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北美论坛上一位热门博主一篇关于探讨何处养老的文章引起了众多博友的热烈讨论,究竟是海归好还是归海好,确实是许多海外华人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哪怕是那些已经在海外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士,或许也会产生些许纠结。作为一个被疫情困在美国一年多的我来说,本无发言权的,所以我在那场大讨论中只能潜水旁观,但也确实引起了我对一位海归朋友的回忆。
10年前,上海一家著名证券公司为了开展投资市场调研,经过市发改委一位处长介绍找到我,请我去做个关于国内某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介绍,我爽快地接受了邀请。
那天上午,该证券公司安排车把我接到位于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办公大楼,公司营销总监Flora早早地在门口迎接我了。她是一位才三十多岁的优雅女士,一看就是个精明能干的骨干。
我进入会议室第一次面对一屋子金融精英听众,讲课内容本身与我经常讲的没有什么区别。唯一区别在于时间上的安排颇具特色,一般我半天时间都是安排讲两个半小时,留半小时供提问交流。而Flora却是安排讲课与交流时间对半开,这样上半场是我主讲,下半场似乎成了记者招待会。听众不愧都是资本市场的精英,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来,从行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刨根问底到国家政策的后续演变趋势,简直就相当于一场头脑风暴,颇有点舌战群儒的味道,好在讲课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下课后,Flora陪我共进工作午餐。席间她聊起了自己的坎坷经历。她高中毕业就孤身一人闯荡美国,本科居然与我女儿是在伊利诺伊州同一个大学,只是专业不同,也算是我女儿的师姐了。后来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完成学业后任职于美林证券、雷曼兄弟、巴克莱资本三家国际金融机构,从事高端财富管理业务、机构客户的产品设计与营销业务及信贷策略研究工作。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她跳槽到伦敦和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工作。2010年回国后加入这个证券公司,负责海内外市场的营销工作。
也许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关系 ,她十分外向和健谈,说自己虽然事业有成,可是耽搁了个人终身大事,所以海归后为了避免天天被老妈唠叨,放着小洋房不住,自己搬出去租高级公寓住,结果一说新住处,居然就在我家小区对面,实在是太巧了,于是我们相约周末一起在附近的思南路建国路口一家美式餐厅共进Brunch。
那天上午11点,我和太太去餐厅与Flora一起享受了一顿典型的美餐。因为我女儿也是孤身一人闯荡美国,那时刚硕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对她未来的发展也有疑惑,所以我们与Flora有聊不完的话题。
一个月后,Flora又请我去金融中心就同样内容再次讲课,这次的听众是与他们公司有合作关系的一些公募和私募基金的操盘手,讲课再次取得了成功。
两个月后,Flora给我打电话,问我能否去北京和深圳他们的营业部讲课,这次被我婉拒了。毕竟我自己是有主业的,去他们公司讲课完全是受发改委那位处长之托,再要去外地讲课就有点过了,电话里我听得出她十分遗憾。
有意思的是,没过几个月,股市真兴起了一波炒作某行业股票的行情,不知道是否与我的讲课有关,但这些金融大鳄不打无准备之战的敬业精神还是值得夸奖的,可惜我也是缺乏投资敏感,后知后觉,否则提前潜伏布局,也许会赚的盆满钵满了:)。
其后几年,由于我工作繁忙也一直没有与她再联系。直到2015年夏天,我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了Flora写的一篇文章,才知道她已经转到新成立的上海某商品期货交易所担任技术总监了。几天后又在上海电视台里看到了她在《新时代杰出女性》节目里的演讲,其中说到了她海归以来所走过的成功路程,尤其披露她回国最大的收获除了事业外,上天还赐给了她美好的家庭。第二天我就给她打电话表示了祝贺,原来她在不惑之年遇到了真命天子,还有了宝贝女儿,老天对她实在是眷顾有加啊。。。
这几天我是在回忆往事时,突然想起了她,就上网查一下她的近况,原来她又换工作岗位了,现在成了浦东新区某局的付局长了,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体上,俨然是政府官员的形象了。
所以,关于海归到底好还是不好,国内外一直褒贬不一,确实有许多海归回国后因水土不服,事业受挫,又重新归海了,但同时也有许多海归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Flora就是其中成功的一个!
春节期间,我有个晚上和女儿饭后闲聊,我说疫情过后,如果爸妈一去不再回美了,你将来是否有可能与老公一起回上海去工作?她斩钉截铁的回答:“别做梦了,门都没有:)”,我想这也许就是大部分已经在美扎根的年轻人的真实想法吧!
当年朋友的公司招得不少人都是海归回去的,不过相对现在,原来海归的人还是比较少,现在留在这里的机会太少,回去人的比例更大。
老兔看来是个有影响力的人,我认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