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可传新冠吗
北京前天查出第一例奥密克容后,马上对病人所在的社区进行了封闭,进行了核酸检查,没有发现阳性,可在对其接触到物品进行检查时,发现了其所接触的一封邮件有奥秘的痕迹,
该邮件“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病例于1月11日收到邮件。
病例自述,在此期间其仅接触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
截至目前,在运输途中可能接触人员共8人,除病例外其余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此外,采集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尚未拆封的国际邮件环境标本54件,检出5件阳性,其中外包装阳性1件和文件内纸张阳性4件。”
消息还说,病人样本里测序发现他所带病毒的核酸序列和天津及国内其它地方属不同传播链,更像是美加和新加坡传播的毒株。这进一步证明该病人染病很可能是偶发事件,和接触的邮件有关。
新冠病毒是一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吸入,所以,尽管自疫情开始以来手口或手鼻一直被列为传播的途径之一,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证实,通过信件或者其它邮件传播的也一样没有。疫情这么广这么久还未经证实说明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就是极其不可能。
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每天的邮件无数,从疫情开始以来,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邮件,很多人还会收到邮寄食物,可至今为止从来没有听说有谁通过邮件感染了。
美国的UPPS在疫情开始曾关注过邮递人员是否会被信件感染,结果发现虽然有邮递人员感染了新冠,但都不是通过接触信件而感染的。有人对新冠在各种表面的存活时间做了调查,发现在各种表面的存活时间是几小时到5天,在硬纸盒子上面只能存活24小时左右,在纸上存活的时间更短,当然也有说存活时间高达五天的。
不管怎么样,新冠经过表面由手传给人的都很少,不然即使呆在家里躲起来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会收到邮件。
那么北京那个人是不是被邮件感染的呢?答案是有可能但不确定。即使在邮件上查出了病毒的核酸物质,也不能说明是经过触摸邮件而感染的。能测出病毒核酸并不代表有传染性,这是因为新冠病毒的“存活”需要其外面的脂质膜,没有它病毒就会失去活性,而失去活性的病毒还可能留下其核酸物质。一旦干燥,这些物质还比较稳定,就是说还可以被检测出。可是能检测出核酸,并不一定说明有活的病毒,这就是说有可能,但不确定的原因。
可能性多大呢? 极小极小,比冷链的可能性还要小。相信北京的防疫人员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会就此放心而不去继续查找其它病人,不然到话,如果这人不是因邮件传播而是社区感染得到的,他们就会大意失首都。在冬奥会就要召开的时候让北京失守,可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事情,至少一个副市长才能担责。
想想,如果你是北京市主管卫生的副市长的话,你会怎么做?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让手下继续查找一号病人。那样不仅能证实这人是不是真的通过触摸邮件感染的,如有社区感染的话,还能防止其进一步扩算。
作为一般人以后遇到邮件需要更加小心吗?答案是不用。 疫情都两年了,其间每家都收到个无数个邮件,如果有可能感染的话,早就中招了。 如果没有的话,今后中招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用不着自己吓自己。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存活时间?他们知道是活的?
只有这么点信息。再等等看。
An outbreak of the Delta variant linked to a worker in the shop prompted officials to test hundreds of animals there - with 11 hamsters positive.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从冷链,到包裹,现在到邮件,现在溯源能力大大提高。
也可能是Omicron的感染能力太强了。
这文章没有多大意义, 新馆病毒主要是气溶胶传播, 物品上即使有病毒也达不到感染的量。病毒必须要宿主细胞才可以繁殖达到感染目的。
中文媒体一再报道什么包裹邮件, 冷链食物, 三文鱼, 车厘子都携带病毒, 尤其三文鱼最冤枉, 这些都是什么狗屁专家提出这样“大胆”而且荒唐的建议?病毒必须要宿主才可以繁殖,这是基本的科学常识, 美国药管局FDA特别发表声明病毒不太可能通过食物传播。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vid-19-update-usda-fda-underscore-current-epidemiologic-and-scientific-information-indicating-no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85-020-01418-7
哈哈。
一开始就要医护戴N95,你确定他们是在等待证据?
要直接证明新冠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大概是挺不容易的。早期只有一些间接证据,主要是在武汉的医院中,从空气过滤器中找到病毒,而且在严格实行防护之后,确实防止了医护人员感染。不过对于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美国似乎都要等到自己经历一遍之后才相信。
三个可能:
1. 传输沿途都比较冷
2. 变异株生命力强
3. 乌龙一场
一开始就要医护戴N95,你确定他们是在等待证据?就是政治干涉科学而已,或者说他们作决策建议时把政治置于专业之上。最近更改口罩指南,就是证明
不少人很机械,科学家也不例外,一定要有证据才采取相应措施。其实我不仅很早在武汉防疫人员知道或者承认之前就提出新冠可能和感冒一样传播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963/202001/8949.html
还很早就提出戴口罩可以预防新冠,可惜我不是制订政策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963/202002/1020.html
假如加拿大这个寄件人正处在其病毒载量高峰,封装邮件时正好打了一个喷嚏,这个邮件可能包含了近十万个病毒。4天后收件人打开邮件时,经过了大约100个小时,病毒下降了1000倍,剩下大约百个还有复制能力。问题是他如何将这些病毒吸入体内。
反正CDC这次基本没有正确的,如果我说美国总统,赶快把CDC解散完事
这个话题确实有必要再澄清一下
有3种途径:1.吸入大颗粒droplet,通常发生在与病患面对面讲话,或同处于密闭小空间内;2.吸入空气中漂浮的小颗粒;3.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碰触眼口鼻等。比较晚认识到的是第2种途径。
美国有没有展开疫情调查溯源的?除了开始一部分,后来没听说过。
邮件可以传播病毒的说法不合逻辑
这个不能说不合逻辑吧,只是概率非常小而已。
联系寄件人不一定有效果,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例外加拿大对普通感染,已经不作测试了
预防很简单,拿到邮件先放几天。至于病毒量,鉴于omicron的高传染性,可能不一定要很大
在存在大量病毒的情况下有可能,但也只是一种可能性,预防就是要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措施,以防万一。通过邮件传播基本没听说过。还有,如果真想溯源的话,可以联系寄件人,看他是否染病了。
如果说接触传染不可能,那么为什么要洗手呢?
从流感传播途径来看,接触传染是可能的。那么新冠和流感类似,也是可能的。
至于你说的,进行测序,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从其他邮件检测出来的病毒和患者的同序,这是可以写论文的
有几个人能保证绝对不出门呢?只要出门,在外面感染的几率还是比收邮件,处理冷冻产品大多了。
理论上还有几件事可以做,第一是对邮件上采集的样品测序,证明其与病人体内病毒同源。第二是对邮件上采集的样品进行培养,看其是否仍能复制。但时间又已经过去好几天,估计很难了。第三是对寄件人进行检测。这涉及跨国,也很难。
肉类加工厂开始时疫情重主要是人人之间不能保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