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8日下午(英国当地时间),当伊丽莎白二世在苏格兰巴尔莫勒尔城堡溘然长逝时,96岁的女王已在位长达70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不光英国和英联邦国家的民众在哀悼,全球都在致哀。女王不仅是英国的象征,也是当代世界的象征,地球人突然觉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有人说,女王是英国制度的形象大使,展示了一千年来英国人对权力驯化的成就——曾经权势显赫的国王,慢慢活成了国家和人民的祥瑞,甚至成了全世界的吉祥物。把权力关进有形笼子不算本事,让国王优雅地生活在无形笼子之中才显出英国人的智慧。丹麦人写出童话《国王的新装》,英国人给世界奉献出传奇“权力的新笼”,至今刺激着东方人对自己历史的遗憾。
一听说女王辞世的消息,突然就想到我们曾经也有过国产女王——叶赫那拉氏,她虽然没有皇上的名分,却有制造、更换皇上的权力,更是最高当权者,妥妥的王中王,当时列强都把她当女王对待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慈禧太后同时代,西方和东方被两个女王统治着,慈禧太后肯定知道英国女王。我猜测,老佛爷知道英国是女王后,内心深处肯定羡慕英国的制度,讨厌满清的“祖制”,一心向往全盘西化。如果向西方学习,大清也能立女王,老佛爷所有的苦恼不就消除了吗?如果不从体制上改变,叶赫那拉氏只能听政、训政,哪怕掌握了最高权力,有皇上之实却不能有皇上之名,只能叫“太后”“皇阿玛”而不是女王。开明大臣只想学英国的船坚炮利,想必慈禧太后更愿学英国的制度。当然仅限于女性也能当国王的制度,至于太后在英国也当不了女王,她不一定很清楚。
1861年,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去世,她对政治的干预更少了;在同一年,叶赫那拉氏的丈夫咸丰也驾崩了,她开始垂帘听政,走向最高权力了。两个寡妇,两种不同的政治路径:维多利亚女王是虚君,立法权在议会,行政权在首相;慈禧太后没有皇位,却有实君之权,一切皆“圣心独裁”。
公正说,慈禧太后的能力不比她老公差,能放手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灭长毛、剿捻匪、平回乱,搞洋务,营造出“同光中兴”的短暂繁荣,功不可没。她一生的败笔都是恋栈护权的天然反应,杀六君子镇压戊戌变法拘禁光绪是为了权力,支持义和团胡闹并向万国宣战,更是为了死死抓住权柄。若老佛爷自己能当女王,大清的子民得少受多少折腾呀!让她不舒服一会儿,天下人就得难受一辈子,这都是名义与实权分离惹的祸,老佛爷干脆以大无畏的气魄直接当女皇算球了!有英国女王现成的榜样嘛。
文化决定论者有了用武之地了: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文化导致了晚清的悲剧,叶赫那拉氏实不符名,有实权而无皇名,造成权力扭曲和滥用,酿成灾难。制度决定论更直接了当:改变祖制,叶赫那拉氏自立为王不就得了?可限制皇权当虚君,这作业敢抄吗?
英国国王只要符合《王位继承法》,男王女王都可以。在中土,也曾有过女皇武则天,重男轻女的文化在权力面前球都不算。但若让慈禧太后当维多利亚女王式的虚君,她会干吗?
一说虚君,国人马上想到的是废君,亡国之君,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是“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失败的象征。什么时候废君成为虚君,还不用禅让时,中土的合分、治乱循环游戏才能打怪升级。
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最伟大的国王,不是因为她有什么雄才大略,而是因为她在位期间遇上大英帝国辉煌的巅峰,英国人称为“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而慈禧太后比维多利亚女王更有智谋,前者殚精竭虑日理万机,后者含饴弄孙优哉游哉,前者却被后者打得满地找牙,慈禧时代被认为是“丧权辱国”的耻辱时代。维多利亚女王是有福之人不用忙,老佛爷为大清操碎了心,弄得山河破碎,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这找谁讲理呀!
伊丽莎白二世继位时,大英帝国的国土尚有3000万平方公里,现在的联合王国面积还不到30万平方公里。这些地方,都是在女王亲手颁发的诏书中,一片片失去的。这跟“伟大的维多利亚时代”形成鲜明对照,但伊丽莎白二世依然得到了英国人民的爱戴和全世界的尊重,这世界的悲欢和荣辱仿佛跟中土传统并不相通。一个国家能扩张时诚然鼓舞人心,但在紧缩时仍不失体面,更让人肃然起敬。英国国王的权力与英国的国土一样,都是能拿得起还能放得下,拿得漂亮放得潇洒才是一种高级文明。反观俄国人,扩张时吃相难看,撑得难受,失去时哭天喊地,体面荡然无存。得失之际,显示出不同的文明内涵。大英帝国把活做全了,崛起是暴发户羡慕追随的榜样,衰落也给破落户立了标杆,打破了“爬得高摔得重”的魔咒。
大英帝国好像偷学了中华武学秘笈,参详透了“倚天剑”“屠龙刀”里暗藏的哲理——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打造的屠龙刀席卷天下,限制王权铸好倚天剑。就像金庸总结的24字核心价值观:“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说得好。
伊丽莎白二世能“放得潇洒”,
大英帝国的王室还是很有福气的一个家族,希望查尔斯国王能当得过得去。
一个是儒家农业文明,相当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