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水路沙俄之旅五 - 沿伏尔加河向北

(2018-09-14 20:17:44) 下一个
五、金环小城乌格利奇

沿伏特加河向北- 莫斯科商业区

游轮离开莫斯科后,顺着伏尔加河向北驶去。在一个叫乌格利奇(
Uglich)小城市停了下来。乌格利奇是金环城市之一。整个城市不大,但是宗教气氛浓厚。那里不仅有城堡环绕的绿顶洋葱头的别致的大教堂,更有着著名的圣-德米特里滴血大教堂。德米特里是伊凡四世或伊凡雷帝-沙俄帝国的创立者的小儿子。伊凡雷帝去世后,德米特里同父异母的哥哥费奥多尔继位。而实际掌权的则是费奥多尔的大舅子戈東諾。由于费奥多尔无子嗣,如果费奥多尔去世,那么他的弟弟德米特里就是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人。所以戈東諾就想灭了德米特里,自己成为沙皇。他将德米特里和他的母亲以及他母亲的兄弟们都放逐到距莫斯科三百多公里以外的小城乌格利奇。后来就发生了德米特里在教堂附近因喉咙刺伤而离奇死亡的事件。为了纪念德米特里,1692年在原教堂的地方修建了现在的德米特里滴血大教堂。教堂的洋葱头为鲜蓝色点缀着黄色小星星,配以绿色屋顶和红白相间的围墙,象征着美丽的天堂,很是别致。教堂里的壁画描述着德米特里被刺杀的经过和圣经里的故事。壁画里裸体的亚当和夏娃使得该教堂有别于其他教堂,和在宗教艺术上的突破。

耶稣显灵大教堂

-德米特里滴血大教堂

我们在这个小城有机会到当地人家里做客。我们一行十二个人来到一座不大的独幢小平房里。主人是一位大约六十岁左右,笑容可掬,身体微胖,只会讲俄语的当地俄罗斯妇女。房子不大但很干净,有两个睡房,厨房,和客饭厅。他们家窗式的空调,居然是中国制造。我们十几个人围着饭桌正襟围坐。主人为我们端上了自家产的面包,土豆,和西红柿。出人预料地她还为我们准备了自家酿的伏特加酒。只见那些老外杯不停盏地大开酒戒,当然话就多了起来。女主人就像答记者问一样通过翻译与我们聊上了。女主人现在和他的丈夫住在这里。他们的儿女不是去了莫斯科,就是在圣彼得堡工作,因为大城市工作机会多而且赚钱也多。女主人和他的丈夫虽然已经退休,现在与人合作还经营了一个养牛场。我好奇地问她,“是现在过得好还是苏联时期好?”她说她怀恋过去。因为那时如果他们退休的话,可能比现在穷,但是不要操心着再去工作了。另外,她对政府逐渐提高退休年龄感到不满。
我想,如果在大街上问上一百个路人同样的问题,可能会得到一百个不同的答案。老人们怀旧的多,而年青人更为崇尚今天自由的社会氛围。因此有人戏称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弱势群体党”,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最大,达38%之多。现在的俄罗斯实行选举制,共产党也参加竞选。苏联解体后的几次总统竞选中,共产党获得的最多票数的1996年是32%,而此时的叶利钦的支持率是35%。两者很接近。由此可见叶利钦当时的一步到位的经济制度转型是有问题的。此为后话。到普京时,其最近一次总统选举的得票率高达76.6%。而共产党的得票率仅为11.77%。注意,普京是独立参选人,不是代表共产党或其他党派呵。   

守在教堂前唱歌赚些外快的俄罗斯妇女


接待我们的女主人和她家


女主人家的厨房



女主人家的后院-蔬菜、果园


饭饱酒足过后

像任何一个王朝一样,苏联也经历了动乱、辉煌、和衰落的过程。苏共掌权后,特别是斯大林以后,将一切私有财产强行收归国有,实行了国有计划经济。从
1927年开始,每五年计划一次。计划由中央统一强制执行。这不可避免地伤害了私产者乃至一些加盟共和国的利益。从1927年开始到1940年结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导致总数为6%-8%的富农、中农、甚至贫农受到迫害。很多农民被迫害致死。由于强行实行农业集体化,一些农民在绝望中破坏农具和牲畜、焚烧谷物等等,从而引发了1928-1934年之间的大饥荒。其间,饿死和受迫害之死等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之多。斯大林独裁统治时期在苏联,乃至整个东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至今都可以感受到。大部分东欧国家的人至今都对俄罗斯人抱有敌意。特别是斯大林残暴镇压富农甚至中农,无情打击反对派,特别是知识分子和老布尔什维克的大清洗运动的残酷行径以及干涉他国内政的暴政至今使人们深恶痛绝。然而,从1927年至1941年,计划经济下的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在高度集权下却有了长足的进展。客观地说,这对于苏联后来的卫国战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过分地强调重工业,必然造成对轻工业的忽视。
当年流传的一句出自赫鲁晓夫的名言“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轻工业方面的一些问题。记得六十年代,中国与苏联为了争论谁是正宗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的时,中国仍然在向苏联还贷款。 1962年以后,中国的经济有所好转。广播里说:苏联人民的生活拮据,连西红柿都奇缺。而我们的西红柿只要几分钱一斤。国人为此感到骄傲无比。直到现在,看到马路上跑的各种各样的进口汽车而疏于看到俄国本土的车,不仅问起我们的导游:不是说当年的苏联很强大吗,怎么连小小的汽车都造不好呢?导游告诉我们一则笑话:俄国人造的车愣不好开起来感觉就像开坦克一样了!俄罗斯现在只有一款叫拉达的小车。在乌格利奇小城的那位女主人家里,看到中国造的空调和洗衣机,从侧面反映出俄国轻工业的软肋。1984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为了挽救苏联的经济,曾经把日益颓废的苏联经济归罪于苏联人的酗酒严重,从而禁止大量卖酒、提高酒价和限时卖酒,造成酒一时成为稀缺消费品的事件已成为一则政治笑话。没有机会看到俄国人的豪量饮酒,倒是领教了俄国人抽烟的频次,与中国人可有一比。在我们参观耶稣显灵大教堂的过程中,六个帅哥在教会里给我们表演了一曲曲优美的宗教赞美歌。他们都受过正规的歌唱训练。其中的一位主唱还是歌剧院的歌手。他们表演完了以后,六个人居然一起站在树荫下喷云吐雾起来。
 
无数事实表明,不是什么西方文化和阴谋颠覆了苏联。颠覆苏联的恰恰是他们自己,自己僵硬的经济体制,过渡集权的中央控制,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式的、专制的制度。戈尔巴乔夫是个理想主义者和一介书生,他开始以为通过极其有限的经济改革可以挽救苏联的命运。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当切尔诺贝利事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当阿富汗战争将苏联拖进深不见底的厄运之洞、14453个活鲜鲜的生命葬于其中时,当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时,当官僚主义和集权滋生腐败的问题病入膏肓时,他想到了政治改革,放弃了他的前任贯用的对内对外的铁腕政策并幻想着以此来挽救苏联。老百姓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东欧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也迅速膨胀起来。这就像弹簧一样,压得越紧,反弹就越厉害。当一系列前苏联联邦国家纷纷要求独立、摈弃俄语开始教自己的语言以后,当东欧国家纷纷要求自主、放弃强加于身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当柏林墙轰然倒塌以后,一个旧的制度从此无可奈何花落去。1991年的圣诞节,俄罗斯的历史从此翻过了一页。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黑贝王妃 回复 悄悄话 博主对苏俄的知识令我瞠目!很喜欢俄国但知之甚少,要不然会更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