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三十周年再回首 重游荷比德(十三)湖光山影间的奏鸣

(2024-10-21 13:57:17) 下一个

我第一次目睹阿尔卑斯山,还是20年前第一次来德国,当时站在新天鹅堡上,极目远眺,阿尔卑斯山北麓就在脚下,当时我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走进这座大山看看。

十年前,带着一双儿女进入瑞士,坐在金色列车上在崇山峻岭间穿梭,但因为行程匆匆,没有下车,那时候我又一次告诉自己,将来一定要走进阿尔卑斯。

一晃又是十年,LD说,这次他的第二个愿望是自驾走一次阿尔卑斯之路。

头一天晚上大家早早入睡,次日从奥格斯堡到德奥边境,需要将近3小时的行程。

阿尔卑斯山(Alps)是欧洲最著名的山脉,横跨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列支敦士登等多个国家,绵延1200公里。

在不同的地区,这座长龙似的山脉呈现的风景也有所不同。

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群山叠起,马特洪峰(Matterhorn),少女峰(Jungfrau)高耸入云,陡峭雄伟,而在德奥边境的阿尔卑斯低矮平缓,宁静秀丽。

不知不觉,进入阿尔卑斯山区,虽然已是盛夏,但远处的山峰上还留着残雪。

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Nationalpark Berchtesgaden),建于1978年,是德国境内阿尔卑斯山地区最早的保护区之一。

这里高山巍峨,溪流潺潺,森林茂密,山花遍野,湖泊如镜,牧场似毡,走入其中,恍若世外仙境。

离开贝镇不到3公里处,是德国最美丽的湖泊 - 国王湖(Königssee)。

国王湖是德国最干净、最深的湖泊之一,深度达190米,为了保护水质,1909年起,只有电动船、手划船和脚踏船才被允许在湖中航行。

国王湖码头所在的小镇Schönau am Königssee,风景如画。小镇只有5千多居民,但每年来此的游客却超过200万。

湖畔码头旁,等待上船的人群早已排成长队。

面对清澈的湖水,几位德国美少女情不自禁地畅游起来。

游船终于靠岸,游客依次登船。

听前人说,去的时候坐在右边,回程的时候坐在左边才是顺光。

目前国王湖上总共航行着19艘电动船,第一艘在1909年投入使用,现在仍在服役的年代最老的船建于1920年,以前的船都是木材打造,2003年以后才开始有了铁质船。

因为游船使用电力驱动,航行时除了游客彼此间的窃窃私语和游船划过湖水的哗哗声,再无其它声响。

https://video.ivwen.com/users/317222/8e7e430dc2028f395c788f8b1a333d76.mp4

船行大约一半的时候,船长关闭引擎,然后拿起一把小号,打开舱门,对着空旷的湖面和山谷吹起一首巴伐利亚民歌,悠扬的乐声回响在群山之间,久久不去,"来自国王湖的回音",是每一艘游船的保留节目。

游船沿途有几个站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圣巴多罗买教堂(St. Bartholomä)所在的Salet。

我们今天行程不少,于是只停靠了Salet这一个点。

这座洋葱顶的巴伐利亚礼拜堂,是国王湖上最显眼的标志,因为它仅能通过船只到达,于是成了来往游客的打卡之地。

教堂的名字来源于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 - 巴多罗买(St. Bartholomew),传说他是渔民和牧民的守护神,因此这座教堂受到湖区居民的崇拜。

教堂最初建于12世纪,经过几次重建,如今的巴洛克风格,形成于1697年。教堂的设计采用了类似于萨尔茨堡教堂的双塔结构,

这座教堂明明是天主教堂,却采用了东正教堂特有的洋葱顶,冬季的阿尔卑斯山区,经常下大雪,采用这种屋顶,积雪会自然滑落,从而减轻建筑的结构压力。

教堂背后的瓦茨曼峰(Watzmann)是德国第二高峰,主峰高达2713米。

今天我们就在阿尔卑斯山脚下找一间餐馆吧。

慕尼黑清啤配烤鳟鱼。

LD以为这鱼是从国王湖打上来的,但服务生告诉我们,国王湖严禁捕鱼,他们餐厅的鱼都来自离此20多公里的湖泊。

面对巍峨的阿尔卑斯山,面对着清澈的国王湖,我彷佛身处梦中,恍惚间走进一幅山水长卷。

一路走来,从北到南,沉重的历史时不时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在国王湖,我的一切抑郁,至此全部释放。

从水中走上岸来,我发觉一向活泼的儿子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对着湖面发呆,他在想什么呢,也许在想着未来的某一天,带着心爱的女孩再回国王湖,再次体会这种极致的宁静和安详?

在国王湖起飞一直是LD的一个心愿,他下船以后一直跃跃欲试。我和儿子在岸边晃悠的时候,他还是技痒难耐,升起了无人机,半是激动,半是紧张,已经有许多年无人机飞行经验的他,握着遥控器的双手情不自禁地颤抖。

我担心无人机在山谷中飞行容易炸机,不停地劝说LD赶快把无人机收回来。

LD一边怏怏不乐地嘟囔:“还有几个机位没来得及取景。”一边把飞机下降。

在岛上盘桓了个把小时,我们登上返航的渡船。

站在船上眺望Schönau am Königssee,别有一番美丽。

离开国王湖,直奔小镇兰绍(Ramsau)。

兰绍居民不到2,000人,是游客探索贝希特斯加登国家公园的门户。

小镇的著名景点是圣塞巴斯蒂安教堂(St. Sebastian Church),这座小教堂与背后的阿尔卑斯山和前面的溪流构成了一幅前,中,背景兼具的画面,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拍摄地。

这座只有一边栏杆的小木桥,被称为画家桥(Malerwinkel),桥的名字“Malerwinkel”意为“画家的角落”,因为桥上经常会有许多画家和摄影师在此创作。

无论是春天的绿草,还是冬天的白雪,画家桥总能为人们提供特别的视角。

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已是下午,教堂在逆光方向。

兰绍很小,但横跨溪流的木桥倒有十几座,每一座桥都是一幅别样的风景。

这些木桥不仅是通往彼岸的通道,更是连接心灵与自然的桥梁。桥上,晨雾轻柔地弥漫,阳光透过树梢洒下斑驳的光影。

走在桥上,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只有轻风和水流的低语伴随左右。

兰绍,我们起码还应该再来两次,一次是冬日的清晨,看看满目雪白;一次是秋日的黄昏,看看遍野金黄。

离开兰绍,我们开上陡峭的盘山公路,奔向今天的最后一站 - 希特勒的别墅 - 鹰巢(The Eagle's Nest)。

夏天鹰巢开放时间从上午8点半到下午四点,我们到达售票点的时候,刚刚下午三点半,LD对我说:“我们应该能赶上最后进去的一波人。”

没想到停车场空空如也,我心里暗呼不妙。

找到一位工作人员询问,对方说,虽然开放时间到下午4点,但售票却只到下午三点半。

鹰巢(Eagle's Nest)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凯尔斯坦山(Kehlstein),海拔约为1834米,因为地势险要,道路崎岖,最后的几百米游客需要换乘从售票处出发的大巴。为了便于LD拍摄风景,我从兰绍一路来回海拔1350米的售票处好几次。

很久以前,我们有一位朋友,夫妻俩曾来过鹰巢,回去后,夫人对老公的开车技术大加夸赞,说别人从这个公车站开下去,因为地势陡峭,一路不停踩刹车,最后刹车片都冒烟,但自己的老公就特别牛,刹车片不冒烟。

这次我一边开车,一边问LD:“你有没有闻到刹车片的糊味?”他说:“没有啊。”我说:“那这次回去以后,你不是也可以和别人吹嘘自己的老婆也很NB了吗?”LD说:”有些人的NB是说出来的,而有些人的NB是做出来的,你属于后者。”听得我心花怒放。

既然鹰巢去不了,大家直奔酒店。

这次LD定的酒店位于大巴出发地和鹰巢之间,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群山环抱之中,位置极好。

去不了鹰巢,都是让我们多了小半天时间,好好端详一下来过两次,却从来不曾驻足的阿尔卑斯山。

这是我一路开上来的盘山小路。

绿林深处,我们的酒店。

无人机镜头下,山坡被绿地覆盖,仿佛铺上一层厚厚的地毯。夏季的原野,盛开着五彩斑斓的鲜花,微风袭来阵阵草木的清香。

一座座木屋好像是上帝随意散放在半山腰上,木屋四周是宁静的牧场,成群的奶牛悠然自得,漫步其上,这是我魂牵梦绕20年的阿尔卑斯。

盘桓到黄昏,夕阳染红了天际,还没有等我们感叹阿尔卑斯暮霭四沉的美丽,老天爷又不配合了,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匆忙赶回酒店,在旁边的山村餐馆里解决了晚餐。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我问老板娘,明天我们还能上鹰巢吗?对方说:“这种天气上去,大雾弥漫,什么都看不见的."

次日清晨,雨停了,但大雾依然没有散去。

大概很多人都和我们一样,处于这种悲催的境地,酒店前台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鹰巢的天气状况,看样子,上面的雾气比下面还大。

站在酒店的停车场,举目四望,依稀可见高高的山崖上的鹰巢。老板娘劝我们,还是别上了,但LD和儿子总有些不死心。

鹰巢,我们今天到底上还是不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