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2019巴尔干之旅(七)— 绝美海岸线

(2019-09-23 08:09:35) 下一个

这段路程,我开车,LG拍照。这些年的自驾旅行,让LG练出了一门功夫,无论车速多快,都可以在行进的汽车里,拍出非常稳定,清晰的照片。

我之所以喜欢旅行,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是喜欢那一个个目的地,不如说更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50年代美国作家杰克 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写过一本影响过几代人的书--《在路上》(on the road), 我一直忘不了里面的一段话: Nothing behind me, everything ahead of me, as is ever so on the road.

因为在路上,所以前方总有不可知在等待着我们,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某种魅力吧。

虽然我们进入克罗地亚才5天的时间,但我感觉似乎已经在这个国家待了很久,很久。

克罗地亚民族是欧洲古老的民族,公元7世纪这片土地上就有他们的足迹。但是关于这个民族的“祖籍”,学界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令人信服的结论。

英文中,克罗地亚人叫做“Croats",但在克罗地亚语里面却是”Hrvat",据考证,这个词并不是源于斯拉夫语,它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20年的波斯文献。有一种说法是,Hrvat是当初阿拉伯的Hrva部族征服了部分斯拉夫人以后强加给他们的名称,结果他们自己却被斯拉夫化了,接受了斯拉夫人的语言和习俗,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最后共同成了克罗地亚人的先驱。

公元7世纪,受到当时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Heraklija)的邀请,克罗地亚人从现在的波兰和捷克地区迁移到伊利里亚地区,和东罗马帝国共同抗击阿瓦尔人(Avar).终于阿瓦尔人败于君士坦丁堡,并被赶出这个地区,克罗地亚人在这个地区慢慢定居下来,并成为了拜占庭的子民。

克罗地亚人此后逐步接受了基督教,在基督教文明的影响下,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文字和文学语言。

克罗地亚的地形并不是很理想。维莱比特山脉(Velebit),莫索尔山(Mosor),比奥科夫山(Biokov)把整个国家分成了内陆和沿海地区,战略纵深不够,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地貌,却让克罗地亚拥有了世界上最美的海岸线之一--亚得里亚海海岸线。
 

 

斯普利特和杜布罗夫尼克都属于克罗地亚,但是从前者到后者自驾,却要经过波黑的一块飞地涅姆(Neum)。

远远的看到关口,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又一个高速收费站。可是在印象里,那天一路以来,我们并没有进入收费高速。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当时匆匆忙忙,在进入收费高速的时候忘了拿缴费单了,想着这下麻烦了,不知道怎么和人家解释。

到了关口,还没有等我们开口解释,对方就说:passport。这下我才意识到,我们进入波黑飞地--涅姆了。

1996年,波黑与克罗地亚签署了《涅姆协议》,授予克罗地亚可无阻碍通行涅姆的权利,然而该协议并未完全落实到实际的执行中,所有的交通仍然受到边境检查站的阻塞。
慢慢地通过关口,路旁,两位伊斯兰妇女匆匆而过,我们一下从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来到了伊斯兰的波黑了。

涅姆(Neum),波黑唯一的沿海市镇,滨临亚得里亚海。它的海岸线全长24.5 km,为波黑唯一的出海口。涅姆将克罗地亚国土分成北南两个不连接的部分。

 

前南斯拉夫的分裂,不仅让曾经强大的巴尔干之虎南斯拉夫变成了巴尔干的几只小猫--分裂后的前南七国,而且也给我们这些旅行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每次出入境,都大排长龙。


记得在萨格勒布取车以后,LG反复确认车行是否给了我们预定的过境绿卡,因为没有这张卡,我们不能跨境驾驶。


短短的十公里路程,我们经历了出关(出克罗地亚),入关(进入波黑),再出关(出波黑),再入关(入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曾经打算在佩列沙茨半岛(Pelješac)与大陆修建一座跨海大桥,绕开涅姆,这样克罗地亚其它地区与杜布罗夫尼克的联系就会顺畅得多,不用每次都穿过波黑的领土了。这对于克罗地亚的交通运输和旅行者来说都是利好。

 

但波黑坚决反对,因为如此这般,涅姆的地位就会大大降低,对已经非常落后的波黑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于与波黑存在政治争议以及财政上的困难,大桥于2012年停工,克罗地亚民主联盟领导下的政府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并于2017年下半年获得欧盟基金而重启。也许下次走这条线路,我们不需要再受出入境的折腾了。

离开涅姆,再次进入克罗地亚。蓝色大海终于又一次出现在眼前。

但行不多久,前面长龙似的车流又停了下来。

转过一道弯,抬头张望,天啊。这样的地方,难怪大家都舍不

得开快。

一边是层峦叠嶂中掩映着座座小屋。
另一边是红墙白瓦和蔚蓝的大海交映成辉。
这段路程对LG的体力是一个考验。他一边要下车拍照,放飞无人机,另一方面还要留意,如果车流开动,赶快收拾,一路小跑,赶上我们的车,然后再等候下一个车流停滞点。。。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小城马卡斯卡(Makarska)。

马卡斯卡位于比奥科夫山脉和亚德里亚海之间的一个马蹄型的海湾内。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比较炎热,冬天温暖而湿润,是克罗地亚最温暖的城市之一,亚热带植被如棕榈树、龙舌兰、仙人掌等植物环绕着这座美丽的小城,使它更加清新自然。

  

我们到的时候,街道上几无行人。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小楼,三角梅从一楼攀援到二楼。
我们一直走到海边,才看到人流熙熙攘攘。
 
来之前,我们对马卡斯卡一无所知,来此只是为了中午歇脚。后来才知道,马卡斯卡海滨(Makarska Riviera)北起古镇Omis南端,南到小镇Gradac,全长60多公里,是克罗地亚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也拥有克国最迷人的沙滩。
我们在海滨餐厅落座。
海滩上到处都是人。亚得里亚海滨有很多海滩,但是大多数海滩都是小石子,像这样细腻的沙滩倒是少见,难怪吸引了这么多游人。
儿子眼馋如此美丽的沙滩,不愿意离开。
没有时间在这儿游泳,晒太阳了,飞一次无人机吧。
告别马卡斯卡,继续向南。
马卡斯卡海滨公路是克罗地亚最美的海岸风景之一,也是中达尔马提亚地区最富盛名的悬崖海岸。
这条修建于1965年的海岸公路紧贴巍峨的比奥科夫山,像一条白练直入蔚蓝的亚得里亚海,在山与海夹杂中的蛇形公路上自驾,是感官与心灵在路上最美妙的体验。
此处略去若干字,面对此情此景,任何文字都是多余的。。。
 
我一直觉得旅游和旅行是两个不同的生活方式。虽然从字面上来看,游,总是带着些悠悠的从容,它是慢的,而行,总难免有些匆匆,它是快的。但如果深究一下,旅游,注重的是目的地;而旅行,关注的更多的是途中的过程。从这点来说,恰恰是前者快,后者慢。
虽然只要上路,匆忙总是难免的。

但是当你不是那么急切地赶往终点的时候,匆忙中会多那么点从容。

生活中,我们匆忙多了,从容少了。想起瑜伽老师经常告诫我们的一句话:"Slow is smooth, and smooth is fast"
这段google地图标定需时3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足足花了将近5个小时。
下午3时许,我们跨越大桥,抵达了终点--君临之城:杜布罗夫尼克。


 
这段途中的无人机视频,因为LG要不停地留意车流的变化,故此有些匆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