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序曲)班门弄斧
(I),(II),(III)。第二幕:莫扎特(2)
(1)在这里说起莫扎特,要先说说钢琴这个乐器是啥玩意儿。琴发声基本上有二种方法,电子琴不算,一种是拨,拨琴弦,比如说,中国的古琴,洋人的小提琴,吉他等,还有一种是敲,敲打琴弦,比如说,钢琴,中国的扬琴。
现代的钢琴,比如说,斯坦威和儿子们,你按下一个键,带动后面一个小槌,小槌上面绑着啥绒布还是啥小软绒绒的东西,咣当,小槌敲打一根长长的钢丝弦,然后小槌立马弹起回复原位。钢弦下面垫着(顶着)一个小架子,钢弦的震动通过这个小架子,传到音板,音板震动空气,声音传到你的耳朵里。钢琴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度不同,产生的震动频率也有所不同,从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一般来说,细的短的琴弦震动的频率高,发出的声音就偏尖偏高。而长的粗的琴弦发出的声音偏低沉。家里琴小,音乐厅的大。个头儿大的琴,琴弦,音板啥啥都大,声音大,穿透力强,就跟大胖子大嗓门儿一样。
钢琴调音师经常会调节琴弦的松紧来达到音响和音高微小调整,微调。当然一个钢琴的好坏不光在琴弦,琴键,小槌子,音板的质量也很重要。上等钢琴都是人工制作的,那就更贵了。老中的家庭,甭管家长钢琴水平多高,一般来说,都会有一架中上等钢琴,你回家,把钢琴盖打开,随便按几个键,看看是怎么操作的就明白了。
当你的手指头抬起来,松开按下的琴键,减震消音的冬冬就消除琴弦震动,音响就停止了。俺弹琴都是一个手指头,一个脚趾头,慢慢地弹。当然高手也有弹的比机关枪还快的。咱们不跟他们比,欲速则不达。龟兔赛跑,谁赢?咱们慢慢来。就像老猫Tom一本正经坐在琴前,伸出一个手指头,铛,铛,铛,然后左右看一圈,看看老鼠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当当当,就是这样的。
钢琴有黑白二个键,俺听着没啥区别。都发声。钢琴音域宽,音色变化多端丰富。所以钢琴的作品特多,多的数不胜数。二个人用二架钢琴就能演奏柴一(钢琴协奏曲),根本不需要乐团伴奏的说。因此,交响乐团指挥一般都必须会弹钢琴。因为这样排练的时候,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时候,指挥自己一个人对着墙练就行了,乐队就不用来了。省得太麻烦,百十来号人,搬那么多东西,麻烦。
作曲家也基本上会。一个人跟家闷头就能攒出来一部交响乐,歌剧啥的。其实作曲很容易的。不信你回家试试。在钢琴上没完没了地按同一个键,1百次不够,按3百次,时不时变化一下间隔长短,时间长了,这就是一个曲子。至于有没有人听,那就不是作曲家的事情了。谁说艺术一定要被人欣赏才是最好的?很简单,不麻烦,而且效率还高,成本低。否则有可能被outsource的说。因为作曲家这活其实并不特难。你想想,所谓作曲就是钢琴上面那些黑白键的各种排列组合。对不对?组合好了,就好听,就是一个曲子。排列不好,就不好听,就得重新来,重新试。后代的作曲家就是在不断的找这些琴键的新的排列组合。谁一旦找到这排列的小秘密,就成名成家了。写出来发表,后面的人跟着抄就是了。如果你看到那个学音乐的,谁谁,搞得特神秘,留特长头发,摇头晃脑,嘴里念念有词,把琴敲的老快的。甭怕。那都是蒙人的。泡妞啥的特有用。其实没用,改天机器人就都能做了。在座的谁谁,随便写个计算机程序啥的,那作曲家就失业了,找奥8马领救济去了。
得,现代钢琴和作曲的基本常识,咱就介绍完了。有木有问题?
小莫那时候还没有这么复杂的钢琴。也没有计算机。印度那嘎达忙着种茶,IIT还没开张。中国康熙皇帝正忙着准格尔吴三桂啥的,也没发展音乐。因此,小莫那时候急需作曲家,钢琴家。
那时候的琴,有三种。一种叫Clavichord,击弦古钢琴或者翼琴。
这个比较古老。形状像小型钢琴,里面有琴弦。按一下键盘,带动后面连着的小槌子,从下而上顶一下琴弦,从而发声。这琴弹好了不容易,因为不容易控制力度。劲使得太大太小,停留时间太长太短,出来的声音都有可能走调儿不少。当然每时代都有大师。弹得很好的,可以控制音量等細微變化,奏出丰富音色,不好的是音量小,只适合小房间使用。这种琴后来传入中国,据说,明末(就是巴洛克)那时候,中国的制造工艺跟不上,不能制造翼琴,结果人们就拿个小槌子用手敲, 改造成为扬琴。
第二种,叫Harpsichord,拨弦古钢琴,又叫羽管键琴。这拨弦古钢琴外面咋一看,像钢琴,有一排键盘,高级点的有上下二排键盘来增加音色和音量。这上下二个键盘可以分开弹,也可以连接起来一起弹。每个琴键像一个杠杆,按下去这头,那头抬起来,连着一个木棍,上面有一个小金属或者塑料片,像弹琵琶或吉他那样,从下而上挑拨一下琴弦。发出来的声音有些像中国的古琴。因为最早的拨弦的东西使用乌鸦还是啥鸟的羽毛做的,这个琴也叫羽管键琴。好像古时候欧洲不太重视鸟类的自由,bird right。老用人家的羽毛做各种琴棋书画的工具。这个琴音量单薄,对指触的力度反应慢,声音没有后来发明的钢琴响亮,强弱对比差。但是已经是比翼琴提高了。巴洛克时期比较盛行的乐器,常和小提琴配对演出。这二种古钢琴是最早的键盘乐器之二。大侠巴赫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首(古)钢琴协奏曲,为协奏曲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第三种,意大利一个姓克(Bartolomeo Cristofori)的羽管键琴制造专家,总结了上面二种琴的优缺点,改造了琴键机械系统,弄个用皮包着的小槌子从上往下,当,敲一下琴弦,然后马上弹开,各就各位。您别小看这么简单的一个“稍息,立正!”动作。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机械发明。钢琴从此就腾飞了。
假如手不离琴键的话,那琴弦就一直振动。手指头离开,消音器让琴弦停止震动。这样,可以比较快速的敲击不同的键盘,并控制声音大小。克老头给他这个发明取名“有强弱的羽管键琴”,意大利文里面简称,fortepiano。意大利语,forte是soft,软,轻,的意思。piano是loud,响的意思。所以,fortepiano(或者叫pianoforte),就是“轻响”的琴,“能轻能响的琴”。piano就是“响琴”。不知道为啥到中国给翻译成“钢琴”,因为是钢丝发声的琴?那小提琴应该叫“小钢琴”,都是用钢丝发声的琴吗。
其实俺觉得克老头这发明没啥了不起的。因为不需要这么麻烦,弄什么“轻,响”琴。就用“响琴”好了。给听众每人发一幅耳塞。需要轻声的时候,指挥一挥手,听众就把耳塞带上。需要响的时候,指挥再一挥手,听众就把耳塞摘掉。多简单啊。极大地降低了钢琴的成本。一架Grand Piano斯坦威和儿子们大钢琴要十几万美元。用俺这土办法,一架钢琴几万块钱都不用,省下十多万块钱,咱们捐给中坛小学!干脆俺把这个“专利权”也捐给中坛小学吧。
克老头的这个伟大发明创造从根本上解决了钢琴的一个致命难关。乾坤大挪移一下子进入第七层境界。小槌子迅速敲一下,马上回到原位纹丝不动,然后再快速敲,这么个机械动作。后代三百年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声音越来越响,键盘越来越大,音色越来越那啥,价钱也越来越不农民。
今天咱们说短点。用剩下的时间,来听听巴洛克音乐。听听这个古钢琴的声音和现在的钢琴有啥不同。一般地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像巴赫的作品,最好用巴洛克时期的乐器演奏效果更好。你看看这些人和那间屋子,可以想象当年,莫扎特,巴赫的年代的乐队和乐师就是在这样的。十个人左右,在贵族的客厅里,演出的情形。你就想象坐在羽管键琴前面摇头晃脑弹的是莫扎特。
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Brandenburg Concerto)里面的第五首第一乐章。很好听的。
注:古典音乐被人误称为“阳春白雪”,一个就是因为历史上,古典音乐的起源和昌盛是在贵族里面繁荣起来的。就跟狗,本来是五畜之一,被贵族给当宠物养,成了现在不伦不类的样子。
因为是“阳春白雪”,贵族音乐,所以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就是,欢欢快快的,又很有节制,不能狂欢,这种风格。喜气洋洋,又不失贵族的高贵和矜持。银家是贵族吗,有什么烦恼事?即使有烦恼事情,也不能在开爬梯的时候,在外人面前显露出来,对吧?跟一个捂的严严实实的大姑娘似的,啥线条,都不能太突出。甭管是啥杯子,都一律是C杯。膝盖,锁骨啥的都不能露。可以肯定的说,中坛闪PP的风格不是巴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