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发自吉祥果论坛文章《荟萃接受供养背业损福的佛经依据》

(2021-07-10 18:04:30) 下一个

荟萃接受供养背业损福的佛经依据

请各位师兄将接受供养背业损福的经典依据发过来,集中到这里,到时候我集中做一篇文字,加入《吉祥箴言》。我自2014年起至今,持续广泛宣传接受供养会背业损福、导致福德力压强减弱,影响福德寿命健康的道理(包括父母接受子女供养也不例外,所谓孝道增福是子女增福,非被孝顺接受供养的父母一方增福)。但宣扬这些道理的过程中,遇到各种水平的人,最终的局面就像《道德经》所说一样: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正如老子所说,下人不笑,不以为道。因此,本文倡议大家将所知道的同类佛经,粘贴到这里,以飨有智之士。我过去经常引用的同类佛经,大家都知道,主要是:《天请问经》之受者名失利,《四分律》之国王受圣者七步迎接失国王位,《阿毗达摩顺正理论》之天神不受持五戒者礼,恐损福故,等等。之前看有佛友发《增一阿含经》依据于此论坛,今日一并粘贴过来: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利养之报,断入人皮,以断皮,便断肉;以断肉,便断骨;以断骨,便彻髓。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若未生利养心便不生,已生求令灭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增壹阿含经》卷第五

希望佛友们努力寻找,把同类佛经都找齐了。末法时代,斗争坚固,不把佛经依据找齐了,争议更大。我们把佛经依据找全面一些,至少可以让这些摇摆份子清楚知道在佛教的圣言量依据下面,到底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邪见,这可以挽救这一部分人的知见。

吉祥果
2021.05.13

吉祥果编辑-《四分律》记载,宾头卢尊者出家前是一个国家的大臣,出家后证得阿罗汉果位。他的顶头上司——该国国王优填王每次到宾头卢尊者修行的寺院参礼,宾头卢尊者都只是坐着,没有起来迎接国王。 

有一次,陪同国王前去的诸位臣子看不惯,在回程的路上挑拨国王说:“宾头卢这样对待国王,实在是不礼貌、不尊敬。”说了一堆坏话。国王被激怒了,打算下次来寺时,如果宾头卢再不起身迎接,就杀了他。后来,当国王再去寺时,一到大门口,就看见宾头卢尊者走上前来迎接,一共走了七步。国王生气地说:“以前本王来的时候,你动也不动;今天为什么却下座来迎接呢?”  

宾头卢尊者平静地说:“国王以前来,都是带着善心来,所以我不必起座迎接。可今天却不同,国王是带着恶心来,如果我不起来迎接国王,恐怕会被国王杀害的。”  

优填国王听后,大吃一惊,稍后叹了一口气说:“善哉!弟子实在愚痴,不应该相信别人乱说,分不清凡夫与圣者,差点造成过错。”宾头卢尊者说:“国王!请你发露忏悔,可以避免堕入地狱受苦。但已经无法避免的是,由于我起来走了七步,你的福德受到了折损,七日后国王必将失去王位,遭受到十多年的痛苦。”  

果然,七天后,邻国率兵来攻打,优填国王被打败活捉,戴上锁链被囚禁十二年。  

 

六度万行 于 2021-5-15 19:10 编辑 如下

世尊告曰。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出自《天请问经》▽======================================================
一、财施者,而有竭尽,法施增长,则无有尽。以是较量,胜于财施。
二、受财施者,现在利益;受法施者,现在、未来俱有利益,于无量世,恒相随逐,无人侵夺,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不相舍离。
三、财施者,能施者获益,受者无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闻法故,发心速趣无上菩提。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布施波罗蜜多品第五》
▽======================================================
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金光明最胜王经》
▽—————————————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八大人觉经》
▽======================================================
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 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妙法莲华经》
▽======================================================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道德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一一一《道德经》

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
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周易》

▽======================================================
《景德传灯录》之《疏山倒屙》:解释,疏山倒屙:禅宗公案名。即唐末僧疏山匡仁因傲慢、恶见之罪,而被师兄香严智闲预言倒屙三十年之故事。倒屙:指由口呕吐出食物。
典故如下:
香严智闲,为沩山灵佑之法嗣。据《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有一僧问香严智闲:”不尊重诸圣及自己本来面目时如何?”,香严答以(大五一·二八四上):‘万机休罢,千圣不携。’疏山当时在场,作呕声而嘲笑之;香严向其请教,疏山反要求香严执师礼,香严乃下座礼拜,疏山遂谓‘何不道肯重不得全?’香严以其恶见之罪,预言疏山将倒屙三十年,且将‘设住山无柴烧,近水无水吃。’其后,疏山匡仁住疏山,果如香严之预言。至二十七年病愈,乃自谓:‘香严师兄记我三十年倒屙,今少三年在!’故每至食毕,即以手抉而吐之,以应前记。
▽———————————————————
《大藏经 法苑珠林》中说:
“夫论僧宝者。谓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图方外以发心。弃世间而立法。官荣无以动其意。亲属莫能累其想。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资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称为僧也。是知僧宝利益不可称纪。故经曰。纵有持戒破戒若长若幼。皆须深敬不得轻慢。若违斯旨交获重罪。若待太公为卿相。则千载无太公。要得罗什为师训。则万代无罗什。何得见一僧行过上累佛宗。见一人戒亏便轻上法。止可以道废人。以人不弘道也。不可以人废道。以道是人师也。故释迦佛等。是真佛宝。金口所说理行教果。是真法宝。得果沙门。是真僧宝。致令一瞻一礼万累冰消。一赞一称千灾雾卷。自惟薄福不逢正化。赖蒙遗迹幸承余荫。金檀铜素漆纻丹青。图像圣容名为佛宝。纸绢竹帛书写玄言。名为法宝。剃发染衣执持应器。名为僧宝。此之三种体相虽假。用表真容。敬之永绝长流。篾之常招苦报。
▽////////////////////////////////////////////
《顺正理论》中说:
所有的天神不敢希求受持五戒的人礼敬自己。国王君主同样也不希求出家人礼拜自己,因为这样会有损自己的寿命和功德。
▽——————————————————————
受三归为优婆塞优婆夷者,不得拜余道之天神地祇。受具足戒之比丘比丘尼,并不得拜国王父母也。般舟三昧经四辈品曰:「自归命佛,归命法,归命比丘僧,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梵网经下曰:「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唐彦悰所撰有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

▽———————————————————
以捣衣石施人起塔生天十五

有一长者欲起塔寺。材木悉办。唯少一石。无著柱下。有一长者。虽不奉佛犹知有福。便以家中一捣衣石施之。便得成寺。其施石人命终。即生第二天上七宝宫殿。玉女侍卫衣食自然。如是久后其国磨灭。无人修治寺都坏尽。唯有一石没在地中。人民耕地石妨其犁。举意欲掘。石主天人入心忪动。以天眼观见人掘石。心中自念。我因此石福来生天。今人取去福将无尽乎。便下化作凡人住掘石人前。问曰。君欲取此石去耶。其人答曰。吾欲耕地值石妨犁故欲去耳。天人问曰。设耕此地种得数十斛耳。天曰。卿勿取此石。吾以五百两金与卿。其人问曰。君得无是神乎。答曰。吾是天人也。即复天身语其人曰。吾本是此土人耳。前身以此石与道人立寺。我因此福得生天上封受自然。向者天宫振动怪其所以。观见君是故来耳。此石是吾福之根本也。卿勿取之。其人闻之曰。本所不知。此是神明塔寺。天人福田不敢犯也天还天上其人思惟。此天但施此石得福如此。吾当更立塔寺。便即兴功修塔如故(出福报经又出十卷譬喻经第一卷)。

▽—————————
王彬年轻时体弱多病,他想:我寿命必定不久。凡是看见老人,他都投以尊敬和羡慕的眼光。纵使卑贱的老人,路过他家门口,他一定站起来迎接,而且行走时,时常让路给老人家。后来,他的病逐渐好转,身体也愈来愈强壮,竟然活到了九十三岁。(《感应篇汇编》第二卷第十五页)
▽——————————————————

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
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何谓为五?
一曰、怨家。
二曰、债主。
三曰、偿债。
四曰、本愿。
五曰、真友。
何谓怨家?父子夫妇。兄弟宗亲。知识奴婢。相遇相杀。是谓怨家。
何谓债主?父母致财。子散用之。是谓债主。
何谓偿债?子主致财。供给父母。是谓偿债。
何谓本愿?先世发意。欲为家室,善心欢喜。厚相敬从。是谓本愿。
何谓真友?先世宿命。以道法因缘。共相承事。后相经过。生则明法。精进志和。是谓真友。
---------《五苦章句经》
▽—————————————————
舍利弗。当尔之时阎浮提内。多是增上慢人。作小善顺便谓得道。命终之后当堕恶趣。何以故。是人长夜自谓得道。亦复称说他人得道。冒受圣人所供养事。是人于诸天人世间为大恶贼。———《佛藏经》净戒品五之余。
▽……………………………………………
宁瞰烧石,吞饮熔铜?不以无戒,食人信施。(信施:向佛、法、僧三宝所施之财物,即信者向三宝布施财物,或指所施之财物。〉
———《法句经》利养品第三十三▽———————————
如是痴人无有惭愧。不识恩养心无反复。贪利欲得不识殃祸。不顺师教。此人罪报欲命终时。气满心腹喘息不续。即作是念。我心如泥气满胸中。得一微火爆我身者不亦快乎。狱卒罗刹。应念即至化作妻子。手擎火炉微灰覆上。至罪人所。是时罪人心大欢喜。以欢喜故气绝命终生灰河中。———《佛说观佛三昧海经》。
▽——————————————
《佛说护净经》:"一切檀越,施设法会,供斋调度,持斋者得食,不持斋者不得食。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不持斋者,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难销。故宁吞热铁丸,不食此饭。吞热铁丸,须臾间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万世中,受饿鬼苦。"
▽………………………………………
《观佛经》五曰:虚食信施以此因缘食诸铁丸。
《涅槃经》十一曰:宁以此口吞热铁丸,终不敢以毁戒之口食信心檀越饮食。
(术语)谓信者之施物也
▽……………………………………………
一切人,肉眼不知罪福。自今以后,欲得福祐,佐众僧作食。以清净手,捉众僧净器。净手淘米。及以净米,着众僧净食中者,得福无量。自今以后,以此为常。一切众人,普使闻知。
一切檀越,施设法会,供斋调度。持斋者得食,不持斋者不得食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不持斋者,六十万世堕饿鬼中。何以故?此信施难销。故宁吞热铁丸,不食此饭。吞热铁丸,须臾间耳。食此信施,久受大苦。五百万世中,受饿鬼苦。诸有设食之处,一切如法作斋。不得怀挟余残食,归给妻子。若食此饭,若腋底挟担。后五百世,常挟热铁轮,左腋底入,从右腋底出。一切斋饭,不可不慎!一米化作热丸。一切贤者,施设福会。于先尝啜此食,都作残食。唐作此会,不如不作。何以故?诸天不欢,鬼神不喜。此人于先尝者,亦五百世中受饿鬼苦。自今已后,欲得福者,如法作斋食,可得福德。诸天欢喜,百神庆悦,天神拥护。经不虚言,福报如影响。
———《佛说护净经》
▽~~~~~~~~~~~~~~~~~~~
本事经云。出家而破戒。二俱无所成。谓失在家仪。及坏沙门法。寍吞热铁丸。洋铜而灌囗。不受人信施。而毁犯尸罗。诸毁犯尸罗。无悔无惭愧。多受人信施。定当生地狱。诸有智慧人。应坚持净戒。勿受人信施。而毁犯尸罗。
▽~~~~~~~~~~~~
四分,宁以热铁为衣,烧烂身尽,不著信心男女衣服;宁在铁床烧身焦烂,不受信心好床卧具;宁受铁屋中住烧身,不受房舍在中止宿;宁吞热铁钩烧烂五藏,从下而出,不受信心饮食;宁以热戟刺脚,不受信心接足作礼;宁以热斧自斩其身,不受信心手扪摸其身。何以故?不以此因堕三恶道。若非沙门,非净行,自言是沙门净行,破戒行恶,都无持戒威仪,邪见覆处作罪,内空腐烂,外现完净。食人施故,以不消信施,堕三恶道,长夜受苦。

是故当持净戒,受人信施,一切所须。能令施主得大果报,所为出家作沙门亦得成就。」(事钞记卷三五?二九?一一)▽—————————————
昔佛在世。于一长者子。年五六岁。相师占之。福德具足。唯有短寿命。将至外道六师所。望求长寿。瞋彼六师都无有能与长寿法。将至佛所。白佛言。此子短寿。唯愿世尊。与其长寿。佛言。无有是法能与长寿。重白佛言。愿示方便。佛时教言。汝到城门下。见人出者。为之作礼。入者亦礼。时有一鬼神。化作婆罗门身。欲来入城。小儿向礼。鬼咒愿言。使汝长寿。此鬼乃是杀小儿鬼。但鬼神之法。不得二语。以许长寿。更不得杀。以其如是谦忍恭敬。得延寿命。
…………(恭选自《杂宝藏经》卷四《长者子见佛求长命缘第四十七》)

▽~~~~~~~~~~~~
舍利弗,若人是一切天人世间大贼,是人能消一饮水不?”“不也,世尊。”“舍利弗,于意云何?”“是人非是大恶人耶?”“如是,世尊。”“舍利弗,破戒比丘于诸一切天人世间有大恶罪,以是义故我说此偈:
宁啖烧石,吞饮洋铜;
不以无戒,食人信施。”
……………大正藏新修大藏经第15册 NO.0653 《佛藏经》净戒品第五之一。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
吉祥果:恭敬是取福之道,自然延寿。骄慢是损福之道,自然损寿。如下案例,因骄慢损国王福,也复如是。
又《宝梁经》云:“有一贤者面上有国王文,相师见已,嫁女与之。後时贤者入僧寺中,杖倚伽蓝。生憍慢故,失国王文,堕大地狱。”

 

念佛 于 2021-5-13 13:44 编辑 如下

天复请曰:“何人名得利?何人名失利?何者坚钾胄?何者利刀杖?”
世尊告曰:“施者名得利,受者名失利,忍为坚钾胄,慧为利刀杖。”
——《天请问经》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踏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受人利养甚重不易,令人不得至无为之处。所以然者,利养之报,断入人皮,以断皮,便断肉;以断肉,便断骨;以断骨,便彻髓。诸比丘!当以此方便,知利养甚重。若未生利养心便不生,已生求令灭之。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增壹阿含经》卷第五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此法施者,有三种事胜于财施。云何为三?一财施者而有竭尽,法施增长则无有尽,以是校量胜于财施。二受财施者现在利益,受法施者现在未来俱有利益,于无量世恒相随逐无人侵夺,乃至无上正等菩提不相舍离。三财施者能施获益受者无益,若法施者自他俱益,由闻法故发心速趣无上菩提。由此三义,法施之者胜于财施。由行法施名称远闻,一切人天尊重恭敬,以此因缘先说法施。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善男子!且置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若人以满恒河沙数大千世界七宝,供养一切诸佛,劝请功德亦胜于彼,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者、法施无穷,财施有尽;五者、法施能断无明,财施唯伏贪爱。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


受他信施,衣被饭食床卧具病瘦医药,不能消化毕其施恩,命终之后当复报偿。
——《出曜经》卷第五



佛言:“诸比丘!汝以出家,舍妻子弃世行,作沙门,当修戒行,如罗汉法,宁以洋铜灌口中,下过焦烂腹肠,终不无德食人信施。宁以利刀截手支解身体,不以无德受人信施。人无德力,受人信施,当累劫堕于罪苦,久久得出,用余叽末之福,得为人身,当复更还一一偿之,有作奴婢偿者,有作儿子偿者,有作父母偿者。”阿难问佛:“何谓偿债?”佛言:“有作奴婢,大家挝打,不以道理,奴婢受之,无有怨心,勤力作务,不惮劳疲,爱惜大家之物,不敢放散,是为现世偿债奴婢也。宿命先世,受人信施,不行功德,罪毕来偿,犹有本识,故无怨恚甘受而已。“何谓偿债儿子?儿子致财,父母散用无有限度,儿子心亦无惜意,是为偿债儿子。”何谓偿债父母?父母致财,儿主散用,父母不为爱惜,恣所当得,皆是宿识因缘相偿故无惜心。诸此偿债,因缘合会,对讫更散,亦无常住。明者觉之,故不为也。唯有道德,可以久保。吾前世时,亦更为人偿债奴婢、儿子、父母不可称数,皆有一时之缘,难可免脱。至今得道,现我父母皆先世道德之缘,不由偿债。父母世世放舍,使我学道,累劫精进,今成得佛,皆是父母之恩。”
——《佛说分别经》



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无福,不得长夜受其安乐。
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长夜受其安乐。
===============================
摘自《中阿含经》卷第十六

  尊者鸠摩罗迦叶告曰:“若王行施修福,布施百人,或至千人,一日、二日,或至七日者,诸方沙门、梵志尽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七日之中不及王施;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无福,不得长夜受其安乐。蜱肆王!犹如种子不碎不坏,不剖不坼,非风非日,非水中伤,秋时好藏。若彼居士深耕良田,极治地已,随时下种,然雨泽不适者,于蜱肆意云何,彼种可得生增长不?”

  答曰:“不也。”

  尊者鸠摩罗迦叶告曰:“蜱肆!汝亦如是。若行施修福,布施百人或至千人,一日、二日,或至七日者,诸方沙门、梵志尽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七日之中不及王施;若不得食王信施者,王便无福,不得长夜受其安乐。

  蜱肆王复问曰:“尊者!我当云何?”

  尊者鸠摩罗迦叶答曰:“蜱肆!汝当行施修福,常供长斋。若蜱肆王行施修福,常供长斋者,诸方沙门、梵志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长夜受其安乐。蜱肆!犹如种子不碎不坏,不剖不坼,非风非日,非水中伤,秋时好藏。若彼居士深耕良田,极治地已,随时下种,雨泽适者,于蜱肆意云何,彼种可得生增长不?”

  答曰:“生也。”

  尊者鸠摩罗迦叶告曰:“蜱肆!汝亦如是,若当行施修福,常供长斋者。诸方沙门、梵志闻:‘蜱肆王有见长夜受持,彼为沙门鸠摩罗迦叶之所降伏、所治、断舍。’诸方闻已,尽当远来,彼皆可得及王信施,王便有福,而得长夜受其安乐。



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
摘自《中阿含经》卷第一,七法品木积喻经第五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萨罗,在人间,与大比丘众翼从而行。

  尔时,世尊则于中路,忽见一处有大木积,洞燃俱炽。世尊见已,便下道侧,更就余树敷尼师檀,结跏趺坐。

  世尊坐已,告诸比丘:“汝等见彼有大木积洞燃俱炽耶?”

  时,诸比丘答曰:“见也,世尊。”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汝意云何?谓大木积洞燃俱炽,若抱、若坐、若卧;谓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在盛时,沐浴香薰,著明净衣,华鬘、璎珞严饰其身,若抱、若坐、若卧,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谓大木积洞燃俱炽,若抱、若坐、若卧,甚苦!世尊!谓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在盛时,沐浴香薰,著明净衣,华鬘、璎珞严饰其身,若抱、若坐、若卧,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抱木积洞燃俱炽,若坐、若卧;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若抱刹利女、梵志、居士、工师女,年在盛时,沐浴香薰,著明净衣,华鬘、璎珞严饰其身,若坐、若卧者;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紧索毛绳绞勒其腨断皮,断皮已断肉,断肉已断筋,断筋已断骨,断骨已至髄而住;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按摩身体、肢节、手足,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紧索毛绳绞勒其腨断皮,断皮已断肉,断肉已断筋,断筋已断骨,断骨已至髄而住,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按摩身体、肢节、手足,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紧索毛绳绞勒其腨断皮,断皮已断肉,断肉已断筋,断筋已断骨,断骨已至髄而住;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按摩身体、肢节、手足;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莹磨利刀截断其髀;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礼拜,恭敬将迎,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莹磨利刀截断其髀,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礼拜,恭敬将迎,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莹磨利刀截断其髀;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礼拜,恭敬将迎;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铁铜鍱洞燃俱炽,缠络其身;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衣服,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铁铜鍱洞燃俱炽缠络其身,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衣服,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铁铜鍱洞燃俱炽,缠络其身;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衣服;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热铁钳钳开其口,便以铁丸洞燃俱炽,著其口中。彼热铁丸烧唇,烧唇已烧舌,烧舌已烧龂,烧龂断已烧咽,烧咽已烧心,烧心已烧肠胃,烧肠胃已下过。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食无量众味,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热铁钳钳开其口,便以铁丸洞燃俱炽,著其口中。彼热铁丸烧唇,烧唇已烧舌,烧舌已烧龂,烧龂已烧咽,烧咽已烧心,烧心已烧肠胃,烧肠胃已下过。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食无量众味,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热铁钳钳开其口,便以铁丸洞燃俱炽,著其口中。彼热铁丸烧唇,烧唇已烧舌,烧舌已烧龂,烧龂已烧咽,烧咽已烧心,烧心已烧肠胃,烧肠胃已下过。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食无量众味;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铁铜床洞燃俱炽,强逼使人坐卧其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床榻卧具,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铁铜床洞燃俱炽,强逼使人坐卧其上,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床榻卧具,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铁铜床洞燃俱炽,强逼使人坐卧其上;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其信施床榻卧具;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世尊复告诸比丘曰:“于意云何?若有力士以大铁铜釜洞燃俱炽,撮举人已,倒著釜中;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温暖,何者为乐?”

  时,诸比丘白曰:“世尊,若有力士以大铁铜釜洞燃俱炽,撮举人已,倒著釜中,甚苦!世尊!若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温暖,甚乐!世尊!”

  世尊告曰:“我为汝说,不令汝等学沙门失沙门道。汝欲成无上梵行者,宁令力士以大铁铜釜洞燃俱炽,撮举人已,倒著釜中;彼虽因此受苦或死,然不以是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若愚痴人犯戒不精进,生恶不善法,非梵行称梵行,非沙门称沙门,从刹利、梵志、居士、工师受信施房舍,泥治垩洒,窗户牢密,炉火温暖;彼愚痴人因是长夜不善不义,受恶法报,身坏命终,趣至恶处,生地狱中。是故汝等当观自义、观彼义、观两义。当作是念‘我出家学,不虚不空,有果有报,有极安乐,生诸善处而得长寿,受人信施衣被、饮食、床褥、汤药,令诸施主得大福佑,得大果报,得大光明’者,当作是学!

  说此法时,六十比丘漏尽结解,六十比丘舍戒还家。所以者何?世尊教诫甚深!甚难!学道亦复甚深!甚难!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俊凯2010发表于 2021-5-13 10:31:35 来自手机 如下

尔时波罗奈国。有大国王名曰梵寿。身心纯善慈愍有情。于彼大地一切众生养育如子。其王出城游行佛寺。至精舍门须臾顾视。有守门者而白圣众。梵寿大王今在门外将欲入寺。即时圣众速令知事僧排列花鬘。知事僧闻已开其殿门。求觅花鬘而无所有。于佛顶上见有花鬘。即取持行与尚座等。并诸圣众迎接国王。所持花鬘即以奉上。王即受之而戴头上。经须臾间忽然头痛。佛告阿难。若梵寿王患于头痛者。为王入于园林。尚座令知事僧。取其花鬘迎接于王。时知事僧名曰净军。后生年少身心散乱性行粗猛。入彼殿中无别花鬘。即于佛顶之上。辄取花鬘用献国王。王既受已即戴头上。经刹那间而患头痛。致使群臣眷属悉皆愁恼。王闻佛言因果无谬。而即印言如是如是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fxy 发表于 2021-5-13 11:50:17 如下

《日藏经》云:有信心人,供养僧故,舍施华果,种种饮食,比丘得已,回施于我,我得便食。彼业因缘,于地狱中,经无量劫。

《法华经》云: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气味。犹如甜蒲桃酒。比丘当知。或有此时。光音天自相谓言。我等欲至阎浮提。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着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身体不重。亦复不失神足。亦能在虚空中飞行。是时。天子失神足者。皆共呼哭自相谓言。我等今日极为穷厄。复失神足。即住世间。不能复还天上。------------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极乐花 于 2021-5-13 13:21 编辑 如下

食人信施需以念道而为偿债。
===================
舍利弗行受人饭已。还精舍中。言当偿债。谓当坐禅念道为偿债。不念道为负债行受人施。譬如负债未毕复更取前罪未竟今复造罪。佛言。食人施不可不念道。亦自得复益一切用。是故当偿债。------《佛说处处经》


强取他人财物。随所负轻重偿债。或有作奴婢偿者。或作牛马骡驴骆驼偿者。或作猪羊鹅鸭鸡犬偿者。诸禽兽鱼鳖之属。
===============
佛言人于世间。偷盗劫人。强取他人财物。求利不以道理。欺诈取财物。轻秤小斗短尺欺人。若以重秤大斗长尺侵人。道中舍遗取非其财。负债借贷不归。抵触以行互人。从是得五恶。何等五。一者财物日耗减。二者王法所疾。觉知当辜。少有脱者。三者若身未尝安归。常怀恐怖。亦自欺身。四者死后。魂魄入太山地狱中。太山地狱中。考治数千万毒。随所作受罪。五者从狱中来出。随所负轻重偿债。或有作奴婢偿者。或作牛马骡驴骆驼偿者。或作猪羊鹅鸭鸡犬偿者。诸禽兽鱼鳖之属。皆是负债者。经言债不腐朽所谓也。今见有下贱畜生之属。皆由故世宿命贪利。强取人财物所致也。畜生勤苦如是。见在分明。慎莫取他人财物。-------《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为人奴婢。负债不偿故。
好喜盗人财物者。后堕奴婢牛马之中。偿其宿债。


前世邪浊谄曲。怀不善心。受人供养。罪业因缘。展转所生。至于今身。偿罪因缘。犹故未毕。
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
======================

       皇后白曰。今闻佛说。本业因缘。弟子疑解。更无忧惧也。此扇提罗。罪业果报。何当毕也。弟子今者。放扇提罗。不敢驱使。随意东西。唯愿世尊。说法开悟。令其心解。改恶修善。速得免苦。佛告之曰。今欲令我开化其者。唤彼宫内除粪者来。皇后即时。遣使令唤。扇提罗来。使者受命。须臾将来。扇提罗等。五人聚集。于佛前立。世尊大慈。先以善言。慰劳之曰。汝等诸子。体气康和。安隐快乐。无苦恼不。五人怒曰。佛不知时。所以者何。昼夜勤苦。鞭杖使役。不暇得息。有何乐哉。佛岂不知如是事乎。而反问人快乐以不。佛告五人。今身之苦。皆由前世邪浊谄曲。怀不善心。受人供养。罪业因缘。展转所生。至于今身。偿罪因缘。犹故未毕。汝若欲求免恶果报者。今应至心丹诚悔过。改恶修善。从是因缘。可得免苦。扇提罗等。闻佛语已。忿怒隆盛。反背向佛。不欲听闻。佛以神力。令一化佛对其前立。方便慰喻。劝令忏悔。扇提罗等。又反面向东。复有化佛。对前而立。复反向西。复有化佛。四维上下。皆有佛对。扇提罗等。见佛围绕。五人即时。称怨大唤。而作是言。我等今者。是弊恶罪人。佛今何为苦见逼耶。尔时世尊。还摄化佛。为一佛身。

  佛告大众。国王太后。诸比丘等。汝等见是扇提罗不。咸言唯然。汝等当知。众生罪业。有二种障。一者业障。二者烦恼障。其罪轻者。有烦恼障。重罪业障。扇提罗等。具有二障。重罪障故。不得受化。非可如何。

  尔时皇后。见扇提罗不受佛化。哀感伤心。语五人曰。自今以后。永解因缘。随意东西。无忧快乐。扇提罗等。长跪涕泪。白皇后言。我等五人。奉事大家。有何等愆。非意今日被驱弃损。若有不称。惟愿弘恕使役如前。于是皇后辞让再三。扇提罗等。不欲离去。皇后白佛。弟子至意。放扇提罗。不肯欲离。当如之何。佛告之曰。扇提罗等。偿债未毕。因缘系缚。不令得去。非可如何。且顺其意。复其事业。偿因缘毕自当得脱。佛告王曰。夫人修福。谦虚敬重。直心清净。行于道业。功德无量。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偷劫盗贼。不能得便。国王强力。不能动转。如今皇后。受天福也。人行恶心。贪现前利。如扇提罗。历世受殃。于今不息。虽遇圣化。如风过耳。罪业力故。反生怨嫉。窈窈冥冥。何时当免。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若用钱物役其力,酬偿先债,偿足自停。

==================

复次,阿难!从是畜生酬偿先债,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众生还复为人返征其剩,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则于人中不舍人身酬还彼力;若无福者,还为畜生偿彼余直阿难!当知若用钱物役其力,偿足自停。如其中间,杀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经微尘劫,相食相诛,犹如转轮,互为高下,无有休息。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寝。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



若受胜德众生礼拜,彼所礼者能令于人头破七分
==================


▼▼
世尊告曰:“梵志,我初不见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谓自来诣,能令如来礼敬尊重,而从座起,请令坐者。梵志,若有来诣,欲令如来礼敬尊重,而从座起,请令坐者,彼人必当头破七分”------《中阿含经
▼▼
时迦毗罗去城不远。有一天祠。神名增长。彼神舍边。常有无量诸释种族。童男童女跪拜乞愿。恒得称心。时净饭王。将菩萨还。至彼天舍。告诸臣言。今我童子。可令礼拜是大天神。尔时乳母。抱持菩萨。诣彼天祠。时更别有一女天神。名曰无畏。彼女天像。从其自堂。下迎菩萨。合掌恭敬。头面顶礼。于菩萨足。语乳母言。是胜众生。莫生侵毁(此上两句梵本重称)。不应令彼跪拜于我。我应礼彼。何以故。彼所礼者能令于人头破七分------《佛本行集经


此诸众生远离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
===================

《大集须弥藏经》:
尔时,地藏菩萨功德天言:“清净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遍无余,悉能令变为天饮食,使诸众生于百千劫食不能尽。
何以故?但此众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于此胜报非其应器。
清净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变为天宫及天卧具,庄严衣服香华果树,种种音声众妙伎乐,众宝庄严悉能为作。
此诸众生远离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来应正遍知,十住菩萨及住首楞严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若诸众生不住正法。于三界中不消一物。
====================

复次摩那婆。以是因缘。如来世尊为诸菩萨摩诃萨等受衣食故。开许四事。何等为四。所谓若诸菩萨摩诃萨不自为己受畜财物乃至饮食及诸汤药。凡是所须如法乞索。若得供养如来听受。是为菩萨摩诃萨开许初事。若诸菩萨摩诃萨常行教化一切众生。远离恶法成熟善根。若有所须如法求乞。得供养时如来听受。是为菩萨摩诃萨开第二事。若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时。常为供养诸佛如来及如来塔若有所须如法求乞。得供养时如来听受。是为菩萨摩诃萨开第三事。若诸菩萨摩诃萨常乐读诵赞说经典开示众生。若有所须如法求乞。得他供养如来听受。是为菩萨摩诃萨开第四事。摩那婆。若有菩萨摩诃萨能住如是四种法中。当知彼行长夜增长无有损减。亦为无量无边众生说菩提法生长善根。而彼菩萨如是行已。堪受谁供。所谓堪受长者居士若婆罗门若诸国王乃至转轮圣王胜供养故。受何等供。所谓房舍卧具衣服饮食疗病汤药。乃至种种财宝众具充给所须。如是菩萨住是威仪受供养时功德无减。
复次摩那婆。若诸菩萨摩诃萨等随顺成就四种行已。以此善根获四果报。何等为四。一者若彼菩萨念欲居于转轮王位行十善法教化众生。随意即作转轮圣王无量千世。二者若彼菩萨意欲念作忉利天王说法教化三十三天。随意即得无量千世。三者若彼菩萨意欲舍家出家修道证沙门果。随意即得沙门果证。四者若彼菩萨欲得当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藉此善根断除颠倒。次第住于诸善根中。必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摩那婆。此四种法。为诸菩萨摩诃萨最上修行。能住此法堪受供养及能施者是二皆名著大铠甲。应如是知。何以故。摩那婆。是中不可以懈怠之人。少精进者失正念者。无威仪者乐睡眠者。长夜不舍懈怠懒惰。远离勇猛耻不问他者。受此供养。如是之人。乃至不堪受他六年弃置粪中一腐木片。何以故。摩那婆。若诸众生不住正法。于三界中不消一物。以是因缘。如来世尊不为如是愚痴邪见诸众生等不住威仪不依佛戒宣扬弘说如是法事。------《大法炬陀罗尼经卷

福智光耀 于 2021-5-15 19:10 编辑 如下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说此法时。众中五百比丘从坐起去。尔时摩诃迦叶。问诸比丘今听说法。汝等比丘欲诣何所。诸比丘言。大德迦叶。如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之法。甚深难得。我等作如是念。我等不能修得此法。欲还归俗。何以故。信施之食难可消故。尔时文殊师利菩萨。赞诸比丘。善哉善哉。善男子。是汝所应。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宁可一日百数归俗。不应破戒受人信施。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何等之人应受信施。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善男子。若有修禅解脱者。我听彼人受信施食。
——《大宝积经卷第八十八》

复有傍生非依草生而恒食草,所谓象马牛驴骆驼骡等畜生之类,或以铁钩钩斫其脑,令使调伏得已乘之,或穿鼻中或以辔勒,笼系其首负重而行,常被鞭挞种种呵骂迟疾须行,或有尪羸起已复倒,捶楚无限力不能前,皆由宿因今受斯苦。或食信施无复精勤,偿他宿债遭此艰苦。如是驱役种种鞭打,尚未还足,或取杀之,苦切万端陈告无所。生乏水草病无医药,死已[利-禾+皮]剥为人啖食。如是死已堕于地狱。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信施之重,实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之趣。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若有比丘入于僧数勤修僧业获僧善利。如是之人乃能堪受一切信施无有愚痴。受已毕能报其施恩。信心出家所愿具足。
——《佛说诸法勇王经》

时诸比丘闻和上说心生嗔恨。是时和上知弟子心。渐渐自制不为其说。时千弟子。随寿修短各欲命终。和上犹存而不涅槃。是时和上到弟子所。而说是言。汝诸比丘。初受法时疑师疑戒虚食信施。汝等今者欲何所怙。诸人闻是心惊毛竖。白言。和上。为我说法。和上告曰。汝今事切。不宜余处教汝忏悔。汝今但当称然灯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十号具足。尔时诸比丘用和上语。咸皆称言南无诸佛。既称佛已寻即命终。乘善心故得生天上。上生忉利封受自然。毕天之寿下生世间坐前世罪虚食信施。堕饿鬼中烊铜灌咽。寿命长远八万四千岁。饿鬼罪毕生畜生中。畜生罪毕还生人中。贫穷下贱以为庄严。既生人中闻诸佛名。因于前世出家力故。信心内发如前。宿识称南无佛。以称佛名因缘功德。八千世中常值佛世。而眼不睹诸佛色身。况复闻法。乃至今日遭值我世。见我身体状如赤土。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三·观相品第三》

“舍利弗!破戒比丘于诸一切天人世间有大恶罪,以是义故,我说此偈:
‘宁啖烧石,  吞饮洋铜;  不以无戒,  食人信施。
——《佛藏经》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利益众生故,入城邑聚落持钵乞食。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大悲熏心,如实观察贫苦众生,令得富乐,受彼供养。若入邑聚,威仪齐整,心正不乱,善摄诸根前视六尺,双犁轭地如法乞食,次第而往不越贫家,以量受食终不长取,于所得中更开一分拟施供养。何以故?信施难销,为生福故。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

佛言:“二谓盗窃,强劫人财。或为财主刀杖加刑,应时瓦解;或为王法收系着狱,拷掠、榜笞,五毒并至,戮之都市,宗门灰灭。死入地狱,以手捧火,洋铜沃口,求死不得。罪竟乃出,当为饿鬼,意欲饮水,水化为脓,所欲食物,物化成炭,身常负重,众恼自随;或为畜生,死辄更刃,以肉供人,偿其宿债。吾见盗者,其罪如此,不敢复盗。是吾二师。”
佛时颂曰:
 “盗者不与取,  劫窃人财宝,
  亡者无多少,  忿恚怀忧恼,
  死受六畜身,  偿其宿债负
  吾用畏是故,  弃家行学道。”
——《佛说八师经》

   人生于世间  各有宿身缘
 负债作奴婢  罪根相牵连
 以偿其宿罪  世世有对冤
 斯由宿身来  积行相缠绵
 若能专精进  便当守一心
 世世得福报  终不入魔林
 现在无罪垢  功德日滋深
 子孙乐相向  禄位自来任
 子欲远治生  慎莫信他语
 但正一心念  释梵为等侣
 所求自如意  大利天当与
 存情向三宝  众圣之所许
 慎莫作偷盗  偷盗非好名
 贪心取他物  后报作畜生
 以偿其宿罪  轮转靡不经
 出入不自由  锁械其身形
 得善无恶缘  戒神常拥护
 梵天说神策  吉祥不相误
——《佛说灌顶梵天神策经卷第十》


复次长者子。又有五事。作畜生行堕畜生中。何谓为五。一者犯戒私窃偷盗。二者负债抵而不偿。三者杀生以身偿之。四者不喜听受经法。五者常以因缘艰难斋戒施会以俗为缘。是为五事生畜生中。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常私窃盗人物  负钱财抵不偿
 喜杀生猎鱼网  作俗缘不法会
 无诚信不知道  去来事今现在
 作众罪不自觉  稍稍积堕畜生
 牛马象驴骆驼  猪羊犬不可数
 常负重死剥皮  如是苦甚叵当
复次长者子。又有五事。常生卑贱为人奴婢。何谓为五。一者憍慢不敬二亲。二者刚强无恭恪心。三者放逸不礼三尊。四者盗窃以为生业。五者负债逃避不偿。是为五事。常生卑贱奴婢之中。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若有愚騃人  憍慢于二亲
 无有恭恪心  后生辄卑贱
 三宝不礼事  刚强于尊老
 无慈孝于人  生辄为奴婢
 放心恣其意  盗窃人财物
 负债不欲偿  后生奴婢中
 衣食仰于人  走使不自在
 功力偿其主  罪毕乃得出
——《辩意长者子经》

奴婢从负债中来为人。
——《佛说善恶因果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