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再说疫苗副作用

(2022-01-19 21:11:38) 下一个

再说疫苗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是说不管是什么药,都会有一定的毒性,进入人体后就会产生一些副作用。中药也好,西药也好,都是如此,知道这一点就能正确去对待药物了。

把这句话引申一下就可以成为是药七分效,原意虽没这意思,但我是想借此说一个药店效果必须要大于毒性,不然即使把病治好了,人也被毒得差不多了。 

实际上,FDA或任何药物管理部门都知道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这也是这些部门在决定是否批准一个药物是要对其药效和毒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因,不管是FDA也好,EMA还是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药物管理部门也好,批药的标准都是看药物的效果是不是大于其毒性(the benefit clearly or far outweighs the risk)。 

新冠疫苗也是经过同样的利弊评价的,由于疫情的紧迫,这些疫苗的研发比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平时需时几年到十几年研发的疫苗,这一次在一年内就研发出来了。尽管如此,这些公司在申报给FDA审批时,还是都有基本的疗效和毒性或者安全性资料的,后者包括该疫苗在动物和人体中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批准疫苗会基于足够并且控制良好的临床试验,确定它们可以影响相关的临床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其中替代指标是经流行病学、治疗、病理生理学或其他方式证明可以预测临床效果的其它指标。”

对于疫苗来说,这些临床相关的临床指标就是感染,是否需要住院或进ICU等。而病毒检测阳性则可以视为是替代指标,因为有无病毒和有无症状在一定程度上相关。

https://www.fda.gov/media/82306/download

不管是哪一家的疫苗,在批准时都是有这些资料的。 所有的疫苗在批准时,不管是防止感染还是重症的有效率都在80-90%左右,远高于FDA或者WHO事先订好的50%的标准。

除了对疫苗的效果进行评价外,疫苗的安全性也是要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两者兼评才能得出benefit risk profile,看利是不是大于弊。

新冠疫苗的开发虽然快,在安全性评估方面也基本做到了位。 和一般的疫苗一样,所有的疫苗都经受了严格的临床前期和临床的安全评价。

临床前期是在动物身上进行的,不管是什么新药,在进行人体试验之前,都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实验对其毒性或者安全性进行评估,不然到临床在人身上出问题的话,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按规定,疫苗也要用质量达到一定级别的实验新疫苗进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等的,这些实验的结果必须和该新药其它前期资料一起都要作为试验用新药(Investigational new drug)文件上报,经FDA评审并被认为安全之后才会被批准在人体做试验,不管是辉瑞还是莫当那都有这些资料。 

除了动物的毒性试验以外,这些疫苗也都完成了临床标准的三期试验。在这些试验中,对疫苗的安全性的评估和对药效的评估一样重要,这些评价都是有一定标准的,多数是按照FDA的指南进行的,其中对可能出现的疫苗不良反应会用指南中的分级进行了评估。

和常规疫苗一样,新冠疫苗也进行了这些试验。和常规疫苗的临床试验相比,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唯一不足就是三期做的时间比较短。正常情况下,至少要做六个月,新冠只做了一半时间。应该指出的是,FDA不是因为照顾新冠疫苗才这么做的。之前,FDA就有所谓的加速批准的项目,可视需要加速对疫苗进行批复。 他们这次对新冠疫苗的批复也是因为疫情的需要。 

这种加速批复并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除了能防止大量的人感染或者出现重症甚至死亡外,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疫苗的副作用都是急性的,在接种后六周要发生的基本上都发生了,没有发生的,基本上就不会再发生了或者是极少极少,这也是FDA在没有六个月的观察期就把这些疫苗作为紧急用药批了的原因。

新冠疫苗从开始应用到现在不仅已经有一年多了,所用的人数可能有几十亿,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使用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发现问题,几亿几十亿应用,让一些很罕见的安全问题都被及时发现了。

现有的资料证明,新冠疫苗和其它疫苗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多是一般的急性疫苗反应。除了这些反应外,其它特殊的反应虽然有一些,但非常罕见。CDC的网站上列了以下几种:

一,腺病毒疫苗引起的血栓。据CDC的报道,在已经接种了 剂强生疫苗美国一千七百多万人中, 经CDC 和 FDA 确定因疫苗引起的血栓症有57例,其中9人死亡。

二,腺病毒疫苗引起的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的外周神经疾病,主要表现是肌肉乏力。到1月6日为止,有294疑似 病例,多数人会暂时性的,过段时间可以完全康复。

三,mRNA疫苗引起的心肌炎。到1月6日为止,CDC的疫苗上报系统里有2,077例心肌炎或心包炎,经CDC和FDA联合确证的有1,175例。其中多发生在30岁以下的男性青壮年。绝大多数可以不治而愈。

四,死亡:从2020年12月14日到2022年1月10日,美国接种新冠疫苗超过5.2亿剂。在此期间,VAERS 收到了 11,225份接种者死亡的报告(发生率是0.0022%)。据称,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是因为疫苗而死的。这个死亡率比一般人群中的死亡率还要低。

CDC说他们的医生对所有的死亡包括都进行了跟踪分析,只发现因免疫性血栓死亡的人和疫苗有关。

整体来说,新冠疫苗虽不是绝对安全的,也算是很安全的。在上亿的人接种后,只发现了一些比较罕见的特殊副作用,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可以自愈或被治愈的,因疫苗致死的人屈指可数。这些和疫苗防治的重症和死亡比起来,不能说不值得一提,因为任何死亡都是可贵的人命,但两者相比之下,完全可以说疫苗的利远大于弊,合乎FDA和其它药管部门批准疫苗的初衷。

当然,即使这样,也不能平息人们对疫苗的怀疑。这些人中,很多是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他们不知道用作疫苗的病毒mRNA对我们的身体来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实际上,有史以来人类都在和病毒做斗争。即使不接种mRNA疫苗,人类体内也会因病毒的不断入侵而经常有病毒的RNA或者DNA进入,新冠只是其中一种。

在新冠之前,有感冒,流感和其它更多更多的不致病的病毒。这些病毒进入体后,不仅会把RNA或者DNA输给我们,还会在体内复制,产生更多的这类物质,不像疫苗那样,打一针很快就完了。

当然,这些人中还有一小部分是出于对政府或者主流的不信任。在他们心目中,作为政府一部分的CDC和主流一部分的科学和数据是不可信的。他们宁愿信道听途说来的小道消息,也不相信政府和科学家收集的数据。他们就是那些宁愿去用未经证实的神药,也不愿意用经过世界范围证实了的疫苗的人们。这些人是没法说服的,不仅没法说服,越说他们越觉得你是心怀鬼,是想害他们。

不幸的是,自从有了疫苗以后因新冠而走的这些人占大多数,数以几万几十万计的,比起因疫苗死的那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多了不知多少倍,可是这类人留下来的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了也不在乎。

可悲哉,可叹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5)
评论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北美_原乡人' 的评论 : 人类是不断进步的,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不存在现在的西医,有病的时候也没有药治,于是人们开始尝试用植物或者其它天然物质作为药来用,后来因为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把有效的成分提取并合成了,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根据靶物结构进行设计的药。再后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生物科技,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生物药品(biologics),这类药开始是重组蛋白以及由重组蛋白组成的治疗抗体,后来由进一步发展到包括DNA和RNA在内的基因治疗。每一个突破都会形成一类新药,每当一类新药出现的时候,都会有疑虑,mRNA疫苗也是一样,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只是,人类的药品从来都是是药三分毒的,不然也不会有药性。 疫苗也是如此,mRNA疫苗当然也不例外。 mRNA疫苗虽然是新的,但是病毒RNA进入人体是有史以来就有的。治疗性抗体是用重组蛋白,mRNA疫苗是用合成mRNA,虽然是人造的,但却是基于天然的,既然如此,其在体内就会循天然的RNA一样会被代谢掉,代谢掉了就不存在了,不存在了也就不会引起什么副作用了,这就是理论基础。

现在发现的mRNA疫苗的副作用和一般的疫苗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绝大多数是急性疫苗反应,极少数的可能是过敏性反应,心肌炎可能就是如此。

有人说mRNA会插到人体的基因库里,未来可能会致突变甚至致癌。这些都是没有依据的,纯属猜测。
北美_原乡人 回复 悄悄话 我在Pfizer做研究的博士朋友,在研究疫苗的初期就说了,mRNA技术发明和使用都十几年了,先前一直用在治疗癌症药物的研究上,但都没有成功。并且,按以前的F D A的批准程序,三期试验的时间都必须要三到五年以上。而疫苗不到半年就批了。我早期写的博文还引用当地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学资深教授对疫苗的评论,当时他一直担心美国的疫苗压注在一种方法上有可能失败,但实际上就像赌博一样成功了。不过,连Pfizer的CEO都说过要不断地改进疫苗的配方,言下之意还有缺陷。总之,这次mRNA疫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科研行动,对美国和世界的人口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所以,对中长期的副作用数据收集和进一步的研究是绝对不可能缺少的,这也是根据人类的医学药物学研究的经验和正常程序所要求的。人类的所有的理性思维就是根据演绎推理Theory-driven和归纳推理data-driven,如果你有理论证明不需要中长期的副作用的研究,不妨详细地说明。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vollcanoo' 的评论 : 你的问题我这文应该都答了。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tonyecomm' 的评论 : 资料肯定不全,所以积极填报是每个人都责任,如果你填表了,应该会被统计进去。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竹野' 的评论 : yes!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lix22' 的评论 : 政府只是不鼓励使用未经过临床试验验证的药物。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晴朗贤奇' 的评论 : 见仁见智。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文取心' 的评论 : 政府完全没有打压治疗用药,实际上政府投了很多钱购买治疗抗体和抗病毒药。但尽管有缺陷,疫苗比治疗用药在防重症和死亡还是要好。不管从病人的利益还是政府的医疗资源来讲,疫苗都远远好于治疗性用药,一个是防患于未然,一个是亡羊补牢。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elous' 的评论 : 不可能每例都上报,但CDC的资料是最全的。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fei' 的评论 : 政府让人打加强针是因为现在的证据证明加强针对防奥秘和德尔塔的重症死亡依然是最有效的,在针对奥秘的特别疫苗还没有出来之前,原有的加强针还是最好的选择。至于以后要打什么针,可能会像流感一样,根据对每年度变种的预测来决定。除了第三针外,现在似乎没有人让大众去打第四针。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hhh' 的评论 : 我没有说too soon to tell,我说的是疫苗的绝大部分副作用很快就会显现,新冠疫苗这么多人打,再罕见的副作用在半年一年内都会被发现,那些说要更长时间的,不知道有什么理论基础。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北美_原乡人' 的评论 : 不管是哪种疫苗,免疫系统所识别的都是抗原,对新冠疫苗来讲,就是刺突蛋白,在刺激免疫系统后,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T细胞,而疫苗则会很快被清除,不管是mRNA,DNA(加腺病毒),重组蛋白都是这样。清除了,就不会有影响。
你说的转基因,再争几十年也是一样,说没害的还是说没害,说有害的还是说有害。
实际上呢?食物是否是转基因对胃肠和人体其它器官一点区别都没有,进去了都被消化成基本的单位,然后被吸收,有用的被利用,没用的被分泌或排泄出来,不知有什么争的?
什么疫苗毒性要几十年才能看出和转基因有害一样,也是没事找事,一点理论基础都没有。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如斯' 的评论 : 以前稍微大点,但booster的剂量比以前低,风险相对也应该低了,再说,如果你以前没有的话,加强针的风险应该不大。
vollcanoo 回复 悄悄话 疫情两年多了,现在没有哪一种疫苗能阻止病毒的传播,而且有效性在几个月之后都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疫苗公司只顾赚钱而完全不承担事故责任。没有人知道Omicron之后是不是会出现新的变种,如果出现怎么办?难道要人们隔几个月就打一剂疫苗,不停地打下去吗?谁能受得了?如此简单的道理楼主不明白吗?你写这篇文章是要表达什么?你居心何在?!
tonyecomm 回复 悄悄话 我儿子teen打完后几周内心脏问题进急症,急症医生扯蛋说是遗传学心脏病(几代人从没有过心脏病),不愿意朝疫苗原因的方面检查。等我们约了心脏专科医生,医生一看当时急症心电图就是典型心肌炎症状。但是时间过了一个月了,症状已经没有了,专科医生也不可能上报。所以这些统计数据真的值得怀疑。

政府有个网站,如果你疫苗严重后果,可以寻求补偿的。不过不知道有没有人成功过。我填了个表,3个月了没有任何消息。
竹野 回复 悄悄话 据称,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不是因为疫苗而死的。这个死亡率比一般人群中的死亡率还要低。
helix22 回复 悄悄话 文取心 发表评论于 2022-01-20 10:27:19
碰到大疫情,最好的办法是疫苗和特效药双管齐下,为什么政府打压药物治疗而大力推广看起来并不可靠的疫苗呢?凡事不合常理,人们质疑时很自然的。

=========

政府打压药物治疗? 你有证据吗? 最早出来的“人民的希望”不是药?Trump 打的抗体不是药?
晴朗贤奇 回复 悄悄话 此作者眼中只看到他/她/它愿意看到的东西,其他一切都是“个例”,不值一提的个例。什么东西!
文取心 回复 悄悄话 碰到大疫情,最好的办法是疫苗和特效药双管齐下,为什么政府打压药物治疗而大力推广看起来并不可靠的疫苗呢?凡事不合常理,人们质疑时很自然的。
jelous 回复 悄悄话 你这篇文章等于白写,只是重复官媒的说法而已。很多副反应都没有上报。
江南一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枕寒流' 的评论 : 我女儿疫苗后强烈反应,急诊医生不肯上报,最后找到一个香港籍的家庭医生,他和政府卫生部门帮我女儿的案例报上去,后来卫生部门打了电话和我女儿确认,说我们会把你的数据正式留在我们系统。其他的请你自己保重。
所以就是一个数据而已,没有可能追述任何的补偿,因为打针时她被要求签consent.
今天第一次和网友分享这个,希望大家不要片面强求一致,个例确实有,你的情况不等于我的情况,所以大家应该多体谅大家。
lao-fei 回复 悄悄话 先前研制的疫苗对后来变异病毒还有用么,要是有用就去打加强针,而且不用再研发新疫苗,要是没用,就不要再推销旧疫苗,打什么加强针,赶快研制新疫苗,辉瑞的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新疫苗3月就要上市了,如果到时候奥密克戎又变异了,奥密克戎不存在了,那大家是否还要打防奥密克戎的疫苗呢,如果不打,那疫苗厂商的损失咋办呢,估计在更新的疫苗没研制出来之前,还要打防奥密克戎的疫苗,尽管奥密克戎已经不在了。其实,还不如政府把钱给厂商,然后把没用的疫苗埋掉,不要让人们打加强5,加强6,加强7。疫苗的研制速度跟不上病毒变异速度。
ahhhh 回复 悄悄话 既然是Too soon to tell,为什么不准别人有疑问呢?
北美_原乡人 回复 悄悄话 美国的两种mRNA疫苗的中长期的副作用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证明(too soon to tell)。比如,中期的副作用至少要两年, 长期的副作用要五年的数据才能看到结果和得出结论。这就像当初的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样: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没有任何的数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有害;也没有任何数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没有害。所以,实践的结果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问题,就没必要争论,就继续打下去吧。

mRNA疫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的调动起几万亿的人体免疫细胞来消灭病毒。所以最简单的担心,就是将来人体免疫系统对其他病毒或癌症细胞的反应也需要其他的mPNA疫苗来激活吗?人体免疫系统激活有一个阈值,这个值将因为这次mRNA疫苗被极大的提高了。总之,最担心的是将来人类免疫系统对其他疾病的反应。所以需要中长期的数据来不断证明。美国医疗科学最大的一个缺陷和弱点就是缺乏整体观,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只要能够把症状去掉其他不管。很多mRNA疫苗论文和专家都指出,注射进去的mRNA蛋白在几天之内就代谢干净了。但关键的问题是从理论上看,人类的主体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任何的情况下都不会是零。也就是说客体对主体的任何作用都会在主体留下一定的建构或者痕迹。从而成为主体与客体下次的相互作用的一个基础。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担心,将来免疫系统在没有人为的刺激的作用下,对其他病毒和癌细胞的反应还会有那么敏感吗?那么有效吗?当然,这些问题需要将来的大量的数据和研究结果来证明。

还有一些问题也可以反映出来mRNA疫苗研究过程中的未知领域和可能的副作用。比如,这次mRNA疫苗的研究过程中,不少的论文都表明,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并不知道人体免疫细胞中的长期记忆细胞--T细胞的功能和作用,现在还在继续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再比如, 香港大学的一个研究说mRNA疫苗产生的抗体比中国的灭活疫苗高了十几倍。但没有任何人能回答,如果两倍三倍就够了,为什么要十几倍?显然, 疫苗效果缺乏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如斯 回复 悄悄话 在考虑混打加强针Moderna,又十二分纠结。是不是Moderna的心脏风险比Pfizer大?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lix22' 的评论 : 有一些,但没有JJ的多,发病率相差21倍。流感和其它疫苗也有可能,一般都是本来就已经有这种病或者是有发病潜质被疫苗诱发的,如果是纯疫苗引起的话过段时间会好。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6ba6' 的评论 : 双盲试验,as good as it gets.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risin2021' 的评论 : 疫苗中除了抗原外,还有佐剂,后者可以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进而引起不良反应。腺病毒疫苗中的腺病毒也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血栓可能就与之有关。
helix22 回复 悄悄话 楼主,GBS mRNA疫苗也可能引起吗?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枕寒流' 的评论 : 除非是很特别的情况,估计不会每个人都会follow up。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看看心脏,只要心脏没问题就不怕。
6ba6 回复 悄悄话 FDA主要数据来自药厂,药厂的数据可不可靠,那就要问上帝了。
irisin2021 回复 悄悄话 疫苗副作用与药物不同。药物副作用对人体是一种伤害,只是比它带来的好处小很多。疫苗大多属于免疫反应,是人体对貌似病毒的疫苗的正常免疫反应。对人体没有伤害。疫苗在动物上做效价检验,动物有发烧反应,疫苗有效。否则疫苗无效。
枕寒流 回复 悄悄话 去年6月我作为疫苗接种者报了一个新冠相关副作用給CDC网站。我留了一个截屏,除此之外,没有一丝涟漪,连个确认收到的电子邮件都没有。别的童鞋如果也报过,有没有收到回复?
太爱北京了 回复 悄悄话 我小孩打完加强针Moderna一个多月了一站起来就头晕,很容易累健身达不到以前的强度了,我觉得看医生也没用再观察一段时间吧。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