上海的朋友们都开始忧郁了,没药的,煤气坏了没法修的!
记得两年前当地执行居家令时,我和孩子们两月没出门。后来听说当地中国店有口罩卖,开车出去买时,感觉很害怕,买了口罩马上回家, 然后洗澡,洗衣,洗鞋。对病毒的恐惧远远超过病毒本身。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他是话糙理不糙,问题是不同观点很难被接受
要让人接受观点,还是要说理,这样情绪宣泄,没什么用。
去年上海人还在聊怎么垃圾分类,怎么直追日本;今年开始谈怎么吃饱饭,直追非洲饥民。
说句泄气的话哈,上海VS深圳的差别是在那些方面呢?
深圳当时封了也就是俩礼拜吧? 上海相比之下严格的多的封城,至今官方数字每天还有两万个感染的,深圳俩礼拜就清零、重开了。
真有人相信深圳清零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