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都是守住一个客体,不管是观想也好,专注也好,都是守住一个客体。比如意守呼吸,那客体就是呼吸啊,比如观想中脉,那客体就是中脉啊,你说哪种静坐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客体?当然这是功夫,是道路,是可以帮助你走向彼岸的路,但是要上岸,不是通过这个,你的这些能力给你的帮助就是靠岸,什么时候上岸,怎样上岸,不是你的能力,因为这个努力的“你”是个错觉,不具备回归真实的能力,而是那个真实决定什么时候,怎样让你上岸。放下,真正的放下,全部的毫无保留的放下,这放下包括放下你这个“我”。如果还有最后的努力,哪怕一点点,你就还是没有放下啊,只要有努力,谁在努力?你还没有放下“我”。
再说回主体客体的话题,不管你守住什么,那都是客体,当然主体就是这个“我”,永远都有个“我”在那里。但是到最终是没有主体和客体的,主体客体是一个。没有这个个体的“我”在,
如果你安住当下一刻,那么就意味着你脱离了时间,空间。(时空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你安住当下一刻,不回忆过去,不期待未来,那么你就脱离了时间,相应的空间也对你毫无意义了。)没有了时间,空间,那么,什么业力,什么因果,什么六道轮回,都对你来说毫无意义了,就都不存在了,消失了。这些对我们来说再真实不过的东西,困扰我们的东西,都是依托于时间空间而存在的,如果你连时空都打破了(哪怕你有一秒钟全然的安住了当下,那也是你拥有了一秒钟的全然的自由),那还有什么因果业力,六道轮回?你在当下一刻,打破了一切。
不期待,不盼望。如果你还有任何期待,任何盼望,那隐含着你对当下还有不满啊,所以才会期待下一刻有所改变。我没有任何期待,我赞美,我臣服于当下,假如我有很多选择,我还是选择当下的状况,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臣服于当下了。
臣服于当下一刻,在所有的通向我们的最终心灵家园(佛教里讲彼岸)的路当中,是最近的一条。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不管哪一条(佛教里讲法门),只要方向对了,都可以到达。但是我认为臣服这条路是最近的(我好像还说过参是捷径,哈哈哈哈,都可以,如果你还纠结与这些字眼,那么随你吧)。佛教里讲改习气,改贪嗔痴慢疑,不贪不嗔不痴不慢不疑。我不推荐走改习气的路(当然如果你喜欢这样做,也是一条到达终点的很好的路,虽然绕了一点),这是反向思维,不是正向思维。什么意思?改习气,隐含的意思是,你不够好,不够完美,你要改变,你要改这改那,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就是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想想是不是有点被人指责的感觉?是不是让人很挫败?而相反,臣服,接受赞美感恩当下一刻,这是满满地正向思维,只需要做到这一点,记住哦,我们什么其他的都不需要做,只需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指责没有嗔怪,有的只是鼓励和赞美,难道不好吗?而这个方法(通向终点的路)实际上可以做到一切,想想看,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臣服,你还会贪恋感官享受吗?不会,因为即使目前状况不是自己的喜好,你接受当下状况感恩当下状况,那么就自然而然没有“贪”这个习气了啊。举个例子,如果你病了(没有人喜欢病),那么你接受臣服,感谢生活(你可以换成或者神,或者主,或者耶稣基督,或者佛祖,或者宇宙整体,或者whatever)给你安排的目前状况(生病),不去判断它是好的状况还是坏的状况,臣服,接受,感恩,赞美。那么,在这里贪恋健康的“贪”的习气不用改,它自己就消失了。
那么同样,嗔恨习气也是类似。你恨某个人,或者某种状况(生病或者坏运气),接受啊,臣服啊,感谢宇宙整体给你安排的貌似不那么好的人,貌似不那么好的状况啊。如果你能百分百的臣服接受,那么,嗔恨自然而然就没有了,根本不用努力去改。其他习气也类似,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去关注我们的那些坏的习气,努力去改这改那,而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接受,接纳,感恩,赞美宇宙,赞美生活给我们安排的一切,有时貌似好的,有时貌似很糟糕的,都没有关系。好坏,糟糕与否,只是我们人类的定义和认知,是极端片面的,是狭隘的,是不全面的,是在地面上一辆汽车里的视角,而那个宇宙整体,(你可以换成或者神,或者主,或者耶稣基督,或者佛祖,或者宇宙整体,或者whatever)是在飞机上的视角(这只是比喻,实际上,这两个视角的区别,比地上的汽车和天上的飞机的区别还要大得多得多得多)。地面上的视角看到的东西怎可以和天上的视角看到的东西相比呢?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
总结一下。臣服是捷径。臣服于当下一刻是捷径中的捷径。
慧能修行初期就悟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是成为禅宗六祖在多年以后,盖因积累修行的工夫。
因此,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磨练,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历史所有的成就者无不如此,今人更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