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随着华兴源创发行申购,万众瞩目的科创板,正式进入了临产状态。科创板进入“发行上市时间”。据公开披露消息,截至6月25日,已有8批21家科创板企业过会,4家企业通过证监会注册。
最新的消息,科创板上市第一股华兴源创27日晚间公告,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本次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为2,756,272户,有效申购股数为19,154,283,500股。网上发行初步中签率为0.03977700%。配号总数为38,308,567个。由于本次网上发行初步有效申购倍数为2,514.02倍,超过100倍,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决定启动回拨机制,对网下、网上发行的规模进行调节,将3,845,500股股票由网下回拨至网上。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为26,986,696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70.18%,网上最终发行数量为11,464,500股,占扣除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29.82%。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上发行最终中签率为0.05985345%。
此外,另外一只科创板上市企业澜起科技也于27日晚间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公司股票代码为“688008”,网上申购时间为7月8日。
对于能够参与科创板的投资者来讲,除了关注如何打新以外,科创板股票上市后会如何表现,以及其对A股对标公司的影响,这些问题也都关系到了大家的钱袋子。我们来总结一下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中小板、创业板开板后首批上市新股表现各异
“从过往中小板和创业板首批上市股票的走势来看,应该说是表现各异。”
2004年6月25日,星期五,中小板正式落地。首批上市的中小板公司一共有8家,即新和成、江苏琼花(鸿达兴业)、伟星股份、华邦制药(华邦健康)、德豪润达(*ST德豪)、精工科技(精功科技)、华兰生物、大族激光。上市首日,这8家中小板股无一例外地大幅高开,且开盘后都一路上涨到上午10点45分至11点15分才见顶回落,其中除了德豪润达和华兰生物外,其余盘中最大涨幅均超过了100%,涨幅最大的大族激光,盘中一度暴涨逾380%——当时没有对中小板上市首日的爆炒启动临时停牌机制。不过,上市首日遭到爆炒后,这8家股票连续2天跌停,之后1年时间一直在市场中处于领跌角色。
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创业板正式落地。首批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多达28家(大家在通达信软件上输入“cy”确定第一栏“创业板”即可看到)。上市首日,这28家公司股票开盘表现不如中小板首批8家上市公司,但是随后整个上午,多头是一路强攻,盘中这28股不仅平均最大涨幅超过200%,而且都触发了盘中暂停交易机制。午后,这28家股票明显回落。随后2个交易日,除吉峰农机(吉峰科技)没有触及跌停外,其余27家股票连续2天触及了跌停板。而往后1年时间,这28股总体处于高位横盘整理状态。
由此可见,中小板开板的首批股票,数量上比创业板少得多,融资额比创业板小得多,股价和市盈率比创业板低得多,无论上市后短期还是中期(1年)的表现,都远远不如创业板。
2、科创板新股上市可能火爆,对投资者操盘技术要求高
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是不是一定会火爆呢?是否会像中小板那样,随后一跌到底,或者像创业板那样横盘整理个半年一年呢?
科创板上市新股有可能会火爆。科创板上市前5个交易日没有涨跌停限制,这对热衷于炒新炒的A股市场来讲,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因此大概率会重演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历史。实施20%的涨跌停制度,同样是让科创板回归理性的方式之一。简单地说,科创板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表现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施20%涨跌停制度后的走势。科创板首批上市数量决定火爆程度。我们查阅了中小板和创业板从发行申购到上市的历史数据发现,中小板第一批上市的8家公司股票,分别是2004年6月2日至11日发行申购的,上市时间则是统一的6月25日,之后便是单日发行几家,到上市之日就上市几家。
3. 科创板映射效应是否存在?
对于A股相关标的而言,会否因“映射效应”而获得估值提升机会?不少机构人士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对科创板短期产生的“映射效应”预期不高。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现阶段受理的科创板企业来看,基本都是一些关注度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本身能不能获得资金热炒都还要打上问号,更何况是它们对标的原有标的。”
实际上,由于科创板个人开户数没有超预期的火爆,部分人士对科创板初期的博弈热度心存疑虑。据披露,截至6月20日,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个人投资者超过270万人。
有私募人士直言,“现阶段感觉所有人都是去打新的,炒高之后,最后谁接盘呢?我们其实也考虑长期投资科创板,因为我们认为未来科创板将迎来一批真正值得投资的企业,但现阶段而言,暂时没有我们感兴趣的高质量标的,且科创板的流动性也需要观察。”
上海的调研发现,目前科创企业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存在三大难点。
第一个难点,科创板上市门槛较高
“第一个难点是金融服务多元化、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市政协常委肖堃涛说,目前支撑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不足,投资较多集中在PE(私募股权投资)和PRE-IPO(首次公开上市前)阶段。“慎贷”、“惜贷”未能得到缓解。受当前严监管影响,商业银行将更多精力放在排风险、处置不良贷款上,越来越慎贷,尤其对中小科技企业更加惜贷。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上海一直鼓励商业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和风险管理技术,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但由于科创企业专利技术的应用及量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银行对科创企业贷款显得谨慎保守。
第二个难点是证券市场国际化、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肖堃涛说,科创板上市门槛较高。香港交易所允许未盈利科创企业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上海科创板虽有适用于未盈利科创企业的上市标准,但要求市值至少达到15亿。这对绝大部分中小科创企业是很高的门槛。
“证券市场很多严重违法行为的‘顶格’处罚仅仅60万元,违法成本和违法收益之间严重不平衡,证券市场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欺诈发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行为时有发生。”肖堃涛认为,处罚力度有待加强。
第三个难点是政策支持便捷性、精准性有待提高。上海陆续设立了以信息科技、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等九大科技领域为主要投资目标的一系列政府引导基金,但数量和规模落后于北京、深圳,未能很好地起到引导、撬动社会资本跟投的杠杆作用。与此同时,科创企业与资本市场信息通道不畅,科创政策落实落地仍有差距。
根据三十多年来中国股市的特点,“爱赌才会赢”的想法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创投板开锣也许就是另外一个新的暴涨暴跌的开始,当然因为规模较小,对于整体的影响还是有限的,对于企业是更多的机遇,对于机构是更好的一个新的投机工具,对于散户投资人,这个可能是一个新的韭菜市场,且投且珍惜。
后面,我还会总结一篇有关中国科创板和香港创业板,以及美国纳斯达克的比较,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比较深入的理解有关科创板和股市的那些事。
(本文总结于网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