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时间,看了王朔先生讲东西方文物的文章,这几天,Youtube又出现了马未都先生讲中国文物的视频,听了,很喜欢。他们截然相反的态度给我也截然相反的感受,但没想到他们两是朋友。我喜欢读王朔先生的书,也知道他的一些生平;马未都先生现在开始了解。王先生和马先生多谅解,我工科生,孤陋寡闻,冒冒失失。
马先生的视频讲解中,我最喜欢是他讲的爨字碑,清朝云南一个地方官从豆腐上的痕迹找到农家制作豆腐的石碑,农家不知道那石碑来自晋朝,从而填补了中国书法史和文化史的一个遗漏,即隶书向楷书演化的过程中的一个字体,爨字体。视频让我很激动,就像马先生讲,南方都市报和招商银行用的字体就是爨体字,报子和银行我接触过,但不知道字体的文化,这两天知道了,也好像挖到了宝,兴奋,抑制不住,作文一篇。
我的父母都是语文教师,但他们连毛笔字都没有教我或者引导、督促我练过,我只是他们考大学的奴隶,所以我拒绝他们到国外来,他们没有生气,我给他们太多了,不是钱。
人生遗憾太多,如我今天一手烂字。但语文教师家里还是多少有点书,其中有《第三帝国的兴亡》,比较大部头的历史书,我一生读过两遍。王朔先生讲他的成长,他的父亲在部队做参谋工作,家里自然有不少书,其中就有这套,靠这些书籍的自我阅读,奠定他的人生。
马未都先生讲爨字碑,让我想起罗塞塔石碑,一个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一个古埃及石碑,从而揭开了埃及已经完全失传了1400年文字和语言,这是世界文化的重大事件。今天,这块石碑是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馆藏。
中国文化最令人骄傲的是从来没有遗失过,对历史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历史就会给予更多。
谢谢王朔先生和马未都先生,这两天我把我的感受和想法分享给我不讲中文的朋友,他们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