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常周日的日常和非常
(首发于公众号“二湘的九维空间”)
算起来,这已经是在家上班的第三个星期天。
本来,每个星期天都是忙碌不堪的中年生活。一早八点多就得把两个男生送去上篮球课,等他们上篮球课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会在同一栋建筑楼上的一家健身馆做一点运动。
这个星期天早上,因为八点半的篮球课取消,健身馆也响应州政府的号召而暂时关闭,我的运动时间变成了睡懒觉时间。但还想再懒一会儿的时候,就被太太催促着起床出门,因她计划了更重要的事情。
买枪
自从美国疫情爆发,在美华人的焦虑更甚一层,那就是对于疫情可能带来的动乱和抢劫,很多华人家庭备有枪支,这两周里各地还组织起各种SOS微信群,目的就是互助互救。
美国的枪支文化盛行,近年来大型枪杀案屡有发生,因此控枪问题历来也是各路政治家争论的焦点。我们对枪并不感冒,一来对打猎或者纯粹的射击游戏没有兴趣,二来也当然是因为从没觉得所居环境不安全到需要配备枪支的程度。
但这次疫情爆发以来,华人社区害怕疫情引发动乱,更怕因为新冠病毒首先在中国流行而引起反华情绪,许多人未雨绸缪地买枪囤子弹,怕的是万一需要用极端方式保卫家人和财产安全。
我是无知者无畏,因为不怎么认识有枪人士,并不觉得危机近在眼前。太太认识几个有枪的朋友,于是天天心有戚戚。上个周末,她一人跑到附近的枪店去打探,却听说枪支早已售罄的消息,焦虑的心思因此更深一层。后来经她朋友的介绍,这个星期说有人可以转让一把不需要申请执照的散弹枪给我们,但必须去枪行去做过户手续。
吃过早饭,我们就出门去东边镇上的枪行。今天大街上的车辆要比往日稀少,想来因为今晚八点纽约全州实行居家令,很多人已经开始“按兵不动”了。大路两边的商家也多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以前去过的一家超市的停车场上还有些车流,紧邻着的一个徒步公园入口处也几乎停满车辆。一路上看到电子牌告示,纷纷写着“在家隔离,停止传播,拯救生命,平缓曲线”之类的良言警句,想去多少应该有一些触目惊心的效果。
不一会儿到了邻镇,太太说枪行到了。我举头一看,并不见明显的图形或者文字标志。按着她的所指,看见这家店的招牌,居然是叫“营地运动商店”(Camp-Site Sport Shop),可以说很有迷惑性。枪店门口有五六个人排着松散的队队伍,保持着政府建议的社交距离。有十几个车位的停车场也几乎满满当当,一辆大卡出来,我们才能见缝插针地停下车。
下了车环顾四周,排队的人多是不戴口罩的老外,也有一个戴了口罩的年轻亚裔排在队尾。和我们接洽的法兰克(化名)走过来,打了招呼:非常时期,大家只是隔着三四部的距离点头、微笑和寒暄。法兰克指着枪店门口的粉笔写的告示牌,提醒我们枪店已经暂时终止了枪支过户手续的业务。
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拿着小本本在门口和新来的客人交谈,大约是提前问询他们此行的目的等等。我问法兰克枪店早已售罄为什么还有人在门口排队,法兰克说这些人很可能早就定了枪支或者子弹,现在只是来取货。
我们又跟那位工作人员求证了黑板上的消息,小哥说确实如此,至于何时再开是过户业务,目前尚无定论。我们摊手叹气,一筹莫展。要在平时,我倒想进枪店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光景。今天看门口这架势,自然是不可能了,虽然有点遗憾,我心里却又有点如释重负。我们谢了法兰克,各自上车。离开时候,又看见两个亚裔开车进来。
买菜
回来路上,因想起一周不曾买菜,我们就讨论去哪里买菜问题。因为新冠肺炎最早在中国爆发,我们近期已经有意识地避免去华人聚集的法拉盛以及相关超市。但现在新冠病毒在纽约州遍地开花,连我们只有130多万人口的拿骚郡也已经有5000例左右的确证(截至3月27日中午),高达千分之四的比例,实在是让人心惶惶。唯一让人稍微安心的是我们学区小镇,目前只有两例相关确诊,因此华人都说本地的一家叫“最好市场”的超市或许最安全。
“最好市场”离我们家很近,我有时直接散步过去买一些面包之类。但上个周五去时,超市里却大排长龙,让我计划的20分钟购物时间足足拖了将近一个小时,想起来还心有顾虑。另一个问题就是“最好市场”毕竟是老外超市,一来没有很多中国菜蔬食品,二来顾客里美国人居多,而美国人不戴口罩还是当前常态。因听说稍远一点的华人超市收银员都已经戴上口罩和护目镜,我们最终决定舍近求远,去这家华人超市做纽约停摆前的一次购物。
这家华人超市的生日看上去还不错,停车场上车辆颇多,门口特别提示大家使用商场提供的一次性手套,另外又特别说明疫情期间超市不接受退货以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超市里物品丰富,少数菜蔬价格感觉比平常略贵,但也有降价的商品。
超市里的顾客大多数是华裔。人流络绎,但大家有意识地保持着距离。每个人的眼神都严肃而又警惕:因为大部分都戴着口罩,很难观察到每个人的全貌表情。偶尔有一两个熟人相遇,停下来说话,但远远不是平常超市里人声嘈杂的状态。鱼肉的柜台前面,大家也自觉排队,同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出口地方,放了不少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因为家里口罩不多,我拿了一盒口罩看看,太太却说“看上去是三无产品的一次性口罩”,而且一盒需要45美元(目测不到50只),我也只好作罢。
网课
中午是简易午餐,因为孩子们下午一点半就要开始中文学校的网课。海外华人二代的中文教育是个大课题,也是个大难题。有人说全球海外华人家庭周末两天都有半天是贡献给了中文学校和中文学习,还有人进步吐槽说:“而且,学习的效果很差!”此属题外话,暂且不表。
孩子们中文学校的网课也进入第三周。在武汉还是世界疫情中心的时候,纽约这边的华人已经风声鹤唳,中文学校也十分小心地停课两三次,连原定的庆祝春节的活动也取消,并试验了一次网上教学。
不想一个月过去,大家的神经刚刚有点小放松,欧洲的坏消息就不断传来,然后纽约在过去的两周也飞快成为世界疫情的新战场。中文学校在实体教室上了两次课之后,也只好再一次全面进入网课模式。
进入网课模式的不仅是中文学校,三个孩子的绘画、钢琴和小提琴课程也与时俱进,采用网上教学模式,以避免人际传播或者感染病毒的风险。只有他们的篮球课、网球课和游泳课等运动项目,只能暂时进入全面休止状态。可惜的是老大所在的年级篮球队本已进入学区联盟的季后赛,却因为疫情爆发嘎然而止。老二的小学网课伊始,体育老师倒是给了一张单子,让小朋友记录自己每天做了什么运动,诸如骑车、散步、俯卧撑之类,要求一个星期得有两个小时的运动。
我们家三个小孩都在中文学校读书。好在是周末,我在家不需要上班,家中电脑、学校配备的电脑和手机等等,加起来也还够用,每人一个房间也多少能减少一点干扰。我则不免要跑来跑去,保证每个人至少能学一点东西。尤其是不到五岁的妹妹,一转眼,她就离开手机屏幕,去跟自己的洋娃娃说话了。
晚餐
今天的晚饭我负责。因为害怕超市关门,我在一周前订了一家网购,他们在周五就把东西送过来了。他们和其它网购不同的地方在于:根据客户需要送两到三餐的食材和菜谱,让客户可以在三十分钟到一小时内准备好一顿看上去还不错、营养也颇丰盛的晚餐。
九岁的小儿子对做饭感兴趣,前天帮我按照菜谱做了意大利面条,今天更对菜谱上的墨西哥猪肉卷表达了垂涎欲滴的期盼。他帮我打下手,把一颗青椒切成碎粒。我本来有心按照菜谱一步一步做,渐渐不耐烦,最后把猪肉末、西红柿、洋葱、青椒和cheese等等一起放在锅里,且烧且炒了一大盘。
十二个墨西哥卷饼,小儿子最终吃了四个半,还咂舌抹嘴地表示可以再吃点。快五岁的妹妹看见盘中的洋葱,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下来,以绝食威胁。我们劝也没用,哄也没用。
我最后恼羞成怒,威胁要她出门罚站,又说“现在外面可是有新冠病毒的哦!”这下子不得了,她抽抽噎噎,哭得更是梨花带雨,叫我又心疼又愧疚,只好又搂着她赔不是。姥姥看不下去,又给她单独做了海带丝裹着榨菜的米饭卷。
看碟
等到晚上十点多钟,三个小孩都已经睡下了,自己想起来两周前从图书馆借回来的碟片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还没有看完。白天他们网课后,倒是忙里偷闲地看了第一集, 原来是讲述“佛雷德家的”(Offred)怎么暂时逃出吉列德(Gilead)政权的各种魔爪掌 控的故事。几乎算有趣的是,发明“人民的希望”瑞德西韦(Remdesivir)的制药公司也 叫这个名字,大概源于这个词在圣经里的原意。
《使女的故事(第二季)》第二集开始同时聚焦于另一个派生的女角、女同性恋者艾米莉 被贬为Unwoman之后在有毒工场的劳动场景,并闪回她的前世今生。去年读了《使女的故 事》原著小说,今年买了续集《见证》(The Testaments),但到现在也还只是看了开头 几章。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这本小说充满惊心动魄的想象,被某些评论家归类为“社会科幻小 说”(Social Science Fiction)。读原著,看改编的电视剧,常常遭遇触目惊心的文字 细节和因此衍生的图像与画面。
第二季第一集里面,一群使女因为“佛雷德家的”逃走而受惩罚,在大雨中跪在地上祈 祷,不停地感恩“他”。从上而下的镜头里,白色大雨如箭般射向白帽红衣的使女们围成 的、逐渐远到渺小的人圈,艺术的感染力就又冷又硬地穿透人心。
作者阿特伍德曾经提到:小说里的每一个事件都曾在人类历史上某时某地某些人群中发 生。在这个动荡的世界和时期,想及华人社群面对疫情和其它后果的担忧乃至恐惧,我们 往往也只能准备心怀最坏的恐惧,而同时抱有最好的期望。
因疫情肆虐而在家上班的日子里,省下来的通勤时间,也许我至少可以实现看完一本书和 一部电视剧的简单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