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878)
2019 (809)
2020 (457)
2021 (242)
过洋节和取洋名
中国人比较入乡随俗,不像有些民族或国家的人那样,到了美国,几代人之后,仍然是我行我素。后者有的是因为信仰的原因,有的是非信仰的。国人到国外了,很快就和当地人一样欢度当地的节日,不管是不是宗教的,都一样的热情。什么圣诞节呀,复活节呀,万圣节呀,情人节呀,一下就参与了。在这点上,很多其它国家,准确一点地说信其它宗教的人就不这样,比如说犹太人,穆斯林和信东正教的,都不参与。这个应该和国人普遍不信教,对其它宗教没有免疫力有关。很多像我这样的中国人过这些节日,基本上是凑热闹,没有什么意义。如果说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民俗和商业意义。多数人不管圣诞节和耶稣的关系,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人过洋节,纯粹是入乡随俗,凑热闹。
中国人入乡随俗比较明显的还有取洋名,在第一代移民中,半路杀出个洋名的虽然应该是少数,第二代取洋名的却几乎高达100%,这么做主要应该是为了方便。我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改名,想到要把自己叫做John, Charles,Donald,Joe就别扭,所以还是算了。刚来的时候,甚至对其他国人改名还有一点点不习惯,特别是那些以前在国内是同学的,叫习惯了他们的土名,突然改口叫他们的洋名觉得有点别扭,现在一点事情没有了,见到自己叫Don的中国朋友或同事,我会大大方方地叫人家一声“党”。
印度人在这点上似乎和中国人不一样,儿女的印度小朋友中很少有取洋名的。不知为什么,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除了叫起来不方便外,应该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取土名的印度人和取洋名的中国人似乎都一样成功。我写这个,也只是一个观察,对取洋名还是中国特色的名字都没有意见。
中国人过节和改名字不仅仅限于国外,近年来国内也兴起了过洋节的热潮,也要过圣诞节,情人节。年轻人不仅过洋节,而且有比过中国传统节日还要狂热的趋势。这一点不知是不是好事,据说最近中国政府有点抵制人们过圣诞节,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其实没有必要,因为让大家过这种洋节除了带动消费外,不会带来什么坏的政治,文化或社会影响。对于发展经济来讲,节日越多越好。
不仅过节如此,取洋名也没有什么不好,看看人家香港,大家都有洋名,至少精英阶层是如此,有了洋名,也没有妨碍他们做一个十足的香港人。
中国人不管是过洋节也好,取洋名也好,骨子里面还是中国人,不过是换个名字吃中国式或土洋结合的大餐而已,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郎世宁,汤若望,范礼安,南怀仁,艾启蒙 字醒庵,王致诚,安德义, 彭定康,司徒雷登,赛珍珠,洪博培,楊慕琦,葛量洪,戴麟趾,羅樂民,衛奕信,鍾逸傑。。。。。。。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洋节嘛,老中比较务实。很多人是过节就取其假日部分,除却花钱部分 LOL
》能不能解释,网名Fanreninus是什么意思?
凡人里拉?
》呵呵,不要太在意,不也是可以翻译成:凡通,范通吗?“凡事通,模范通”,文字是有奥妙的,看你咋用咋想啦!
看你写家事,我也碰巧也贴了一个。最近头川粉不爽了,写了好几篇猥琐文故意的骂我诋毁我。我也不是非常的在意,我也写一个防守一下,我写的是真的,他写的是骂我的。他现在是城门紧闭,高举着免战牌,在里面骂。我也没有一点办法对付,只好算啦,没有关系的。
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