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其中一个重要的诉求就是停止窃取知识产权和停止强制知识产权转让,而对标的就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而打击的第一个重要对象就是华为(中兴应该只是前戏),为什么会是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会是华为,中国制造2025究竟是什么东东,而为什么西方多国会联手围剿华为,中国制造2025是否会陷入困境,而又要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呢?
让我们从中国制造2025的定义开始吧。
《中国制造2025》(英语:Made in China 2025)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制造业政策,也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首个十年纲领。该计划于2015年5月8日由中国国务院公布,5月19日正式印发。根据计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而到2035年,中国的制造业将超越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的制造业。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该计划所提及的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农机信息整合系统、纳米高新材料和模块化建筑及生物化学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阶段目标,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仔细仔细看一下这里的定义,不难发现其中有几个都是对于欧美日等一类工业化国家(包括韩国和台湾等1.5类工业化国家)有致命威胁和打击的。
1. 目标明确:到2035年,中国的制造业将超越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的制造业,这里没有写美国,不知道是不把美国的制造业放在眼里,还是不想直接和美国对立,反正超越了德日,那美国肯定就是被超越了
2. 覆盖面广:重点领域就有十个,而其它的非重点领域还没有具体细分,这些重点领域基本上涵盖了欧美日的核心技术领域,也是它们少数可以继续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领域
3.指标清楚:到2020年,40%的自主化率,到2025年,70%的自主化率,如果说国际分工和竞争有一定的秩序,那中国的制造业就是一个市场挑战者,同时也是市场破坏者,而国产化率更加是一个市场独断的指标,基本上是一个把其它国家赶出市场的节奏
4.国家扶持:虽然德国和日本的类似计划也有国家扶持的意思,但是都是在比较小的规模和比较集中的行业中,对比中国的2025计划,完全不是同一个等级的,而且因为中国特有的国家资本加私营模式,形成一个巨大的不对等投资优势
5.法制缺失:因为中国在过去40年里,通过大量的案例证明,强制技术转移和窃取产品技术是个一贯而至的,从上到下的行为模式,强制技术转移打着的是“以市场换技术”的旗号,而窃取产品技术则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个还不包括最大限度地做反向工程,然后通过市场准入的限制对于西方国家的公司进行抄袭而后的赶超,进而通过大量倾销的方式把产品推向世界。
看清楚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西方国家的潜在影响,再来看华为为什么成为一个标靶,而不是其它的中国公司。
1. 体量巨大: 华为有全球18万的雇员,每年的销售规模也是巨大,2017年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而2018年可能突破1000亿美元,同时它的销售对象是全世界,在多个通讯,包括消费电子领域是全球领先的,而其它很多体量巨大的中国公司,要不然就是靠中国国内市场为主,或是就是靠低价全球竞争
2. 技术领先: 华为在5G领域有23%左右的全球专利,在通讯领域也有25%左右的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而且华为从90年代开始,就长期坚持反向工程,低价竞争的策略,把很多领域的中高端西方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越打越小,有些甚至直接破产,同时,很多的中国公司还是在中低端技术领域徘徊
3. 狼性文化:不同于很多中国公司讲究的儒家文化,华为不但是在产品开发上,同时在市场竞争中都是非常具有侵略性的,刚刚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手剑指第一的三星,提出2019年全面超越成为世界第一的目标
4. 自主独立:华为是少数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能够做到多数核心技术自主独立的,这里面是先知先觉,还是主动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政策,不得而知。
5. 国家意志: 尽管华为多次宣称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私人公司,甚至没有上市,但是,华为的很多商业决策都多少透露出国家意志,包括冒着巨大的风险向伊朗等美国禁运的国家出口产品,如果仅仅从商业利益的角度,的确是风险远远大于收益,得不偿失的做法,但是也可能是不得不为吧
6. 信息中枢:华为因为其产品的特性,很容易成为信息中枢,进而成为一个信息的收集者,如果得数据者得天下这句话成立,这个就会成为很多国家(不管是西方国家还是一些不发达国家)的未来发展的命脉。
上面提到了中国制造2025是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家意志,同时也是彻底把西方国家的制造业打趴下的宏伟计划,如果没有了制造业,那么其它的诸如金融业也会是海市蜃楼,而高端服务业更加会是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那个就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或是中国制造,全球消费的命题这么简单,而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其它国家的相对竞争力大大降低,进形成中国统治全球市场,甚至是统治全球命运的未来格局,加上中国ZF的ZZ特性,这个几乎成为整个西方的不可承受之痛。
全球发达国家现在认识到,过去期望通过开放的中国市场而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进而提高赢利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中国马上从进口全球的很多关键组件,转而生产再出口全世界的模式,改为全面自主生产,出口全世界。
当然中国在尽力扩大进口,减少其它国家的焦虑,但是中国进口的多数是能源和农产品等中国无法生产或是产能不足的部分,而绝大多数的工业制成品,中国将会是一个一通天下的格局。
那岂不是很好,这里有什么困境呢?
第二部分将要分析中国制造2025面临的困境。
这个不是我个人可以杜撰的,原文参见此处
https://finance.ifeng.com/c/7imfHYazIBs
你是在谈“中国制造2025”,怎么能扯到2035呢?
从哪段文字你能得出如此的结论?
中国不可能制定这样不合实际,不可能实现的短期目标, 即使是到2035,中国也很难超越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的制造业!到2035年,能够对接就很不错了。
实际上,中国制造2025 只是说到2025,争取中国制造能够与德国工业4.0全面对接。 从没看到哪里提到要超越德日。
这个正是我第二篇准备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是中国不想要被卡脖子了,而且要反过来卡全世界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