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州议会大厦(Capitol)
8月5日离开查尔斯顿,在匹兹堡度过周末,7日到宾州首府哈里斯堡。
州名Pennsylvania可以分解成为两个词,即Penn+Sylvania,Penn是人名,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将北大西洋沿岸、特拉华河以西4.5万平方英里的大片土地移交给佩恩(Penn),作为王室欠下佩恩家族的1.6万英镑债务的赔偿;Sylvania是从拉丁语sylvan借来的,意思是“林地”。Pennsylvania最初大约是“佩恩家的林地”之意。
宾州有很多别称,“煤炭之州”、“石油之州”、“巧克力之州”和“钢铁之州”,说的是这个州最辉煌的工业;“独立之州”则是因为美国的《宪法》和《独立宣言》都是在费城的独立厅起草的。
匹兹堡位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阿勒格尼河和莫农加希拉河在匹兹堡市中心汇合,形成俄亥俄河。因为城市里有近450座桥梁,匹兹堡也被称为“桥之城”。 匹兹堡拥有300多家与钢铁相关的企业, 是“钢铁之州”的“钢铁之城”。
在城市旅游,尤其访问每个州的首府,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参观,是大体了解这个州的历史人文的便利方式。但每个城市的艺术博物馆,就不一定都值得花时间去游览。所谓博物馆,首先要有足够数量和分量的收藏。一个城市里有个好的艺术博物馆(或者是美术馆),通常可能是这里曾经是某种艺术流派的发源地,或者是这个城市足够富裕,有超级富豪,而且还要碰巧这个超级富豪喜爱收藏且品味不俗。
匹兹堡是个工业城市,它不是重要艺术流派的发源地,不过足够富裕,在镀金时代产生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富豪,其中的钢铁大王卡内基(是安德鲁·卡内基,而不是那位以励志教育出名的戴尔·卡内基)倒不是收藏家,却是一位慈善家。在他生命的最后18年里,他向慈善机构、基金会和慈善机构捐赠了大约3.5亿美元(按2021年的币值约55亿美元),几乎是他财富的90%。
安德鲁·卡内基是苏格兰移民,小时候给人当童工,在内战期间从事债券投资,自己也经营实业,包括一个桥梁建造公司、一条电报线路。他的初创公司经营了仅仅三年,就积聚了40万美元的资产。与同时代的其它杰出人士不同,卡内基没有持续在积累财富上耗费精力,他将企业的管理工作交给弟弟,到欧洲游览了9个月。他参观欧洲各国漂亮的首都、歌剧院,还做了详细的考察记录。
在1868年即将结束之际,他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将自己今后的赚钱期限定为两年:“两年之后,绝不再赚钱——不再努力增加财富,每年将多余的钱用在慈善事业上。永远退出商界……去牛津定居,让自己受一回系统的教育,去结识文化圈子里的人……在35岁退出商界。”
然而,他没有真的在35岁退出商界,而是进入新兴的炼钢行业,并最终成为钢铁大王。拥有了自己的工业帝国。
卡内基对财富的看法很独特。他将拥有财富看作智力超群的标志,将财富视为一种信托基金,认为“掌握巨额财富的人只不过是穷弟兄们的财产托管人,他的出众智慧、经验和经营能力要为大家服务,因为这件事交给他来做胜过他们亲自做”。 他的财富观影响了美国的许多富豪,使得慈善捐赠蔚为成风。于是便有了约翰斯·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用他从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赚来的巨额财富捐赠了以霍普金斯冠名的学校和医院,有了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向斯坦福大学捐赠巨额资金,有了烟草大亨詹姆斯·杜克(James Duke)向杜克大学的巨额捐赠等等。
由卡内基捐赠始创的卡内基美术馆,永久收藏大约35000件作品,覆盖了从17世纪晚期到现在的欧洲和美国装饰艺术,有美术、装饰艺术、建筑和摄影等名家作品。建筑大厅里有近140个足尺的石膏模型,都是古代埃及、希腊和罗马,以及罗马式、哥特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局部,是美国最大的建筑杰作石膏模型收藏地。
同一个建筑群里的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约2200万个标本,有恐龙等古生物和各种鸟类。古埃及馆中的实物展品十分难得,感觉就像是在雅典看古希腊的出土文物。
博物馆建筑附近便是卡耐基梅隆大学(CMU)。这所大学是卡内基理工学院和梅隆工业研究所合并而成的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茅以升1919年获在卡耐基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校园中有茅老青年学子形象的塑像。在谷歌地图中搜索Dr Mao Yisheng Statue,就能找到地点。
首府哈里斯堡的西部和北部是阿帕拉契亚山脉的蓝山岭。从匹兹堡出发,沿着76号州际公路一路向东,很快进入山区。不过这里不是山脉的主峰,上山到视野开阔之处,手机显示的高程不过600多米。
汽车驶出蓝山隧道,群山消失了,眼前是一片延绵的谷地,不远处就是哈里斯堡了。
哈里斯堡在1812年成为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这座城市的分布着各种风格的建筑。殖民时期历史建筑在市中心随处可见,使得州议会大厦周边区域显得古色古香。
州议会大厦不远处是国家内战博物馆,其中的展品集中讲述美国内战的整个故事,时间跨度从1850年到1876年,重点是在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的几个重要战役。除了图文和战争中的枪械实物,还有不少足尺的人造场景。尽管声明对北方的联邦和南方的邦联“不偏不倚”,但整个叙述是胜者的口吻。
葛底斯堡战役作为一个专题,占了很大比重,是以天作为单位来展示的。1863年7月3日,北方联邦军队在葛底斯堡击败了南方邦联罗伯特·李,这是李将军在内战以来遭遇的第一次重大失败,这一仗彻底遏制了李将军的凌厉进攻,因此成为北方语境中的战争转折点。在整个内战中,葛底斯堡战役伤亡人数最多,双方共有51000名军人在此捐躯。
同年10月,葛底斯堡国家公墓建成。林肯总统参加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时,发表了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演说词中“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中文翻译“民有、民治、民享政府”,便是三民主义的出处。
内战四年,北方联邦军和南方邦联军打了一场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战争,双方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亡。除去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都没有超过1861-1865四年内战的死亡人数。这真是美国的巨大悲剧。
国家内战博物馆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在这里可以俯瞰哈里斯堡市。从博物馆的前门到停车场,有一条红砖铺成的小径,据说是象征着战争中的流血。沿着这条小径缓缓下坡,仔细读着砖上刻出的各州为内战捐躯的数字,对比眼前一片祥和静谧的城市,很难不让人心生感慨。
如果不打这一仗,任南方邦联独立,还会有后来统一强大的美国,在一战二战当中起重要作用的美国吗?如果当时南方不主动挑衅,而是顺应潮流,还会有内战吗?另外,如果不经过这一仗,北方能够从此在政治和经济上占巨大优势吗?美国的政策决策会不会更多受种植园经济的影响,而不会迅速进入工业化,进入镀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