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的教训
前天匆匆地发了一文谈英国流行病专家的一片关于武汉肺炎的文章(武汉肺炎有多少),结果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其中大部分是质疑。我很理解这些人的质疑,毕竟中国上次对非典的处理不好。我以喜欢给人the benefit of the doubt的心态,相信他们这次会做得更好,而且我一直有些地面上的消息,觉得他们这次如此做是在尽职尽责,同时也在平衡及时通报消息和保证人们不恐慌。由于这个背景,当我看到英国专家的那篇文的时候,我觉得那样的研究不仅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很多因素,也很不成熟,因为只有三例病人,即使现在我依然是这个看法。
尽管如此,我也理解一些博友的不安和焦虑,其实国内也有一些朋友觉得这次处理也还有待改善之处,其中有几个明显的地方就是没能完全吸取上次非典流行时的教训。
首先,是没有资信的透明性。即使是在及时通报疫情,也未能使该过程透明化,给很多人一个又在瞒报的印象。于是,网上,微信和城里出现了“武汉病毒是出国不出省的爱国病毒”的质疑,当资信不透明时候,人们就会自己搞出各种各样的资信,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从我掌握的信息来看,我自己不完全相信这个说法,还有就是当时不仅内地其它地方,而且港澳台也没有出现。 对此,有的博友说现在很少人飞往那些地方,这一点不完全正确,因为我自己就有亲朋期间在陆港之间来往,虽然人少了一些,但还是有很多人往返于武汉和这几个地方之间的。
其次,是没有科学的前瞻性。武汉和国家有关单位一直以来强调没有人人传播。这个太根据现场资料,只看已经发现的病人,却没有根据现有对SARS和MERS有人人传播的认知去推测武汉肺炎病毒完全有同样的可能。这个传播可能我在第一篇关于冠状病毒的文章里就提到过(武汉冠病毒肺炎)。 遗憾的是国内的专家们没有考虑或者不愿意那么考虑,太依靠观察,不从理论上去前瞻性的分析。
第三,是没紧急状态的战略性。按理说国家经过上次的非典和近来的猪瘟,应该形成了国家层面对这些紧急状态的反应,并作出适当的准备,譬如,库存一定数量的防毒口罩,一旦出现这些状况,马上可以启动应急机制,可是却根本没有,这一点上迫切需要改进的。
第四,是没有反应的全局性。除了没有上面说的紧急状态外,国内的体制也有问题,这里说的虽然不是政治体制,但和政治体制有关。在美国,疾病预防只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就是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这是一个全国性联邦性机构,统管全国的疾病预防工作的人力和资源,一旦需要马上可以统一调度。在中国虽然有相应机构,但是中央的却管不了地方的。国家有国家队,地方有地方队。 这次主管的是武汉卫生健康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武汉市市委管下机构,不是也不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直接领导,这种体制就必然造成全国性反应不协调的局面,效率和透明度都非常低,需要改革。
第五,是心态上的不坦然性。关键还是顾面子,怕一旦疫情出现或扩大,就会造成不好的政治影响,虽然上面说到过有了非典的教训后这个现象应该不会存在,但这个现象多少可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武汉在周末一下突然增加百十号病人可能就是有关方面对发布最新进展有些犹豫的结果,不过这个只是猜测,也可能是过于小心。如果是心态问题的话,必须要改。
这次主要是谈谈自己的一些观感,不过是一些空谈,真正想的,还是国家能够早日控制武汉肺炎的流行,并为以后出现这种情况做更好的准备。
此次的病毒的毒性可能较sars 的弱,只要有良好的免疫系统,就能挺过去。小孩的免疫系统还不成熟;老人的免疫系统呈衰老状态,所以,这两者的死亡率高。
1. 流行初期病人比较少,形成不了气候,可是一旦形成了气候,就会猛增,刚才给的一个链接里说,SARS的传播是一传三,就是说每有一个病人就会导致三个新病人发病,之间的周期是10天左右,1/3/9/27/51/153/459 --- 这样下去,直到人为的干预有效。现在应该是60余天,在459那个阶段,应该比较靠谱,再个十天,应该达到1500左右,就是英国那个人说的几天前就达到的数字。
2,你说的新的试剂盒让检测快了些。
3,确诊快了,发布也快了。
4,社会舆论压力增加了,诊断和发布更快。
该病毒的特点也是以肺部症状为主,最终的死亡的原因就是ARDS,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当年的非典完全一样。。
https://jech.bmj.com/content/jech/57/10/831.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