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意大利回顾之一:守旧的罗马人满足全世界人怀古的心

(2019-10-17 18:05:50) 下一个

参观卡拉卡拉浴场遗址后乘公共汽车返回,路上见到这个形态奇特的建筑(上图)。莫非罗马还有另一个小号的“斗兽场”?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离开罗马前往威尼斯那个早上,我专门走过去看,原来是古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著名剧场—马塞洛(Teatro di Marcello)。它简直就是意大利人对自己国家历史遗存态度的最好表达:保留保护!但如果可能,将它融合在新的(建筑)实体当中,或装修赋予新的功能。

马塞洛剧场不在我“设计”的游览内容当中。罗马的著名景点太多,如何组合包括哪些,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游览方案”。绝大多数游客大致只需三天就能走马观花地将罗马最著名景点搞定。比如:第一天斗兽场、古罗马遗址,再加威尼斯广场周围。第二天众神殿四河广场许愿池西班牙台阶最后到达人民广场。第三天梵蒂冈教堂和博物馆,附近街道,之后再访天使堡跨越天使桥。这当中,斗兽场和梵蒂冈博物馆务必提前预订,相对当天过去买票入场,预定能够节约很多时间。博盖塞美术馆(Borghese)的预定更是万万必需,我提前三周预定时,只有下午的入场名额了。本次旅行出发前一共预定四处,每一家都有“高额”的预定费,但这笔钱花得最划算!

威尼斯广场上的祖国祭坛。1862年统一独立的意大利有了自己的国王(骑马人)

哪个国家不需要“爱国主义”的宣传,祖国祭坛就是最好的例证

三个时代建筑(遗迹)融合在一幅画面里:古罗马,文艺复兴,统一独立

斗兽场。想象一下如果中世纪时代真的把这里改成天主教场所(罗马人试过),现在会是个什么样。

斗兽场内景。那些白石头是复原的贵宾席,当年那些有脸面的人看表演之余在这里吃喝聊天打架,

古罗马遗址一角,右边那根柱子是拜占庭帝国皇帝送的,赶在罗马帝国最后完蛋的时候。够损的!

关于罗马的历史和景点的解说就免了,网上都能找到各种简明或系统的介绍。是不是一定要行前去了解,每个人见解一定不同。罗马是个侧重历史人文的重要欧洲旅游城市,多知道一些背景知识其实会帮助丰富游览体验。我们这回使用Rick Steve 的手机应用 (Rick Steve Audio Europe),事先下载游览路线的语音介绍,观光过程当中一路走一路听,趣味性很强。相当于有个导游在陪伴你,甚至在西斯廷看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也是一点点地听他的解说。自由行的挑战就是一切要自己打理,包括对景点内容的了解。对于罗马这样历史悠久,人文内容极端丰富的城市,如果有意深度了解一些,要做不少功课。

有时参加一个向导带领的城市观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本次我们没有做),有个人给你一边走一边讲故事,也是一种开心的方式。在新奥尔良时,参加了一个晚间鬼魂故事团。在法国老区街上走,到一间房子前停下,导游讲一段谋杀或其他奇闻。转天在药房博物馆里问相关的故事是否属实,工作人员一脸蔑视:都是编的!可你真在乎?在柬埔寨吴哥参观时,偷偷跟在2-3个英文团后面听不同导游的讲解,结果发现每一位都有自己的演绎,煞是好玩。导游更像脱口秀演员,而绝不是历史系老师。

Viator(观光活动预订网站,多是当日或1-3天的短途游览)有很多选择,好处是你只选择自己中意的1-2个半天或一整天的“项目”,其余时间完全自己安排。另外参加这种临时小团的人数比较少,相对费用上也算合理。Viator上的项目自然都是讲英文的向导,他们绝大多数是当地人,有兴趣的话还能从他们那里了解当地其他情况。

天使桥上远眺大教堂

圣彼得广场和教堂。Rick Steve解说中有一段很“冷血”:罗马人的娱乐是什么?把基督徒钉在十字架上。

富丽堂皇的教堂内部。警告:他们会临时把内部不同的区域封起来!差点就没看见“哀悼耶稣”

万神殿,古罗马人是信仰多神的。有人说因此他们对天主教(一神教)如此敌视。

贝尼尼和他弟子兼“死对头”用石块造型PK的场所:四河广场

许愿池,从早到晚水泄不通

对艺术,历史和古建筑有兴趣的,罗马有非常多的资源供选择。博物馆/美术馆当中,我们只看了梵蒂冈博物馆和博盖塞,它们是学习文艺复兴艺术的最佳场所,汇集数量巨大的作品。但不得不说,在意大利参观美术馆的过程体验真是太糟糕了,特别是梵蒂冈博物馆!我以为这和意大利建筑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室内都是狭长的空间,近、现代又没有建造任何像卢浮宫那般、空间体量很大的建筑。这造成馆内任何地方都超级拥挤,九月中旬在馆内参观依然热得一身又一身的出汗,实在“破坏”观瞻的兴致。欣赏罗马艺术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很多精美作品都分散在众多教堂里,每一处不过2-3件。只有极专注并有意花更多时间的游客才能有去体验它们。

我们在罗马前后住了七个晚上,包括从佛罗伦萨回来住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夜,转日搭乘飞机回家。所以我们得以在街上闲散地多溜溜,在梵蒂冈博物馆“自虐”4-5个小时,或我们同行的北京朋友能每天一早一晚冲出去取景拍照。住宿附近就是许愿池,每天至少经过两次,各种气候日光条件都见了。你见到“断水”的许愿池吗?或夜里十二点黑灯儿后的许愿池?

停水的许愿池边众人在许愿:快点来水吧

因为时间上比较充裕,加上在老城里住着,对这里的氛围体验的更多一些。老城区狭窄弯曲的街道,两侧是三至五层的楼房。同一侧两栋楼之间没有任何间隙,形成连续的联排公寓楼。一条短街上的楼房常常还不是同一时期建造,使用不同质地的外墙材料和装饰风格。广场(Piazza)是罗马街区/住宅区的特色,街面拓宽的一段或两楼成一个角度相汇形成的角落就可以成为一个小号的广场。它的社区公共功能显而易见:这里有小区的商店餐馆,供居民购物餐饮,普通罗马人社交会友交头接耳的场所;大一点广场的一定带水池、或至少是水龙头,莫非真是以前小区居民的饮用水来源。中午时分走到鲜花广场,在旁边相对安静的Piazza del Biscione 吃午饭。方砖漫地,斑驳墙面,在楼房背阴处坐下,点一道手工意面,一边聊天一边看过往人流。

相信很多游客来罗马也是奔着体验一种奇特的旧日气氛和闲散的氛围的:在一个巨大和喧嚣的城市里,在窄巷中一张小桌坐下,借一份古老街道的氛围,用一下楼房投下阴影里的凉爽,喝一口意大利红酒或饮料,景点过会儿再看不迟。意大利人很守旧地保留城市几百年前的面貌,自己也一直乐在其中,眼下成全了全世界旅游者怀古的心。在罗马小巷里就餐的感觉和法国还是很不同,一来是巴黎街道更宽敞,餐馆门前往往可以摆出一片桌椅。而罗马不少餐馆恰恰设置在狭窄的小巷子里(其它城镇也有类似情况),门前不过4-5张桌子(屋子里还有),很特别。

小街窄巷里的楼自然都是有年头的老建筑,但现在楼内公寓室内多已经完全重装修。我们在罗马住AIRBNB,公寓两个卧室有各自带淋浴的卫生间,窄小的厨房电器基本齐全。我们还算幸运,公寓楼还有只两人乘用超小号电梯。在佛罗伦萨时,每天要沿狭窄的楼梯上下三楼。我们老老实实听从朋友的欧洲建议:服装从简,绝不带大号箱子。

罗马中心地带居民区的面貌,小街窄巷的“峡谷”

在罗马要在这样的地方吃饭,和看人

西班牙台阶(找到了吗?)附近的街道

晚饭点钟

罗马的公交系统比巴黎差不止一个数量级,只有三条地铁线,我们住在地铁A线(MEA或橙色线)Barberini站附近,可去年地铁站的楼梯坍塌,到现在依然没有修好,只能更多依赖公共汽车。罗马市区狭窄不平的道路塞满车辆,你也只好慢慢跟着晃到景点目的地。因为我们在罗马停留时间长,所以选择购买了能用一星期的通票。倒不是能节省多少,主要是你想到乘车时可以丝毫不去想是否划算。罗马的公共汽车上真真依赖乘客的自觉,司机完全没有责任售票和查票。作为对比,日本公车要求在最前面一个门上车,刷卡器就在司机旁边,第一天我们还得到司机的指点如何使用。罗马公车上刷卡器设在车子中间,还往往不好用,我们呆的几天当中,只有一次刷卡成功。不过地铁就必须持票进入,另外换乘另外一线地铁时还需另外购票。这个城市里多数景点非常集中,往往步行15-20分钟可以通达所有景点。

或许我们住在旅游区的缘故,附近便利店数量不足,完全不能和东京巴黎相比。小型家乐福(Carrefour Express)里货物种类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值,我们没找到美国厨房使用的大卷纸,也没有塑料膜。不知是使用习惯不同的缘故,还是因为这些商店只着眼提供多数旅游者所需。

治安问题必定是存在的,否则就不会见到旅行书籍网站上的警告。但我们的的确确没有成为盗窃牺牲品,或许因为我们总表现很机警的样子。我们认识的友人在我们之前两星期罗马“遇难”,她参加国内一个小团在罗马一处就餐时,中型旅行车的玻璃被砸,好在团员损失都不大。感觉罗马盗贼的确瞄准中国人的旅行团。朋友遇到的事件当中,当时饭店店员(中餐)提醒他们注意汽车的安全,说明在那个地点的确存在有针对性的犯罪活动。或者因为国内旅行社为费用考虑,通常选择地点偏冷的旅店和餐馆?我们本次采用的“安保”措施:大城市活动绝不沾自驾,只两对夫妇结伴同行(“缩小”暴露面避免“招摇”)。

在罗马执勤的军人警察到处可见,尤其是重要的景点,和分散在居民区当中的政府机关大楼前后。穿迷彩服、持枪核弹的特种部队军人用加重军车在路口把半条街堵上,和天安门广场街边威武的黑衣特警有同样的威慑力。但罗马的警察更像一群小痞子,叼着手卷的纸烟,站在街头神聊,毫无专业人士模样。

军人和Polizia

穿各种制服的“兵”

我本人对历史建筑有些兴趣,罗马是了解2000年前这个地区人类土建工作的最佳地点。斗兽场,万神殿,帕拉蒂尼山上的皇宫遗址,还有卡拉卡拉大浴场(Termi di Caracalla)都是认识古罗马人建筑上高超技术和实践的场所。万神殿圆拱顶用水泥浇注建造,这个建造技术以后失传。一千多年以后,Brunelleschi 在建造佛洛伦萨教堂的圆拱前,专门前往万神殿考察学习,大量摸索后才使其再生。我猜古罗马人在众多砖结构大型建造中同样使用水泥,但不知道古当年的水泥和现今的有何区别。另一个观察是古罗马人多更多是使用大理石作建筑内外表面的装饰,里部仍是砖结构,颇有“驴屎蛋表面光”的意思。卡拉卡拉浴场残破的墙面上残留一两片雕花的大理石,帮助你想象当年富丽堂皇的样子。现在遗留下来的那些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常常有厚达6-7米的山墙,这些墙体的外表是漂亮完整的砖,再加大理石的装饰,而内部却由水泥混合石块和碎砖组成。

沿威尼斯广场西侧马塞洛剧院大街(Via del Teatro di Marcello)走过去,马塞洛剧院外墙尤为令人注目。这个恺撒皇帝时代开始的剧场比斗兽场历史还长,现在夏日这里仍上演音乐会。和斗兽场类似的残破石头外墙是恺撒时代的遗存,其上和周围砖石搭建的结构和2000年前的部分连成一体。这个表型相当突兀的建筑组合了不同建筑材料,不同时代的内容,不同土建技术。剧场附近还有圣尼寇拉教堂(San Nicolai Carecere)和Casa dei Crescenzi,这些建筑上同样清晰可见后世建筑结构和残破古迹的嫁接。

罗马废墟和守着它们的居民

万神殿侧面的街上。

马塞洛剧院,到底是几个时代建筑的组合?

这是怎样的美学观点!我仍艰难地“消化”

我对之只有目瞪口呆,艰难地“消化”意大利人对历史对古迹的演绎。如何对待古城中的“古董”建筑(或只是一些古迹的碎片),罗马人的答案是“嫁接式”保留,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即使意味着今天的居民每日和“废墟”一起生活。中国人的回答是“拆掉挪走重建”,因为未来会更加美好,不匹配的结构降低前进的效率。

黑白分明地指认观点对错全然没有意义,差别反映两个民族对待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在历史和未来之间,意大利人和中国人设置了不同的平衡点。而意大利人更热衷和自己的历史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只是让我感到他们是否还有激情创造什么新事物。

我没有看到,或许这只是我的偏见。

 

人们广场,傍晚在这里坐坐,看看听听艺人的街头表演

罗马的河景缺少点东西 

卡拉卡拉浴场遗址。残暴君主取悦臣民的产物,能供上千人洗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