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社交媒体的困境

(2021-03-13 08:52:39) 下一个

社交媒体的困境

昨晚看了一部Netflix制作的貌似记录片的电影,题目是《Social Dilemma》,探讨科技公司如何通过心理学用社媒体来操控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以达到赚点数 - 广告 - 钱(利润)的目的。

片子里请来了曾经在各大社媒体做过相关设计和市场开发的人介绍各大社媒体是如何分析用户的心理,不惜一切手段让他们点击的设计和营销计划。

其中引用了一句话说:只有毒品市场和社媒体公司把顾客称为用户(users)。言外之意就是要让用户成瘾,变得离不开这些社媒体了。

就像我们习惯了WXC的人离不开它一样,一旦离开了吃不香,睡不好。这也就是WXC的用户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被网管给封号的原因。

被封过的人都知道封号比LP不让那个还要难受,估计川普这段时间就非常难受,不仅总统败北了,还被很多社媒体封了,不能推特对他的打击可能比落选的打击更大,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患上忧郁症也不奇怪。

社媒体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主要原因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虚拟世界,在现实世界本来什么都不是的我们,一到社媒体就厉害起来了,即使在现实世界里一无所有,在那里我们也可以拥有一亩九分地,成为和其他人一样的主人。

在那里我们不仅可以和任何其他人一样发表自己的言论,还可以通过秀玉照,豪宅,手机,手袋,能干,等等向世人展示自己最美丽,最潇洒或者最成功的一面,引起人们的注意,羡慕和称赞,让他们拜倒在我们的石榴裙或者短裤下。

社媒体根据这个心理设计了互动,推介和点赞的功能,根据用户的心理和习惯,把那些东西推介给他们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让他们去点赞。

就像WXC里帖子的点数和点赞一样,除了点数和点赞,WXC博客里面还有一天,一周和长期的金榜,一看就知道谁的文章最受欢迎。

这些除了给不少写博的人写作的动力外,还促生了不少标题党。点数和排名成了成功如否和号召力的象征,即使一分钱也没有,也让一些人为之绞尽脑汁起下奇怪的题目,以搏眼球,拼点击。

当然WXC这个和那些社媒体比起来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社媒体有专门的人整天想方设法设计和推出新的功能,让人们更喜欢,一旦喜欢上了,就再也不能离开了。

影片里有一个场景一家人吃饭时,女主人把全家人的手机收了起来,放在一个塑料罐里锁上了。没想到没有多久,小女儿起来去拿手机,看到锁居然拿锤子把罐子给砸了,拿出自己的手机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哥哥跑去一看,自己手机的视频给砸坏了。女主人看了说如果他能戒手机一周就给他买个新的视频。

这两个孩子的故事是虚构的,这也是我上面说貌似纪录片的原因,因为它不单单是记录,还穿插着一些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虚构故事。

虚构这家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社媒体设计人是如何通过观察这两个孩子那样的人的网上行为来设计他们的产品的。通过那些设计,让他们时刻都想着去看他们的app,不管是上课还是吃饭,他们的心思都在手机或者那个app上,即使不想,那些随时随地都有的提醒通过手机的震动或者铃声也让他们欲罢不能。

于是他们的生活就整天围绕着那app构筑的虚拟世界,一切都是为了关注和被关注。为了被关注,女孩拼命地使用那些美颜相机的功能照出最美的照片,把它们放上去等着点赞。

可是不管怎么拼命,结果都不满意,即使偶尔有快感,过后心情会变得更为低落,因为高手在网络,你道高一尺,别人魔高一丈,你美人家更美,你美颜人家不仅也有,可能还会用PS。不管怎么努力都会被超过,一旦被超过,情绪就会很低落,长期如此就会造成心理和精神障碍,患上忧郁症,甚至有自杀倾向。

统计数字表明,自社媒体使用以来,青少年有心理问题和自杀倾向的数字逐年上升,原因就是因为虚荣心在网上无缘无故地和他们攀比不赢所导致的,当然网上bully也是一个原因,而被凌霸往往也是因为在网上的形象不够酷造成的。整个来看,社媒体对青少年来说是弊大于利的。

而那个哥哥,某夜他睡前到厨房拿东西宵夜时,听到手机上的丁玲,已经忍耐了五六天的他终于未能抵御诱惑,去打开了手机。结果发现几天时间就被以前在社媒体上眉来眼去的女孩遗弃了。

失落之余,他开始在社媒体上跟踪一个街上示威游行的焦点新闻。他好奇人们为什么会为在他心里已经很清楚的事情去争论甚至去街上闹事。一研究不是那么回事,原来社媒体根据不同人在网上所看到东西的不同猜测他们的心理,然后基于这种猜测,给这些人发送他们喜欢的东西。所以他看到的只是社媒体根据他的嗜好所喂给他的东西,而给另外一些人的东西则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说给那些喜欢阴谋论的人发送有利于川普和共和党的新闻,而给倾向于民主党的人则发送不同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发送消息时不是基于事实而是投其所好,结果不仅让这两类人的观点越来越南辕北辙,同时把本来是information时代变成了disinformation age。

人们多少都会受到网上极端观点的影响,结果是自己被洗脑了不知道还反而相信对方是被洗脑了,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对方是错的,不仅错了,还是敌人。其结果是美国愈来愈分裂,民主党和共和党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甚至你死我活的地步,再这样下去还会越来越糟,如果不改变这个现状的话,这样的新闻和言论自由带给美国和全世界的将是一场灾难。

那个男孩看了网上的新闻后因为好奇去游行现场在混乱中被警察抓捕,去寻找他的姐姐也同样被抓了。

电影里还谈到很多关于疫情的假消息,说是这场疫情把社媒体上的假消息推向了高峰。岂不是,社媒体的言论自由为了很多有心人提供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谁嘴大谁就更受关注,不管是真假都没有后果。

于是就为那些有心人愚弄愚民们提供了方便,加上一些政客的操弄,本来是自然界起源的病毒硬是会被说成是生物武器或者实验室泄漏了,而这样的东西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信,结果不仅不利于寻找真相,还造成了不必要的仇恨,最近美国的对亚裔的仇视就和这些不负责任的谎言有关。

不管是疫情还是其它的事情,譬如大选,网上的谎言都比真消息多,据推特的统计分析,谎言的传播速度比真实的消息要快6倍,谎言一多必然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危害,这次美国国会被冲击和至今还有不少人不承认美国的大选结果就是这些谎言被广泛传播的结果。

对于不少"没文化"的人来说,谎言多了,他们不知道到底该信谁的了。这里把没文化放在引号里,是想说很多人即使受了高等教育,可因为知识的高度专业化,也让这些人对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东西不能有足够的理解而失去了判断能力。

拿疫苗来说,社媒体里各种人各种观点都有,一些人即使不懂专业或者对其一知半解也要装作是专家来高谈阔论,其结果是真假讯息并存。在这种情况下,莫说一般老百姓了,就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知道到底该信谁的。

更有甚者就是由于各种目的那些反对疫苗的人,他们有意地发表或选择性地传播一些吓唬老百姓的消息。我曾遇上这样的人,他们拿CDC的资料说接种疫苗后死了多少人,当被告知CDC明确指出那些人不是因为接种疫苗而死的时候,他们又说CDC的话不可信,因为CDC不会告诉人们坏消息。这种一面用CDC资料,一面又说CDC不可信的人虽然很自相矛盾很可笑,可还是有不少人相信。

这就是那些科技大拿们为了追逐利润而给我们精心设计的网络世界,他们知道我们在消费他们的apps时脑里的多巴胺会直线上升,得到一种暂时的快感,一旦没有了,我们就会烦躁不安,于是我们就会回去for more,and more,一个个都变成了乖乖的网虫,给他们带来点击,广告和他们最关心的利润。

电影最后很有意思,那就是好几个在那些高科技公司工作专门从事设计apps的人都不让他们自己的孩子用那些东西,原因就是他们知道用了对孩子们并没有好处。

注:非正规影评,蓝色字都是私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