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评说

版权说明:欢迎非商业赢利目的转载转贴我的文章。转载转贴时请注明唵啊吽笔名和博客链接。
个人资料
唵啊吽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侃侃而谈道德经(26)

(2011-02-24 20:24:48) 下一个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行,终日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为轻根”,办事要稳重而不要轻率,做人要持重而不要轻浮。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基于对世界的观察,事有轻重,不可不察。如一棵树,轻飘的枝叶没有了,只要根还在,就能够再抽枝发芽,长新的枝叶,所有,宁可舍弃枝叶,也要保住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为重,毛为轻。“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为重,草木为轻。

“静为躁君”。中医配药,有君药和臣药,即有主次之分。老子哲学有两分法,君臣、根叶,轻重、静躁。这些都是对立统一的两面,但又有主次之分,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起支配地位的方面。老子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中西文化往往有对立。例如“有”和“无”这两个对立的概念,同样是辩证法,老子认为“无”是根本的,“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无中生有。而黑格尔认为“有”是根本的,“无”是从“有”中生出来的。黑格尔《大逻辑》第一篇就是《有论》。“静”和“躁”也一样,华夏文化崇尚“静”,而西方文化崇尚“动”,“躁”是“动”的贬义词。同是黄金定律,西方是“One should treat others as one would like others to treat oneself”,即“对待他人要向你喜欢别人对待你一样”,西方教徒西方听道,就一天到晚向陌生人传教。华夏的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中国释道儒都没有向陌生人传教的习惯,都是等待有缘的人自己来入教。西方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银律。西方尚“动”,华夏尚“静”。

“是以君子行,终日不离辎重”。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辎重行李。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办事的资源。辎重是行走世界的根本。行走是“躁”,辎重是“静”, 行走为“轻”,辎重为“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世间的富贵荣华不是根本的东西,做人不可强求,强求就失去根本,对于富贵荣华要超然处之。身心健康才是根本。有了身心健康,才可以谈追求富贵荣华,没有身心健康,富贵荣华又有何益?人之所以是人,就是要有思想、有信仰、有精神;有了这些做人的根本,就可以“燕处超然”地对待荣华富贵。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周幽王爱褒姒,让人点烽火台以逗取美人一笑。烽火台为国防建设重要设施,用来与情妇调情,真是不知轻重。李后主身为皇帝,不知打理国事,倒是做出绝代好词,但是,在皇位是有责任的,李后主不理国事,最后落得亡国的结局。这两个都是“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的例子。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轻重的秩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民,何来君?“以民为本”,本就是根,根本。“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看来老子思想并非完全的虚无主义,还有根本,有着重。如果老子思想是虚无主义,也是视“轻躁”为虚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