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2019巴尔干之旅(十二)— 走进穆斯林

(2019-10-22 15:16:59) 下一个
次日清晨,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那栋红色小楼。
 
晨曦中的科托尔峡湾,静悄悄,依稀还能看到佩拉斯特的那两座湖心岛。
 
 
天色尚早,我们走进这家街边小馆。
 
如果事先不说明,有几位可以看出,这只是餐馆墙上的一幅壁画?
 
 
黑山的一份早餐,分量如此惊人。
 
但价格也同样惊人,这么一大份居然只要6欧。
 
今天开始,我们暂别大海,一路向北,进入巴尔干山区。儿子问,什么时候,我们还能再吃到海鲜?LG说,放心吧,儿子,我们还会再回到大海边的。
 
为了便于LG拍摄沿途风景,这段道路由我驾驶。
 
告别了峡湾,我们沿着黑色大山中间劈出的山路,一路往北。
 
此次黑山之行太匆忙了,将来应该在此多停几天。
 
 
前方车速渐渐慢下来,我们来到了波黑和黑山的边境。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与黑塞哥维纳(Bosnia and Herzegovina)。它曾经是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之一,但相比于历史脉络清晰的第一个"黑"--"塞黑"(塞尔维亚和黑山),前南里的第二"黑"--"波黑",则无论从地理,历史和政治上来说,都要复杂得多。
 
 

从地理上看,波黑包含了两个部分:波斯尼亚部分和黑塞哥维纳部分。其中波斯尼亚大约占4.2万公里,是波黑的主体;而黑塞哥维纳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只占波黑全境的17.6%。它的存在完全是一种历史的沿袭:中世纪时,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曾封当时统治黑塞哥维纳和附近部分克罗地亚领土的斯特凡 武克契奇(Stjepan Vuk?i? )大公的称号,在克罗地亚语里,大公是Hercegovina,于是经过历史的慢慢演变,这个地区也就被称作了Herzegovina。

但上面的两个部分都只是地理名称而已,时至今日,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地理名称的政治实体存在。

波黑共和国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多万。它和塞尔维亚,黑山和克罗地亚三国交界。

它不同于前南斯拉夫的其它共和国的最大之处在于,它的宗教成分中,没有一个宗教占压倒多数。相比之下,斯洛文尼亚,天主教徒占97%;克罗地亚,天主教徒占78%;塞尔维亚,东正教徒占85%;黑山:东正教徒超过70%;马其顿(现在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东正教徒超过63%。

而在波黑,穆斯林占49%,东正教徒占32%,天主教徒占13%,新教徒占5%。

1990年前南斯拉夫分崩离析之际,前南的六个共和国对于联盟的前途众口不一。塞尔维亚和黑山支持联邦制;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主张邦联制;而波黑和马其顿则骑墙观望,倾向于联邦制。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波黑内部的三个政党组成了联合政府,但为了国家的前途争执不休。其中"塞族民主党"坚决要求波黑留在南联盟内,而"克族民主共同体"和"穆斯林民主行动党"则主张波黑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最后在塞族议员抵制的情况下,穆斯林和克族议员强行通过《备忘录》,加速了波黑独立的步伐。

1992年3月初,波黑全民公决赞成波黑共和国独立,但塞族人进行了抵制。

塞族人在塞尔维亚的支持下,以武力方式寻求加入塞尔维亚,至此,南斯拉夫内战中最惨烈的波斯尼亚战争爆发。

波黑内战结束后,根据1995年签订的代顿协议(Dayton Agreemen),现在的波黑在行政管理上被分为三个政治实体:
一。波黑联邦( Federation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又称穆克联邦,拥有51%的波黑领土。
二。斯普斯卡共和国(Republika Srpska),又称塞族共和国。拥有49%的波黑领土。
三。布尔奇科特区(Br?ko),虽然名义上属于波黑联邦和斯普斯卡共和国共管,但事实上又拥有和其它两个政治实体相同的权力,它的面积只有400多平方公里。
在上诉三者之上,由三大主体民族塞族,克族和穆斯林各派一名代表组成主席团,联邦主席由这三人每8个月轮庄。
这样复杂的国家政治结构,在整个近代国际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进入波黑,山势依然险峻,但道路和房屋相比较克罗地亚和黑山,要破旧许多。
 
沿途很多房屋,依稀还能看见20多年前战争留下的枪眼。更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是不停地从我们眼前晃过的墓碑。长达3年半的波黑内战造成20万死亡,200万人沦为难民。
 

进入波黑境内,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不知道去哪儿买SIM卡。按照我们在克罗地亚和黑山的经验,我们去加油站询问,却被告知他们不卖SIM卡,让我们去超市问问,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超市,又被告知,让我们去烟店看看。再去烟店,对方说他们不卖SIM卡。

进入巴尔干以来,我们第一次没了网络。好在LG还有备用的GPS。

我们从黑山与波黑边境进入的地区,从地理上说,属于黑塞哥维纳,但从政治版图上来说,却属于波黑联邦。

这一路,我们从天主教为主的克罗地亚,到了东正教为主的黑山,而眼前的波黑,则是浓浓的伊斯兰风了。

途经清真寺。
 
初见宣礼塔。

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社会对于伊斯兰教都有一种恶魔化的倾向,甚至很多北美的中国人也轻蔑地称呼穆斯林为"木木",曾经何时,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伊斯兰教存有偏见,但自从那年去过塞维利亚,去过格兰纳达,目睹精美无比的伊斯兰建筑艺术以后,我慢慢地对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一的伊斯兰教产生了兴趣,并为此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

目前全世界穆斯林人口超过16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遥远的非洲到发达的欧洲,伊斯兰教被全球数百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和它所带来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同基督教有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之分,对宗教的不同理解,也让伊斯兰教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一。逊尼派,它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派别,全世界80%以上的穆斯林都属于逊尼派。该派极端尊崇《古兰经》,特别强调圣训为立法立论的依据。

二。什叶派,该派长期和逊尼派对立,他们认为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及其后裔才能代表穆罕默德(先知没有儿子),全世界10%-15%的穆斯林属于什叶派。

伊斯兰教除了上诉两大流派之外,还有许多小流派。苏菲派就是其中之一。苏菲派实质上是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是为了追求精神层面提升,而形成的教派,其诠释的方式有别于一般逊尼派与什叶派穆斯林,他们在生活方面相当严格,过着苦行僧般的修行生活。

莫斯塔尔附近的布拉加依清真寺(Blagaj tekija),修建于600多年前的奥斯曼帝国,曾经是苏菲派的一所驿站,是苏菲派信徒在修行中碰头、歇息和冥想之处。
 
 
清真寺位于被誉为欧洲最美丽泉水之一的布纳泉((Vrelo Bune)边,泉水冰冷清澈,可直接饮用。当时这座驿站在此选址,是因为苏菲派信徒认为,这眼泉水能赋予信徒自然的神秘力量。
 
 
巨大的悬崖之下。白色的清真寺,远远看去,非常醒目。
 
但走近一看,却非常简朴。
 
门口铺着地毯,清真寺随便进入,但是男人不可以穿高于膝盖的短裤,而女人必须戴头巾。
 
这是我们第一次走入清真寺。里面的简陋大大出乎我的想象。和天主教大教堂的流光溢彩,豪华奢侈相比,这座清真寺没有塑像,没有绘画,有的只是地上铺的地毯而已。
 
男女信徒分开,男性在一楼,女性在二楼。这是LG在一楼拍下的穆斯林虔诚祈祷的情景。
 
 
我虽然不需要穿的如此严实,但进寺之前也必须戴好头巾。
 
我戴着头巾走上二楼,LG和儿子作为男性不可以上去。LG笑我戴头巾进寺,好像狼外婆上门。
 
 
 
布纳泉,是欧洲最大的喀斯特溶岩泉,泉水非常清澈。
 
 
距离布拉加依清真寺十来公里,就是黑塞哥维纳地区最大的城市莫斯塔尔(Mostar)。
 
我们租住的酒店位于市中心。酒店老板早早就在门口迎接,等我们停好车,老板热情地对我们说:欢迎来到欧洲最热城市--莫斯塔尔。
 
我不确认莫斯塔尔是否是欧洲最热的城市,但我们在莫斯塔尔的那天,确实是我们此行最热的一天。
 
酒店不大,只有二,三层,但收拾的非常洁净。老板原来在瑞士工作,后来回到家乡。这座酒店的原址是一处居民住宅,在20年前的内战中被炸毁。我问他,内战中莫斯塔尔损失严重吗,他说非常严重,大量房屋被毁。我问,难道损失比杜布罗夫尼克还严重?老板非常气愤地说,别和我提那些克罗地亚人。我们这儿的房子就是给他们毁掉的。我非常困惑,不对啊,我读前南斯拉夫内战史,你们穆斯林不是和克罗地亚人是一伙的吗,你们团结在一起和塞尔维亚人干?老板说,根本不是那回事。攻打莫斯塔尔的既有塞族,也有克族,但是前者只是扔了几颗手榴弹而已,后者才真正凶狠,他们直接把房屋炸塌。。。
 
带着对历史的疑问,稍事休息,我们走出门,冒着烈日,向市中心走去。
 
70多米高的莫斯塔尔和平塔(Mostar Peace Bell Tower)
 

塔下是一座还没有完工的天主教堂。原教堂圣彼得与圣保罗教堂(Church of St. Peter and St. Paul )建于1866年,那时波黑地区还处于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之下。1859年奥斯曼苏丹阿布都梅基德一世(Sultan Abdulmejid I)发布敕令,宣示保护天主教徒的信仰自由,于是莫斯塔尔的天主教会邀请意大利建筑师Matteo Lorenzoni设计,建造了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

可惜100多年后前南斯拉夫人民军在波黑内战中,用手榴弹炸毁了那座教堂。现在的这座教堂建于2000年,至今还没有完工。

马路对面还有几栋内战中遗留的废墟。
 
废墟附近锈迹斑斑的铁门上满是当年留下的枪眼。酒店老板后来告诉我们,莫斯塔尔人特意留下了这些废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忘记战争的残酷。
 
莫斯塔尔老城和新城间杂在一起,在这儿,我们终于买到了SIM卡。
 
莫斯塔尔(Mostar)是黑塞哥维纳地区的中心都市,蜿蜒美丽的奈莱特瓦河(Neretva)从小小的莫斯塔尔老城中流过。老城不大,只有一条主干道横穿其间。
 
科斯基-穆罕默德-帕萨清真寺(Koski Mehmed-Pasha Mosque),点缀期间,我们眼前的莫斯塔尔好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清真寺建于1617年,内部相比于布拉加依清真寺,略显豪华,但和天主教教堂相比,依然非常简朴。
 
有别于基督教,在传统伊斯兰教义中,偶像崇拜是被禁止的,具象化的人物、动物等生命体也不能作为礼拜的对象。因此在清真寺中,我们看到的都是抽象化的几何装饰图样。
 
这种阿拉伯纹样(Arabesque)追求浓密的效果,在清真寺内添加了某种神秘的气氛。
 

莫斯塔尔的清真寺,并没有如布拉加依清真寺那样区隔男女,我们进去的时候,几个穆斯林妇女正在非常虔诚地祈祷。

穆斯林一天要去清真寺作五次祈祷。祷告时间是根据太阳的运行轨迹而确定的,每天都不一样,要差几分钟。

五次祈祷时间是这样规定的:
  第一次叫FAJR--晨礼、是早晨的祷告,大约在凌晨4:30—5:00之间开始。祈祷时候需要默读两段古兰经。

  第二次叫DHUHR--晌礼、是下午开始时的祷告,大概在中午12:30左右开始。要默读四段古兰经。

  第三次叫ASR--脯礼、是下午结束前的祷告,大约是在下午4:00前后开始。也需要默读四段古兰经。

  第四次叫MAGHRIB--昏礼、是太阳落山后的祷告,大约在下午6:30开始。读三段古兰经,前两段念出声,后一段默读。

  第五次叫ISHA--宵礼、是晚上的祷告,大概在晚上8:00开始。需要默读四段古兰经,前两段念出声,后两段默读。

一天中ASRDHUHRISHA所背诵的经文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区别是读出声来和不读出声。

穆斯林每天祈祷次数如此之多,于是高高的宣礼塔(阿拉伯语:?????‎‎ manāra)总是修建在清真寺附近,用以召唤信众礼拜。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在世界上流传的范围如此之广,流传的速度如此之快。

公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短短几十年,席卷北非。公元711年信奉伊斯兰教的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的军队,横跨直布罗陀海峡,进而征服大半个伊比利亚半岛,统治当地超过800年。从阿拉伯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势不可挡地在世界上传播开来,他们甚至同化了强悍的蒙古铁骑,灭掉了存在1000多年的拜占庭帝国,只是随着一次大战结束后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崩瓦解,伊斯兰国家才逐渐式微。九一一后,宾拉登,ISIS的兴起,主流社会开始妖魔化伊斯兰教,只是当众人都在宣传抵制伊斯兰教的时候,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这门存在了将近1500年的宗教呢?

 
莫斯塔尔最著名的是这座建于16世纪的古桥 Stari most。可惜原来的古桥在矗立了400多年以后,于1993年11月9日,被克罗地亚人炸毁。
 

这是当时被炸毁的古桥。曾几何时,桥的两端,一边住着穆斯林,一边住着克族,几百年来双方和平来往,彼此友好,在桥旁生活,做生意。。但波黑内战的爆发,改变了这一切。

在波黑内战中,大部分时间克族和穆族都是站在同一条战线,共同抗击塞族的进攻,但在莫斯塔尔例外。

由于历史原因,波黑境内只有40%的地区是塞族,克族和穆斯林相对集中居住的地区,其余地区都是民族混居,这些地区就成了交战三方激烈厮杀的战场。但穆斯林的悲催在于,塞族和克族都可以分别背靠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获得自己母国的支援,但穆斯林却只能孤军奋战。

克族在战争中控制了波黑大约20%的领土,这片领土和克罗地亚共和国相连,与塞族控制区一起,对穆斯林控制区形成了包围。当时克族的一个心愿就是夺取克族和穆族控制区之间的重镇莫斯塔尔,因为他们想把莫斯塔尔当着他们新建国家的首府。

对于曾经携手的克族的背叛,穆族非常愤怒。但也无计可施。为了阻绝穆族的进攻,在这儿生活了几百年的克族,亲手炸毁了这座美丽的古桥。。。

现在我们看到的古桥,是战争结束后的2001年由世界银行组织出资进行修复的,它于2004年4月竣工,2005年与老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从高空俯视古桥。
 
LG和儿子操纵无人机,飞越了古桥。
 
 
 
飞越了清真寺和宣礼塔。
 
 
现在的莫斯塔尔一片和平的祥和气氛。
 
街道被来往游人走得光滑如镜。
 
一对新人在桥下照结婚照。
 
不知道波黑内战的时候,他们是否已经出生。。
 
昔日的战争气息,还能从街边的小摊上嗅出些许。
 
 
 
离开亚得里亚海,我们终于又变成了肉食动物。
 
一瓶莫斯塔尔啤酒,加上一大盘各式烤肉。
 
 
 
饭后在古城闲逛。穆斯林的手工艺品精美至极。
 
 
 
 
莫斯塔尔还有一座小桥Crooked Bridge,它的历史比那座著名的古桥还古老,建于1558年左右。可惜由于在内战中严重受损,原桥在1999年元旦前夕被洪水冲走,现在的这座桥是2002年重建的。
 
 
踏着余晖,我们走回酒店。这是我们踏入穆斯林国度的第一个夜晚,走在中世纪的鹅卵石小路上,我想了许久许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