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

献给我们这些六七十, 八九十的新新一代。
正文

老了(七)給自己和他人留个空间

(2021-04-05 14:37:10) 下一个

有一天,我和一位不到四岁的小小朋友聊天,她问我:“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有一个personal  bubble?”

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就问她:这是什么呀,我不知道。

她告诉我,就是每个人都被一个 personal bubble 包着,你不能随便进去的。

我猜想,这应该是小小朋友从幼儿园里学到的吧。后来,我查了一下网络,“personal bubble”,或者称为“personal space bubble”,就是“个人空间”,或“个人空间气泡”。网络上对个人空间的一般定义是:与另一个人交谈或与另一个人在一起时感到舒适的距离。进一步的解释就是:个人空间气泡是您周围的虚构气泡,代表您与其他人或物体之间的舒适距离。每个人对个人空间气泡的舒适程度都有所不同,有些人的比其他人的大。每个人的个人空间都是不能随便进入的。

这应该是社会交往的一般规则和方式之一。告诉我们在社会上和别人相处时,应该注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这代表了一种对于对方的基本尊重,是一种会使双方都感到舒适的模式。

由此想起,一次乘飞机时,邻座是一位有些超重的男子,他发现我的坐位与他相邻,礼貌地微笑后,立刻把双手臂内收,明显地留出中间线。整个旅程中,无论是吃饭还是晚间休息,他都很注意,从没有越过中间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像。今天想来,这位一定从小就受到过社交规则的教育,并且已经把它变成了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这种习惯,显得彬彬有礼而又不做作,确实让人感到舒适。

我惊讶于小小朋友这么小年纪就受到了这样的教育。对于初入社会的小孩子来说,建立社交规矩确实很重要。回想自己,小时候受到过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少,且大多停留在书面上,较少从应用的层面去学。虽然步入社会后在耳濡目染中也看到并学到了一些,但从没有主动学习过相关的内容,连这个词组都没听说过,不禁汗言。真得感谢小小朋友和我的聊天,使我学到了新的东西。

细细想来,往深里说,不仅是不要随便进入别人的身体舒适空间,也要注意在精神层面上保持一定的距离。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意保护好自己的个人空间,包括精神层面上的个人空间。并注意不要随意闯入他人的空间。

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毫无保留地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如果考虑自己,好像就很自私。退休以前,在当年那种需要尽量不考虑自我的大环境下,个人的自尊可以从勤奋的工作结果中获得。一旦退休,这种从工作中获得的自尊感没有了,如果再不注重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建设强大的自我,建造并维护好自己的个人空间,后果就是失去自我,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如果退休后不想做怨天尤人,苦苦挣扎的老人,一定记住要先建设并守护好自己的个人空间。

我曾经和一对帮忙子女照看外孙的老夫妇聊天,他们说,以前是爷爷奶奶在帮忙照看小孩,但子女认为他们说的管的太多,就换成姥姥姥爷了。老夫妇说,现在小孩子的事情,他们都听小孩爸妈的,这样就能相安无事。看来,老年人在孩子家帮忙照看孙辈,必须注意保持一定的距离感,特别是在言语上。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适用于某些家庭生活的题外话,比如天气,花草等等。其他的话题,搞不好就会被视为越界干涉,容易伤感情,结果就是出力不讨好。所以,在子女家中帮忙照看小孩的老年人,一定要记住,我们在孩子家里不是主人,切勿发号施令,不小心误入了孩子们的个人空间。我们在孩子们家里虽不是主人也不是客人,但我们是亲人,所以要尽力而为,认真干好份内的事情。在孩子们的屋檐下,他们小夫妻及子女是一个核心家庭,我们一定要注意和核心家庭之间的适度距离,特别是在精神层面上。都说夫妻之间应该相敬如宾,其实我们和子女之间,更应如此,特别是在我们老了的时候。

老了,在离开工作岗位以后,感觉脱离了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有时说话就随便了,这是一大忌。越是亲近的人,说话越是要注意分寸,保持距离。同事或上下级不会伴你一辈子,走过去了就不用再回头。亲情却是千丝万缕割不断的,一旦破坏了,伤害更深,也难以愈合。所以,请千万珍惜。

老了,对待家人,无论老少,都要相敬如宾,学习做优雅智慧的老人。为此,需要一辈子的修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