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过这本书,当时的印象并不深刻,知道作者我和毕业于同一所学校,觉得年纪轻轻被疾病夺走生命是一件让人很可惜的事情。
前两天在微信读书上又看到此书。封面改了,添了一部分作者以前的随笔,于是下载下来看第二遍。
这几年家里变故较大,亲人接连生病,我也因此与医院有了很多接触。再看此书,感触也不一样了。
年轻生命的逝去,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悲哀的事情。就像此书的作者,因为疾病,早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女,就都发生在了一个家庭。他们家为了给她治病,卖了两套房产,一套上海的,一套山东的。从发病到求医的过程,你能看到同学人脉的力量。因为作者性格开朗,交友广泛,在联系医生,找病房,找车等一系列的事情上都有人伸出援手。巨大的资源投入进去,最后还是没有挽留住她的生命。
书里,她作为母亲,对孩子的留恋和不舍写的让人不忍。 同样是母亲,很容易体会,心里有种被撕碎的感觉。
两次读下来,总是有个疑问,为什么发现的那么晚? 作者发现生病的时候就已经乳腺癌转移到骨头了。已经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的境地,难道之前就一点征兆都没有?乳房没有疼痛不适或者身体别处有不适?书里一点都没有交代这一点。作者自己也说身体一直很好,从未生过重病。可我总觉得身体不说谎,一定有征兆,只是你是否察觉而已。
也许,是作者的性格,冲劲十足,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对身体偶尔的不适根本不重识?
后来忍不住去查了一下她家人的现在。她母亲在山东曲阜承包了一片山地植树,取名挪威的深林,已经很有规模,实现了女儿的遗愿。她孩子在正常的长大,孩子的姥爷陪在身边照顾。这一晃,也过去了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