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北京,少年的我。当然是通过回忆的滤镜。
吃的东西有几种记忆犹新。
过春节,爸妈单位发瓜子,花生和带鱼票,25分一斤小带鱼,37分一斤宽带鱼。到现在,我仍最喜欢吃红烧带鱼。
小时候吃糖葫芦,只吃一毛钱最便宜的。有一次四爷爷来看我爷爷,买了两毛钱那种特别大的山楂的,高兴坏了。
还喜欢吃好烤红薯,姥姥还在世的时候,会偷偷买烤红薯给我们吃,特别的香。
那时的冰棍儿有3分的红果,4分小豆,5分巧克力的,一毛就是雪糕了,一毛二,双棒的。有一种雪糕叫雪人儿,弄的像一个熊猫似的,特别好吃。小学校门口,有慈祥的老奶奶,推着木头做的白色的小推车,车里的冰棍盖着厚厚的白棉被,等着被开心的孩子的小手拿着,听他们的欢声笑语。
还有空心豆和鱼皮花生豆。空心豆,就是鱼皮里面没有花生,咯嘣咯嘣的,有一次因为去买空心豆还被我爸爸训了一顿。
果丹皮和山楂片,几分钱,吃的时候,高兴得象过节。
无花果,小的,白色塑料袋包装,几分钱。
面包,果味,维生素,花花绿绿的包装。
早饭在街边买,有油条,油炸糕,我记得炸糕是有两种的,有一种是颜色比较深,中间比较鼓的,另外一种是金黄色的,中间是松软的,陷下去的,用糯米做,里面包着香甜的豆沙。当然还有豆浆,油饼,甜油饼,豆腐脑。
牛奶是要每月定的,有一个日历卡,在楼下一个小房间里,拿着日历卡去取牛奶,先是瓶装的,然后是袋装的。取牛奶就是我每天的责任,如果忘了妈妈就会很生气,因为发牛奶的大爷一般不会把牛奶给我了。通常我们要煮沸,纯白的牛奶在锅里,充满日常的温暖。
五道口附近的小摊上,有美国炸鸡,那是一个封闭的,明亮的玻璃容器里面,用灯熏着的炸鸡。铁板鱿鱼一毛钱一串儿很香。还有一种北京的素丸子,是用胡萝卜和面裹起来的,炸了以后用一塑料袋包着卖。有一次我记得我竟然吃了一塑料袋儿,我妈说那是一斤素丸子。
那时候刚刚开始有可乐,如果能在热天的时候喝上一杯可乐就觉得很幸福了。
有卖朝鲜小菜的,推着一个用三轮车改装的,带着玻璃罩面的车叫卖着。老公说他最喜欢吃海白菜。
爆米花是全院小孩的节日,在院门口那棵大的树底下,爆米花的叔叔像一个英雄,全院的小孩都拿着米和玉米和盆儿在那儿排队等着。米花快出锅的时候,大家都尖叫着,女孩们捂起了耳朵,男孩子们鼓起勇气往前凑着。只见叔叔把米花炉,从炉火中拿出来,然后狠的踩上一脚砰,这样米花就到了一个黑乎乎的袋子里。小孩们一阵欢呼,队伍又缩短了一点,因为有好些小孩已经拿到自己的米花了,在一旁开心的吃着。爆米花之后的一周,每次我去上小学的路上都会拿着米花吃着。
白瓷瓶的酸奶,小学课间加餐也是。
北京的铁月饼就甭提了。我第一次吃南方月饼时,才知道月饼这么软,这么好吃。
以下是网友们的评论,多谢!欢迎继续补充。留住北京以前的回忆。
--
还有橄榄和哈密杏儿。
稻香村还有一种蝴蝶酥,椒盐味儿的,两个圈儿象字母B。
还有大米花和小米花。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动物饼干,6分钱一两。
稻香村的橄榄果铺挺好的,不特甜,各种味道的,甘草的、巧克力的、辣的。
还有魏公村附近新疆人买的用自行车车条串的羊肉串,两毛钱。地坛庙会,大铁锅上的灌肠,蘸蒜汁吃。冬天餐馆里冒着热气的黄铜火锅里的涮羊肉。零食有锅巴,杏话梅,长条形的牛舌饼,干吃的麦乳精...
有没有人记得有一种零食叫作“话李”?可能就是李子做的蜜饯类?我记得包装是桔红色的,上面的图案是图像化的李子。
我吃白瓷瓶的酸奶呀,眼泪哗哗滴。必须是白瓷瓶口蒙着那层纸、纸上是淡蓝色字的——而且纸是用细红猴皮筋绷着的——然后吃的时候是把吸管直接戳透那层纸、戳进酸奶瓶的。
也没有人爱吃酸枣面儿?我也喜欢那种小黑粒儿。话梅糖也好吃。
那双棒和熊猫雪糕都是文革后的产品。原来雪糕是一毛钱,小碗冰淇淋是一毛五,是黄色的。黄绿色的北冰洋汽水也是一毛五一瓶。零食还有一种黄条状的叫条脯,甜微酸不知用什么做的。还有一种像老鼠屎一样的小袋黑粒,忘了叫什么名字了。还有大概有20厘米长蛋卷放在瓶子了的,五分一个,售货员从瓶子里取出来给你。想起来很美好啦!
记得记得。
还有橄榄和哈密杏儿。
稻香村还有一种蝴蝶酥,椒盐味儿的,两个圈儿象字母B。
还有大米花和小米花。
回复 '我胖我的' 的评论 : 你吃白瓷瓶的酸奶么?小学课间加餐也是。北京的铁月饼就甭提了。我第一次吃南方月饼时,才知道月饼这么软,这么好吃。
+1,北京的月饼怎么会比南方月饼差这么多。
有没有人记得有一种零食叫作“话李”?可能就是李子做的蜜饯类?我记得包装是桔红色的,上面的图案是图像化的李子。
回复 '我胖我的' 的评论 : 你吃白瓷瓶的酸奶么?小学课间加餐也是。北京的铁月饼就甭提了。我第一次吃南方月饼时,才知道月饼这么软,这么好吃。
我吃白瓷瓶的酸奶呀,眼泪哗哗滴。必须是白瓷瓶口蒙着那层纸、纸上是淡蓝色字的——而且纸是用细红猴皮筋绷着的——然后吃的时候是把吸管直接戳透那层纸、戳进酸奶瓶的。哎哟,我怀念北京。我爱北京。
有一次在佛罗里达一个酒吧喝的晕晕乎乎,结账是侍者把钱和账单夹在一个木片张,沿着一个头顶上的铁丝哗啦地一声滑倒另一端收费,我当时感觉那种奇妙的déjà vu,想了半天才记起小时候北京百货大楼都那么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