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价格观感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部叫《Worth)的电影,是写一个负责911国赔的律师为了争取死者的家属接受国赔,如何从呆板走向人性化的转变过程。
中间穿插了一个在世贸中心搜救过程中死去的救火队员的故事,当时我在想这样的人应该是形象高大的英雄吧。
可等到电影快完时,却说他在外面还有一个情妇加上两个私生女。
我想那么描写这个人,不是在往英雄脸上抹黑吗?
美国人有时就是太任性,对英雄一点都不尊重。
电影(worth)把死去的救火队员的老婆描写得比他更像英雄。
里面说她非常爱她老公,在理赔过程中说什么都不要,只要把她对他的美好回忆记录下来就行了。
后来一个律师打电话给负责理赔的人说她老公死前在外面不仅一直有个情人,还有两个私生女,他是代表那情妇来和理赔人谈那两个女孩的理赔份额,他认为那两女孩应该和救生员的三个儿子一样也各有一份。
理赔人知道后得去征询她的意见,可因为知道她老公在她心目中的形象很高大美好,一直不忍心告诉她。
最后没有办法不得不讲时,他去求死者的弟弟去告诉她。没想到弟弟也不愿意讲,结果两个人为那事在屋外争论起来,争得正厉害时,女人跑出来了,什么也没说,只是问他那两女孩叫什么。
原来她一直都知道老公在外面有情人,只是不知道他还有两个女儿。
她告诉理赔人她丈夫生前经常在吃晚饭的时候收到电话,然后就说要救火了,一出去就很久才回来。而她不仅没有生气,还总会不经意地问他处理好了吗。他会说嗯,同是救火员的弟弟还在打扫现场。原来兄弟两人一起瞒着她。
她不仅生前没有怪他,生后也没有那样,最后地还主动在那两个小女孩的理赔书上签了字,并说他生前非常想有个女儿,似乎在为他能如愿以偿而高兴。
这么好的形象,不更像英雄吗?
电影里有位印裔美女演员,不仅漂亮,还很有正义感。
当她知道对他们搞的那个赔偿基金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而对一个遇难家属的网站很感兴趣人很多时,她想知道为什么会那样。
于是她就擅自去了那网站组织者搞的一个咨询会议,去了发现他的太太也是在世贸大楼倒塌中遇难的。他对政府理赔基金那个用公式计算每个人赔多少的死板方式非常不认同,对他人命是无价的,虽然最后不得不给个具体数目,但他们那么做却太没有人情味了,考虑的只是尽量为政府开脱,而不是遇难者家属的利益。
为了改变那个局面他才成立了那个组织的,他的目的并不像他一开始出现在理赔基金搞的咨询会时我所想象的那样坏,当时我以为他是想拉那些人搞集体诉讼的。
认识那个人后,这个女孩开始对赔偿基金负责人有点不满了,一次竟然和他吵起来,说他不该那么没有人情味,而他说那么多人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去单独理赔,女孩没有办法,只能按他的办法做。
可是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转机、一直快到期限时,愿意按基金规定理赔的人还远远没有达到国会制定的80%人的总人数。这时,那负责人没有办法,差点在一个为那些死去的华尔街高管们争取更多理赔的律师准备的文件上签字,那人声称只要他签字,他会负责让其他的人都去国赔基金那里。当他正准备签字时,那律师说了一句他以前说的一个金句,让他良心发现不能就那么屈服。
后来他一边做那个网站组织者的工作,一边和死者家属们会谈,听他们的故事,开始同情他们并做出了不再按公式一刀或几刀切的办法。
那么做的消息在死者家属中传开了,得到了他们和网站组织者的信任,最后,几乎所有的人在最后几天都答应不进行集体诉讼,而是接受国培基金赔偿,电影最后在他高兴地准备下班前,那救火员的遗孀来送他的签了字的私生女理赔书结束。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他从死板到人性化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那个印度女孩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很正能量的一个角色,虽然戏不多,但应该是主要的配角之一。
另外一个配角就是他的副手,那人主要的戏是去设法为一个死去的救火员以前的同性伴侣求偿,最后虽然因那个人的居住州的法律不承认同性伴侣同居没有弄成,但却为很多住在纽约的其他的类似“家属”争取到了。
这个片子不是什么大片,我之所以看是因为是尊命为LP找电影看,左找右找找不到好电影时,她说随便放一部时临时找的,最后她觉得很boring,我只好一个人看完了,我这人就是这样,一旦开始了,只要电影不是很稀烂,我就会把它看完。
虽然不是什么大片,但还是有不少感人之处,譬如说那有情人的救火队员是为了救同是救生员的弟弟而死的,以及前面讲到的他的太太是多么爱他和护着他,最后虽然感觉导演们没有很好的维护他的光辉形象,但也觉得他死前是一个非常幸福的男人,有两个女人爱着他,运气真好,那么走了,虽然可惜,但也值得了,管他英雄不英雄的。
最后那个基金一共赔了6B多点,总共有六千多合格者选择在那里理赔,占全部的97%,由于工作出色,得到了国会的肯定,那基金的那对正副负责人后来又负责了好几个其它的国家赔偿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