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安西王

海外生活,旅遊,雜記,
以及回憶的散文隨筆
正文

西瓜皮的鄕愁(中華日報副刊)

(2019-05-31 07:29:11) 下一个

    台灣的夏天盛產西瓜,幾乎每一個西瓜都是皮薄、又沙、又甜。但是早年沒有冰箱的時候,台灣的夏天又濕又熱,西瓜也不能放久,一個大西瓜切開之後,頂多只能放兩天,好在當年我們家人多,也放不到兩天就吃完了。

    記得很小時候,父親還是少校軍醫,我們家住在板橋大庭新村的最後一排,眷村的房子是用泥巴夾著竹子糊起來的牆壁,父親領著少少的薪水,大家的日子都過得很清苦,卻能苦中作樂。記憶中每天最高興的一刻,莫過於傍晚看到身著軍裝的父親,從遠遠的巷子口走回家,尤其是在夏天,如果看到父親手上抱著一個大西瓜,我就會立刻衝出去,興高采烈地幫爸爸把大西瓜抱回家。

    父母親每天為了要滿足我們五張小嘴,除了想盡辦法把我們餵飽之外,也盡量不浪費手邊可以利用的任何食材。所以當難免有時候會買到一個皮比較厚的西瓜,父親就會把削去外層青皮的西瓜皮,切成一片一片的厚片拌炒肉片,或是代替冬瓜煮成西瓜皮排骨湯,有時候也把它切成薄片,像糖醋涼拌小黃瓜一樣。不論如何處理,那帶有一點點甜甜脆脆的口感,總會讓我們食慾大開,將西瓜皮一掃而空。後來每當我吃到糖醋涼拌小黃瓜的時候,竟然也常常捲起我對西瓜皮的鄕愁。

    其實,吃西瓜皮的機會非常少,因為平日都是母親掌厨,父親是不常下厨的,後來他離開軍職自己開業,更是忙得不可能再下厨,只是突發奇想的時候偶而露一手,反倒是令我們記憶深刻,母親有時也會哀怨得抗議:「給你們做了一輩子飯,你們都不記得,你爸爸只做幾次西瓜皮,你們卻都記得。」。而後我出國唸書,離家三十多年,如今父親又已作古,想要吃西瓜皮,也只能自己動手。

    前兩天,在馬里蘭州Costco的大賣場,看到堆積如山的大西瓜在拍賣,這是今年第一次看到西瓜,幾乎每一個人都抱起一個大西瓜,左拍拍右敲敲,希望能夠挑到一個又甜、皮又薄的大西瓜回家。

    回到家,把西瓜切開一看,雖然非常的甜,但是皮卻很厚,於是我就把西瓜皮切成厚片,炒成一盤紅燒西瓜皮雞片,並且拍成照片,放在臉書上,引來許多臉友的贊,住在印第安納州的妹妹,也留言說:「讓我想起父親以前的西瓜皮燉排骨。」

    昨天,我把剩下的半個西瓜皮,切成長條薄片,加一點點的糖、鹽、醋、和麻油,與滿滿的西瓜皮攪拌均勻。冰鎭之後,酸酸、甜甜、清清、爽爽、脆脆,一盤誘人的糖醋涼拌西瓜皮,怎麼一個《舌尖上的鄉愁》了得!

(寄自馬里蘭州)

此文刊登在2017年6月27日的中華日報副刊

 

後記1:

    那一天,買了一個大西瓜,打開一看,皮好厚,於是拍了張照,把皮切成片,來個西瓜皮妙雞片,又拍一張照放在臉書上,過兩天把剩下半個西瓜皮,切成薄片涼拌,再拍一張照片放在臉書上,輔大學弟說:「何不來個西瓜皮三吃!」,想來想去不知道如何第三吃,而且西瓜皮也吃光了,就乾脆寫一篇文章,寄給中華日報副刊,這樣也可以算是第三吃吧!

    於是花了一個小時,就寫完了這一篇《西瓜皮的鄉愁》,而後放在手邊三天,改了又改之後才寄出,但是仍然和以前每次投稿一樣,一寄出去就後悔了,總覺得還可以改得更好,但是又不好意思再提出修改,不過等一天,仍然沒有得到留用的消息,於是我就將這一篇加了一個片段的新稿,寄出去,並且說:「趁著您還沒有退稿之前,加了一個段落,希望能或得留用。」四十四分鐘之後,就接到羊主編回信:「好的,不退稿,文章留下來刊用。」

後記2:

    <西瓜皮的鄉愁>刊出後,接到華副羊主編的來信。<西瓜皮的鄉愁>刊出後,引起一位老作家的注意,這位唐阿姨以前住大庭新村,他先生姓周唐阿姨說:我家進大庭新村大門,一直往前走,走到最後的右側一排房子之一的172號,左右鄰居有姓張、常、王、楊等多家。 她說:「王家有個孩子叫"王正中",不知會不會是你家兄弟呢?  

    我回信:非常感謝羊主編。不知道您說的唐阿姨是不是唐潤鈿唐阿姨?我不是"王正中",我想唐阿姨一定不認識我,但是我怎麼可能不知道她呢!」
是的,正是唐潤鈿阿姨呢!她看到你的文章非常欣喜:))))

    之後,我和唐阿姨一直保持著聯繫,成了忘年之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