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思

离开了主流,失忆。也选择了忘思?
正文

“修昔底德陷阱”,谁的陷阱?

(2018-10-28 05:54:20) 下一个

“修昔底德陷阱”,谁的陷阱?

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δης(古希臘語),生活于公元前460至400年,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传世,该书记述了公元前5世纪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古雅典的迅速崛起震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老牌陆地强权斯巴达。恐惧迫使斯巴达人做出反应。威胁和反威胁催生了竞争,接着是对抗,最终酿成冲突。长达30年的战争最终毁了这两个城邦。修昔底德认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崛起引起陆地霸主斯巴达警惕和战争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模式,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就是名声赫赫“修昔底德陷阱”。有人用中国俗语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来表达“修昔底德陷阱”。还有人简单比喻为,一个霸主的椅子,后进者必须原来椅子上的人弄翻才能坐上去。

真正使得“修昔底德陷阱”这一概念发扬光大的是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主任格雷厄姆•阿利森。在这名前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看来,来自苏联的恐惧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是中国世纪。在其新著《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摆脱修昔底德陷阱》一书中,他满怀无奈地指出“我们不必成为中国的奴隶,但我们必须学会接受其强大”,否则,“中美之间必有一战”。

据网上资料,哈佛大学的一项应用历史研究表明:过去500年历史时找到16次国家崛起撼动了主宰强权的例子,研究人员认为其中12次符合"修昔底德陷阱"模式,因为竞争结果都导致了战争。但是还有4次最后并没有发生战争,避免了"修昔底德陷阱"。但本人认为是有人替哈佛大学做的,原因就是:

  • 作为一项学术机构,研究的内容必须有足够的样本和代表性。其案例(见以下表格)没有一个是阿拉伯世界、南次大陆、非洲的争霸。全是是欧美或中亚发生的。
  • 学术上确认竞争双方是否是老、新霸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表格中的案例7,英法竞争全球霸权。发生在18世界晚期到19世纪,如何确定英法是全球的新旧霸主呢?
  • 学术上确认竞争双方是否是在进行霸主争夺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500年人类历史发生的战争无数,什么标准可以把一场战争列为霸主争夺战呢?

但可以利用这些资料来分析"修昔底德陷阱"。

案例

发生时间

老霸主

新霸主

争夺目标

战争?

结局

1

15世纪后期

葡萄牙

西班牙

海上霸主

联姻而合二为一

2

16世纪前叶

法国

哈布斯堡王朝

欧洲领导

30年战争

3

16世纪至17世纪

哈布斯堡

奥斯曼

东欧霸权

多年战争,两败俱伤

4

17世纪前期

瑞典

荷兰

北欧霸权

荷兰完胜,成为海上霸主,垄断海上贸易

5

17世纪中后期

荷兰

英国

海上贸易垄断

20多年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崛起,荷兰逐渐衰落

6

17世纪晚期到18世纪中期

法国

英国

欧洲霸权

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奠定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7

18世界晚期到19世纪

法国

英国

全球霸权

战争解决,英国保住霸权地位

8

19世纪中叶

英法两国

俄国

中东和亚洲霸权

多年战争,英法保住霸权地位

9

19世纪

法国

德国

欧洲霸主

德国统一崛起,取代法国的地位

10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清朝和俄国

日本

东亚霸主

中、俄失败。日本成为东亚霸主

11

20世纪初

英国

美国

世界经济地位

英国失去地位。也有人认为没有战争的原因是德国对英国的挑战更大,英国难以兼顾。还有人认为是英美一脉相承。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

德国

世界地位

德国战败赔偿,军事规模受到限制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法苏

德国

欧洲霸权

德国战败一分为二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

日本

太平洋霸权

日本失败而失去了军事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国

苏联

世界霸权

冷战,苏联垮台

16

1990年代

英国,法国

德国

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大国

冷战后两德统一是否重新霸权野心。但德国致力于经济整合主导欧洲

 

 

有人认为 “修昔底德陷阱”不适应中美关系,因为:

  • 中国在崛起,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和领土扩张,也没有无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行为和意图。
  • 中国文化中并无称霸的基因,待中国强大后也必定不一定会称霸。
  • 角色不对,现在是老霸主美国挑战后进的中国。
  • 国际话语权。是西方攻击的借口。中国应该攻击西方文明所奉行的游戏规则有问题。
  • 世界超级霸主美国必须要主动找一个对手以显示自己的世界超级霸主的地位。以前是苏联,现在是中国而已。
  • 世界就是弱肉强食,一切用实力说话,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但是,以上的观点并不能否定“修昔底德陷阱”。

 

美国欧道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史蒂夫·耶蒂夫认为,虽然需要了解历史,但不必认为历史一定会重复,而且时过境迁,今天的国际环境同历史上的国家关系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他认为中美竞争走向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以上的16个案例可以看出:

  • 新旧霸主竞争以非战争模式结束的频率随时间而增加。
  • 如果从20世纪算起(即例11起),有3例导致战争,有3例是非战争模式结束。从这里估计,只有大约50%概率导致战争。那么“修昔底德陷阱”是否真存在?
  • 与经济相关的新旧霸主竞争有4例,即案例1、5、11和16。只有案例5导致战争,这可能意味着单纯的经济竞争导致战争的可能性比其他目标的竞争导致战争的概率低许多。这可能与经济竞争的特殊性有关,一个国家的经济好不一定是以其他国家经济不好为代价的。
  • 从经济竞争的特性,回头再看看案例1到10,就惊讶发现,前面的竞争都是“一山不容二虎”、“有你无我”样式。这也可能意味着“修昔底德陷阱”可能更适用于新霸主看上了老霸主手上的某个具体的东西,如果在欧洲的影响力,海上的贸易等。

在西汉时期,地球上最“霸主”的两个国家是罗马和西汉。当时两个霸主四处征战,但西汉并没有与罗马帝国发生战争,应该说没有见过面才对。

 

因此,新旧霸主竞争维度(争夺目标)和隔离空间是是否发生战争决定因素。

如果新旧霸主在同一竞争维度(如土地)并且相邻,战争解决问题是常态。

新旧霸主想避免战争的办法是:

  • 不在同一维度竞争,如技术领域的竞争。经济领域的竞争比较不容易导致战争,但存在战争的可能。
  • 有足够的隔离空间。对于现代社会制造隔离空间有难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