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悄悄地来到了,我完全失业了,新一年会有好运吗?
在电子公司每天可用计算机,坐办公室和去送货时,都可看到各种事情,见到各种人。如果不想工资低,生活条件太差,还是很有意思的,并且感到生活稳定。现在没工作,又要看报纸找工了。如果去介绍所找工,干不长,开销太大,不合算。
这一年我曾同时干了三种工作,如果交错来写,很不容易,还是一件一件地叙述出来。
过了元旦,拿到世界日报,翻到招工的那几页,突然一则小广告说年薪十万,有电话号码、找戴联系。没说什么工作,我马上打电话询问。接电话自称是戴,男士。我问是什么工,为什么可有这样高的收入,他不答,只问我会看英文吗?听说我会英文,给了我地址让我马上到中国城去谈话。
我兴冲冲地到了办公室,这房间真大,摆满桌椅,但空无几人。其布置方法显示每人有一张书桌和一个靠背椅子,还有一台电话。这时只有两三位中国人坐在那里。这是什么单位?
找到经理办公室,一位极瘦中等个戴眼镜中年男士坐在他的大书桌前。他问:听说过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吗?我说没有听说过。他说这里是美国公平保险公司中国人的办事处。卖这两种保险的,最近去掉了医疗健康保险,只剩下人寿保险了。接着说:来这里第一步是考执照,有执照才能工作。工资是自己所卖保险的百分数。我问好卖吗?他说:事在人为,去年新来的一位达到年薪十万。
他说:愿意做,就交钱买书,回去准备,没时间限制。能考时交考试费,去考,拿到执照就可卖了。
我问:在准备考试期间有生活补助费吗?他说,没有。在没有卖出保险之前是没有收入的。我问需要多长时间呢? 他说这很难说,完全在自己。去年那位挣十万的员工一个多月就挣到钱了。
这是很有吸引力的工作,如果做好了不就翻身了吗?为什么不能换个跑道呢? 没收入期间,去找一个容易干的工作,自己养活自己。请三三宽容,推迟付房租,是有可能拿到这个工作的。
经过这番思考,我同意买书回去读,准备考执照。拿到书打开一看除了文字之外,还有磁盘,这是考执照的模拟考题。我没有计算机怎样学?戴经理说公司有两台计算机供要考的人员轮流使用。
高高兴兴地回家,正好三三来了。告诉她这个工作。她说我才来美国,没有什么人脉关系,是很难卖出去的。不要以为这个钱好挣。她绝不会买,小哥哥也不会买。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的人都不会买。到马路上挨家挨户去卖,是很难的。
三三的这瓢冷水,浇得我好冷,真后悔,应当先和她们商量之后再定。现在只能希望我能成功。
开始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去挣钱支付日常开销。
每天在办公室认识了许多年轻人,他们在美国读完金融类的硕士学位,找不到好工作,就来这里卖保险。他们互相介绍经验:在中央公园骑自行车运动,认识许多老外,交朋友,卖保险。在百老汇看剧、在林肯中心看歌剧、芭蕾。这些深深地吸引我。我来纽约后一直想看这些,但不知在哪看。羡慕他们来了几年后已融入美国的生活方式了。
我张口刚要问,就被他们毫无礼貌地打断,认为我刚来,还没挣到钱,怎能有这类消费。他们的话刺伤了我。在中国我是副教授,他们是学生,会对我这样吗?但来美后,我是个无家可归的无业游民,是个要饭的。他们拿到学位,前途无限量,瞧不起我。自尊心让我马上闭嘴、离开,不再听他们的奚落。
没有任何经济学的背景,来美国才一年,一点也不了解美国经济运作,在这种状态下,用英文读懂卖保险的知识。让我尝到考执照的痛苦滋味。
一开始全是生字、生词,不停地查字典,特别是多义词,不知应当选哪个意思。看书二十分钟不知不觉睡了两个半小时。学习效率很低。这是在中国搞课题太累的结果。
每天去公司,路上花很多时间,到公司较晚,轮不上用计算机。硕士们不甘心做这个工作,凑在一起毫无顾忌地大声发牢骚,交流找其它工作的经历。认真工作的代理,不停地和客户打着电话。还有闲聊天的,办公室极不安静,使得我一点也读不进去。
去公司几次后我觉得太浪费时间,就不去了。其实是我自己没有好好利用公司的条件,在等待计算机时没有抓紧和其他备考员交流学习方法和体会,又不好意思让这些经济硕士给我普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