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的第二天午餐之後,大巴士帶著我們從柏林市中心,朝著西南方向的郊區前進,其實最後的目標是與柏林相隣的布蘭登堡邦首府波茨坦,它是一片水澤環繞的區域,到處都是從前皇家、貴族及有錢人的避暑莊園。然而我們的車,先來到一個仍然屬於是柏林,叫做萬湖(Wannsee)的地方,隔著寧靜寛廣的萬湖(GroßerWannsee),與波茨坦相望,巴士穿過了彎延的小路,和重重的森林,來到湖邊一個風景優美,而且非常隱密的萬湖別墅(Haus Der Wannsee-konfferenz),令人意外的是,它是一座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
萬湖別墅原本的主人是德國實業與金融鉅子米努克斯(Friedrich Minoux),二戰前他在柏林就擁有包括石油、煤炭、電氣及金融等企業,二戰初期又以低價購買了猶太人擁有的木業和造紙廠,建立了ㄧ個工業帝國。早在1921年,他就購買了萬湖別墅(Wannsee House也稱為Wannsee Villa)作為休憩別墅。然而到了1941年,米努克斯被納粹政府以商業詐騙的罪名,判處5年監禁和巨額罰款,所有的產業都被賤賣或沒收,他本人最後則被活活餓死。別墅被賣給由身兼警察總長、及國家安全部部長(管轄蓋世太保、刑事警察及SS安全局)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控制的基金會,希特勒曾稱海德里希為「鐵石心腸之人」(the man with the iron heart),隨後萬湖別墅就成為SS安全局(Sicherheitsdienst)和帝國安全總局的用作會議中心和賓館。
「鐵石心腸之人」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
萬湖別墅(Haus Der Wannsee-konfferenz)正面
萬湖會議的近因,是因為1940年和1941年德國的收成很差,糧食供應非常短缺,又需要餵養大量被強迫帶進德國軍備工業工作的勞動者,以納粹意識形態而言,如果這些工人以及德國人民要得到充分的食物,必須大量減少那些「德國統治下的數以百萬計的猶太人」的數量,於是促成了萬湖會議。
1942年1月20日,由海德里希主導,與一群德國納粹黨人,就是在這裡舉行萬湖會議(Wannseekonferenz),竟然討論並制訂了「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旨在推動德國占領的歐洲地區內,驅逐和殘殺猶太人、甚至系統化的種族滅絕,而歷史學家一般公認萬湖會議是第一個開啟有關猶太人大屠殺的決議。
會議後向所有與會者發送了會議記錄的30份副本,二次大戰之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的美國檢察官羅伯特·肯普納(Robert Kempner),在德國外交部的檔案中查獲其中的16份,這些會議的紀錄,都被盟軍在紐倫堡法庭的世紀大審判中用來作為猶太人大屠殺證據。
1992年1月20日,在會議五十週年當天,別墅被作為大屠殺紀念館和博物館對外開放,被稱為「萬湖會議之家」 (House of the Wannsee Conference)。博物館舉辦文件和照片的永久展覽,記錄大屠殺事件及其規劃。二樓則是收藏及展示了大量納粹時代的書籍,以及微縮膠片和原始納粹文件等其他材料。
單調的別墅內部
進了別墅前院的大門後,長長的前門走道兩邊都是花園,但是在五月底,幾位園丁正在忙碌著,然而尚未整理好的大花園中,瀰漫著溼漉漉的森林芳香,花園依舊是雜花生樹,葉披掩映,灌木蒙密,蒼鬱幽秀。
三層的別墅,從樸實無華的前庭看來毫不起眼,於是大夥兒迫不急待的走進別墅。然而若是作為一個觀光的景點,或是一個紀念館的別墅來說,別墅的內部也依然太單調了,沒有太多華麗的裝潢,屋子裏的展覽大多是掛在牆上的英文和德長篇論文,或是一些原始的文件,也有一些黑白的歷史照片,在溫暖淡黃的燈光下,每個人都靜靜的閱覽著,凝滯的空氣中似乎充滿著沉重與肅殺氣氛。不過在其中一個房間裡,還有一班十幾位看起來應該是徳國的高中生,圍坐在一個長桌旁,由老師帶著一起硏究和討論。
側面內有雕塑的涼亭
此時,突來一小陣急雨,叮叮咚咚的打在別墅的屋頂和窗頭,像是催促的戰鼓聲,敲在沉重的心頭。然而由雨滴淅瀝的後窗望出,卻是濛濛青綠,煙水迷離,老樹枒槎,翠色欲滴。
萬湖別墅背面
很快的驟雨初歇,我們推門而出,走到後院湖邊郁郁葱葱的步道漫步,四下啾啾的鳥鳴中,清波一片,遠山矮丘,倒影水中,黛綠的湖面,幾艘風帆點點蕩漾,構成美妙的風景畫。
令人難以相信,到底是什麼樣「鐵石心腸之人」,才會在此人間仙境,犯下慘絕人寰的殺機。
萬湖會議後的四個月,也就是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捷克的布拉格被地下反抗軍暗殺重傷,數天後於6月4日身亡,年僅38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