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邮件可传新冠吗

(2022-01-17 05:59:36) 下一个

邮件可传新冠吗

北京前天查出第一例奥密克容后,马上对病人所在的社区进行了封闭,进行了核酸检查,没有发现阳性,可在对其接触到物品进行检查时,发现了其所接触的一封邮件有奥秘的痕迹,

该邮件“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病例于1月11日收到邮件。

病例自述,在此期间其仅接触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已采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并检测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特异性突变位点。

截至目前,在运输途中可能接触人员共8人,除病例外其余接触人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此外,采集同一来源发往另一地点尚未拆封的国际邮件环境标本54件,检出5件阳性,其中外包装阳性1件和文件内纸张阳性4件。”

消息还说,病人样本里测序发现他所带病毒的核酸序列和天津及国内其它地方属不同传播链,更像是美加和新加坡传播的毒株。这进一步证明该病人染病很可能是偶发事件,和接触的邮件有关。

新冠病毒是一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吸入,所以,尽管自疫情开始以来手口或手鼻一直被列为传播的途径之一,但却一直没有得到证实,通过信件或者其它邮件传播的也一样没有。疫情这么广这么久还未经证实说明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就是极其不可能。

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每天的邮件无数,从疫情开始以来,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种邮件,很多人还会收到邮寄食物,可至今为止从来没有听说有谁通过邮件感染了。

美国的UPPS在疫情开始曾关注过邮递人员是否会被信件感染,结果发现虽然有邮递人员感染了新冠,但都不是通过接触信件而感染的。有人对新冠在各种表面的存活时间做了调查,发现在各种表面的存活时间是几小时到5天,在硬纸盒子上面只能存活24小时左右,在纸上存活的时间更短,当然也有说存活时间高达五天的。 

不管怎么样,新冠经过表面由手传给人的都很少,不然即使呆在家里躲起来也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会收到邮件。 

那么北京那个人是不是被邮件感染的呢?答案是有可能但不确定。即使在邮件上查出了病毒的核酸物质,也不能说明是经过触摸邮件而感染的。能测出病毒核酸并不代表有传染性,这是因为新冠病毒的“存活”需要其外面的脂质膜,没有它病毒就会失去活性,而失去活性的病毒还可能留下其核酸物质。一旦干燥,这些物质还比较稳定,就是说还可以被检测出。可是能检测出核酸,并不一定说明有活的病毒,这就是说有可能,但不确定的原因。

可能性多大呢? 极小极小,比冷链的可能性还要小。相信北京的防疫人员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不会就此放心而不去继续查找其它病人,不然到话,如果这人不是因邮件传播而是社区感染得到的,他们就会大意失首都。在冬奥会就要召开的时候让北京失守,可不是一般人能负担得起的事情,至少一个副市长才能担责。

想想,如果你是北京市主管卫生的副市长的话,你会怎么做?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让手下继续查找一号病人。那样不仅能证实这人是不是真的通过触摸邮件感染的,如有社区感染的话,还能防止其进一步扩算。

作为一般人以后遇到邮件需要更加小心吗?答案是不用。 疫情都两年了,其间每家都收到个无数个邮件,如果有可能感染的话,早就中招了。 如果没有的话,今后中招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用不着自己吓自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5)
评论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Fanreninus 发表评论于 2022-01-18 19:45:39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存活时间?他们知道是活的?

只有这么点信息。再等等看。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unchenxx' 的评论 : 应该调查一下发件人,据说是多伦多的。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存活时间?他们知道是活的?
munchenxx 回复 悄悄话 邮件不会说话,这个锅背定了!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最新报道:“江初:这是北京首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此前海淀区疾控中心没有处置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曾经我们也在邮件包裹上检测到过新冠病毒,但含量非常低,病毒在外界环境一般存活2到3天后活性会大大降低。而本次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邮件,在检测过程中体现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时间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整个邮寄过程长达8天,还有可能造成物传人感染。这让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防范新冠病毒的警钟。”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Hong Kong plans to cull some 2,000 hamsters and other small mammals over a Covid-19 outbreak linked to a pet shop in the city.

An outbreak of the Delta variant linked to a worker in the shop prompted officials to test hundreds of animals there - with 11 hamsters positive.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啊?仓鼠体内检出病毒了?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香港现在怀疑宠物店工作人员从荷兰进口的仓鼠传染了Delta。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这也是挺奇妙的,有些人就是感染不了。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不一定,我们家孩子学校很多感染的,一直在上课,以为很快就会所有人都感染了,但现在大多数人还没有。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Fanreninus 发表评论于 2022-01-17 19:46:41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从冷链,到包裹,现在到邮件,现在溯源能力大大提高。

也可能是Omicron的感染能力太强了。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从冷链,到包裹,现在到邮件,现在溯源能力大大提高。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irui' 的评论 : 应该不会,但中国时不时会有几例原因不明的。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然后珠海的早期病例也说是经常接触境外入境物品。。。似乎有点有样学样。。。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深圳的病例也说是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但是没说有没有从快递中检出病毒。
zhirui 回复 悄悄话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85-020-01418-7

这文章没有多大意义, 新馆病毒主要是气溶胶传播, 物品上即使有病毒也达不到感染的量。病毒必须要宿主细胞才可以繁殖达到感染目的。
zhirui 回复 悄悄话 covid-19 virus 极不可能通过物品或者食物传播 !!

中文媒体一再报道什么包裹邮件, 冷链食物, 三文鱼, 车厘子都携带病毒, 尤其三文鱼最冤枉, 这些都是什么狗屁专家提出这样“大胆”而且荒唐的建议?病毒必须要宿主才可以繁殖,这是基本的科学常识, 美国药管局FDA特别发表声明病毒不太可能通过食物传播。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press-announcements/covid-19-update-usda-fda-underscore-current-epidemiologic-and-scientific-information-indicating-no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嗯,隔离措施还是很有效的。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UDIEMI' 的评论 : 可能性小,但也没有其他病例,在没有其他病例的情况下,这个可能会是官方的唯一解释。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迷!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刚看国内新闻,出现第二个病例了,是第一个的密接。
HUDIEMI 回复 悄悄话 开玩笑,现在感染病毒的不在少数,大概只有50%的同住的家属会传染,说明传染性并不是这么强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我怀疑还不仅仅是接触感染。打开邮件时的扰动,可能使纸张表面的病毒再次进入空气。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看来以后要用布质的东西做邮件。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怎么这么难' 的评论 : 的确很难查,除了上海和安阳外,其它地方都不知道是如何去的。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niu' 的评论 : 现在只知道是加拿大的邮件。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到目前为止似乎经济还好,就看人家都开了恢复正常了中国怎么办。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这里是没有看见或听说过。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按下面这个研究,在20摄氏度无光照条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纸币表面生存28天:
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85-020-01418-7
注册怎么这么难 回复 悄悄话 再过两天没准说打个电话都能传染病毒
注册怎么这么难 回复 悄悄话 只要国内开始有Omicron出现,所谓的冷链传播和邮寄传播、可能性比人际之间传播小万倍,诸位记住该变种病毒的特征就是隐秘和低毒,别自己查不出来就一股脑往别的方向扣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应该邮件的纸是武汉产的。
哈哈。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这个分析靠谱。昨天我妈说北京的O病毒是新加坡邮件传过去的,我们这每天1000多例,大家照样出行,得了也就是感冒,有啥恐慌的。北京这个样子,奥运会可咋办?中国要是这样,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咋办?肯定影响全世界。据说世卫组织给中国一批美国疫苗,刚到就被领导们分完了,要命的时候,领导们赴汤蹈火也要活着,踩着韭菜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本就是笑话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cn_abcd 发表评论于 2022-01-17 11:15:19
一开始就要医护戴N95,你确定他们是在等待证据?

要直接证明新冠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大概是挺不容易的。早期只有一些间接证据,主要是在武汉的医院中,从空气过滤器中找到病毒,而且在严格实行防护之后,确实防止了医护人员感染。不过对于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美国似乎都要等到自己经历一遍之后才相信。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朋友圈里笑死了,大家几乎都天天收各式快递与邮件,没见到谁因为收邮件感染新冠的。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可能性比冷链还要小。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估计对公共场合是否需要还认识不足。
cn_abc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三个可能:
1. 传输沿途都比较冷
2. 变异株生命力强
3. 乌龙一场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国际邮件都传递多少天了还有病毒会传染也是晕了
cn_abc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anreninus' 的评论 :

一开始就要医护戴N95,你确定他们是在等待证据?就是政治干涉科学而已,或者说他们作决策建议时把政治置于专业之上。最近更改口罩指南,就是证明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估计要像吸白粉那样吸!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CDC也要等有一定的证据后才做指南,他们的确有不少错误,但也有很多正确的时候,人们往往更注意他们错误的时候。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plder' 的评论 : 没有说完全不可能,但可能性几乎是零。如果是我不会就此罢休,而是要找还有没有其他病人。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o-fei' 的评论 : 病程很短,而且突变成同样的变种概率比较小。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梦笔生花2022' 的评论 :
不少人很机械,科学家也不例外,一定要有证据才采取相应措施。其实我不仅很早在武汉防疫人员知道或者承认之前就提出新冠可能和感冒一样传播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963/202001/8949.html

还很早就提出戴口罩可以预防新冠,可惜我不是制订政策的。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963/202002/1020.html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查了几个数据:新冠病人上呼吸道的病毒含量,高峰时可达百万/毫升,那些超级传播者可能更高;一个喷嚏可能喷出十万个病毒;新冠病毒在各种条件下的生存时间不等,其半衰期可以在几个小时到10来个小时;能引起感染的最低限大约是数百病毒,这是对早期的变种,对Omicron,可能需要的更少。

假如加拿大这个寄件人正处在其病毒载量高峰,封装邮件时正好打了一个喷嚏,这个邮件可能包含了近十万个病毒。4天后收件人打开邮件时,经过了大约100个小时,病毒下降了1000倍,剩下大约百个还有复制能力。问题是他如何将这些病毒吸入体内。
cn_abc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反正CDC这次基本没有正确的,如果我说美国总统,赶快把CDC解散完事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梦笔生花2022 发表评论于 2022-01-17 10:24:13
这个话题确实有必要再澄清一下

有3种途径:1.吸入大颗粒droplet,通常发生在与病患面对面讲话,或同处于密闭小空间内;2.吸入空气中漂浮的小颗粒;3.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再碰触眼口鼻等。比较晚认识到的是第2种途径。
plder 回复 悄悄话 应该是概率小,但有可能。其它国家没有发现,其实是没有开展朔源调查研究,并不是说研究得出结论不可能传染。小心为好。
梦笔生花2022 回复 悄悄话 这个话题确实有必要再澄清一下,2020年3月美国疫情一开始的时候,我看了我这个州的新闻发布,州卫生部门负责人信誓旦旦地说,新冠是通过物体表面的droplet传染,所以需要到处消毒,social distancing,但不需要戴口罩。这一结论也是当时CDC的结论,以至于特朗普政府给每一家发的防疫指南上只字没有提要戴口罩(我保留这指南作为珍贵的纪念品)。然而很快,就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文章,指出,空气传播才是新冠的主要传染途径(正如绝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一样),所以戴口罩至关重要,而且文章还犀利地指出当时纽约死了那么多人,就是不戴口罩的直接严重后果。可以说,这一段“不戴口罩”是美国防疫的最大的和最不应该犯的低级错误(中国从一开始就要求戴口罩,美国当时无视这一点)。要以科学的态度看这个问题的话,那要去面谈当时的决策者,他们是怎么知道是通过物体表面的droplet,而不是空气传播,请他们出示详实的科学数据。人命关天啊,可不是闹着玩的。
lao-fei 回复 悄悄话 一个长期无症状感染者,先前也不知道啥时候被感染了,核酸检测又是阴性,平时也不去什么地方,但是他体内的病毒发生了变异,变成奥密克戎毒株了,阳性了。咋溯源啊?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几近于零。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美国溯源太过于政治化,没有意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是真的人家也不会信了。
cn_abc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asonkahn' 的评论 :

美国有没有展开疫情调查溯源的?除了开始一部分,后来没听说过。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jasonkahn 发表评论于 2022-01-17 08:14:21
邮件可以传播病毒的说法不合逻辑

这个不能说不合逻辑吧,只是概率非常小而已。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asonkahn' 的评论 : 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elous' 的评论 : 也许。不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果能弄到来源,请张贴一下。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各种可能都有。
jasonkahn 回复 悄悄话 邮件可以传播病毒的说法不合逻辑,从疫情两年以来,每天成千上万份商务文件快递在北美和中国之间运送,基本是3-4天,在所谓的病毒存活时间窗口内,即使在DELTA的高峰期,也没有什么特殊消毒,为什么也没有由邮件引起的疫情。
jelous 回复 悄悄话 以前听说过一个案例。一美国女的大门不出,不知怎么感染了新冠,想到的只能是收到过快件。新冠想到的只能是收到过快件。还有其他许多案例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感染的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有个印象,好像感染后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感染时接触到的病毒浓度相关。邮件上的病毒,即使还有少量残留活性,恐怕也很少了,因此这样感染的人,估计不会有很严重的症状。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所以,最后只会不了了之。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一切都有可能,只是可能性大小问题。
cn_abc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anreninus' 的评论 :
联系寄件人不一定有效果,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例外加拿大对普通感染,已经不作测试了
cn_abcd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anreninus' 的评论 :

预防很简单,拿到邮件先放几天。至于病毒量,鉴于omicron的高传染性,可能不一定要很大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_abcd' 的评论 :
在存在大量病毒的情况下有可能,但也只是一种可能性,预防就是要尽可能的采取各种措施,以防万一。通过邮件传播基本没听说过。还有,如果真想溯源的话,可以联系寄件人,看他是否染病了。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培养是可以做的,但时间过了几天了,除非病毒有活性,结果没有意义。至于测序,不知道PCR出来的东西够不够。另外也没有说PCR做了多少个cycles才呈阳的,这个也很重要,不停地cycle,也会出现假阳。
cn_abcd 回复 悄悄话 我看到过一个报道,接触传染可能性大概15%左右。

如果说接触传染不可能,那么为什么要洗手呢?

从流感传播途径来看,接触传染是可能的。那么新冠和流感类似,也是可能的。

至于你说的,进行测序,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从其他邮件检测出来的病毒和患者的同序,这是可以写论文的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Fanreninus2022-01-17 06:47:49回复悄悄话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我们每天都收到很多邮件,没有听说谁不出家门会感染的。

有几个人能保证绝对不出门呢?只要出门,在外面感染的几率还是比收邮件,处理冷冻产品大多了。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Fanreninus2022-01-17 06:30:01回复悄悄话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会永远是个谜。有核酸不一定就会有有活性的病毒。

理论上还有几件事可以做,第一是对邮件上采集的样品测序,证明其与病人体内病毒同源。第二是对邮件上采集的样品进行培养,看其是否仍能复制。但时间又已经过去好几天,估计很难了。第三是对寄件人进行检测。这涉及跨国,也很难。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我们每天都收到很多邮件,没有听说谁不出家门会感染的。冷链我也半信半疑,我们家喜欢吃coleslaw,疫情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停过,到现在也好好的。
肉类加工厂开始时疫情重主要是人人之间不能保距。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我也一直奇怪为什么国外没有发现这种情况,我想第一是接触感染的几率还是很小,第二是阳性太多了,并没有做非常细致的流调,大多数阳性的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感染的。我觉得相比邮件而言,冷链产品传播的可能性更大。2020年美国肉类处理厂大批工人染病,超市中的肉类和包装表面肯定少不了病毒。有些东西最终被食用,可能经过好几个月。如果消费者通过这个途径感染,其病毒测序会与当前流行病毒株不同。也许这是一个发现这种传播的方法。
Fanreninus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米2019' 的评论 : 会永远是个谜。有核酸不一定就会有有活性的病毒。
红米2019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只是这一个邮件的话,当然也可能是这个人先感染了,然后在打开邮件时污染了外包装和里面的文件。但是报道提到,防疫人员还检查了同一个寄件人发出的另一个未打开的邮件,在里面的文件上也检出了阳性。这就几乎无可置疑地证明了病毒是从寄件人那里来的。
[1]
[2]
[3]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