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解释世界更在于改变世界
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那句最著名的格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里尔。203年风云变幻,203年沧海桑田,今天,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语言,指引着人类追寻理想社会的脚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回望这位思想巨人,对中国和世界都显得格外重要。让我们一起“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思考马克思留给我们的真理与信仰的火种,了解这位精神届的巨人。
马克思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青年时代的马克思,和我们一样,上学、恋爱、叛逆、迷惘,统统有过。受传统观念牵绊,恋爱七年才与心爱的姑娘结婚,马克思也曾经是个少年。
马克思是不是“富二代”?
卡尔·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家中排行老三(有一兄一姐,共九个孩子)。在马克思出生那一年,这家的长子不幸夭折,于是,卡尔就成为这一家实际上的长子,备受父母疼爱。
卡尔·马克思的父亲叫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犹太律师,精通多种语言,学识渊博。
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出身荷兰犹太裔贵族。罕丽达的妹妹索菲亚在荷兰嫁给了商人里昂·飞利浦。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我们经常用的飞利浦剃须刀,就是马克思姨父的家业生产的。马克思家庭的物质基础也是来自他母亲带来的丰厚嫁妆。
因此,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之前,虽不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富二代”,但起码算得上是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马克思没上过小学
马克思家庭条件这么好,是不是一定得上重点小学?
不是,马克思其实没上过小学,他的启蒙老师就是他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亨利希除了教马克思德语、算术和图画课程外,还经常带他去参观各种展览,游览名胜古迹,给他讲历史故事,分享世界各地的风俗和最新的要闻。
隔壁邻居威斯特华伦公爵也是个博闻广识的人,当马克思来家里做客时,就给他讲希腊故事,背诵莎士比亚剧本。
马克思虽然没上过小学,但知识水平不比同龄的孩子低,进入中学后成绩也十分优秀。马克思爱思考,他总是喜欢刨根问底,从小就显露出了对哲学的懵懂兴趣。
喝酒打架,马克思也曾不羁放纵爱自由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遵照父亲的安排,进入德国波恩大学法律系读书,打算毕业之后子承父业成为一名律师。
摆脱了父母的管束,马克思的“大一生活”充满了年轻人的躁动与轻狂——与贵族学生发生争执,携带被禁止武器,参与喝酒、决斗,甚至被学校关过禁闭。
在一次与贵族学生的冲突中,普鲁士贵族学生强迫特里尔的学生下跪,发誓效忠普鲁士王朝,或者接受决斗。马克思挺身而出,结果在决斗中,他的左眼角被对方的军刀划出了一道伤疤,围观的众人惊出了一身冷汗,而马克思认为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枚荣誉勋章。
马克思还迷恋于创作浪漫主义文学,还经常给父亲寄去自己创作的诗歌作品。但在父亲眼里,这些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叛逆少年”的表现。
1835年,波恩大学的同学为17岁的马克思画的写实肖像,这是迄今为止关于马克思最早的影像资料。
此外,马克思花钱大手大脚,从他和父亲的通信来看,马克思在波恩大学一年花掉了700塔勒。700塔勒什么概念?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来算,相当于现在的14万人民币,这些钱都是父母掏腰包,可以说相当“败家”了。
无奈之下,亨利希安排马克思转学到柏林大学,而正是这一变化,让马克思的精气神发生了转变,不再叛逆。
马克思成超级“学霸”
来到柏林大学,马克思一下从“热血男孩”变成了“学术青年”。这个阶段,马克思博览群书,自学英语和意大利语,翻译了提出著名“塔西佗陷阱”的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和奥维狄乌斯的《哀歌》等名著。此刻的马克思,从“问题少年”变身成了学霸,并潜心研究黑格尔哲学。
马克思为何有这么大的转变?
外因来说,柏林大学是德国最高学府,严谨的学风影响到了马克思,环境改变人。内因来讲,马克思从小就志存高远,17岁曾语出惊人,说出“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豪言壮志,何等的抱负和胸怀!对他来说,追求知识和真理,才是人生头等大事。
马克思18岁私定终身
马克思读书很在行,追女生也有一套,18岁就私定了终身,还是姐弟恋。
马克思的意中人叫燕妮,比马克思大四岁,是特里尔城的顶级美少女,全城男青年爱慕的对象。马克思也是其中一个,当时他的心里燕妮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他陶醉。
燕妮的父亲就是前文说到的隔壁邻居威斯特华伦公爵。所以,马克思与燕妮相识于年少,算是青梅竹马。
尽管双方家长知根知底,但这段感情,并不容易。
首先,男孩18岁,女孩22岁,这个年龄差距就像一个高中毕业生爱上了一个大四快毕业的学姐,那时的欧洲还是比较保守的,即使在当下,大部分家长也难点头。
其次,社会地位悬殊。燕妮天生丽质、家世显赫,马克思虽家境殷实,但仍属于平民阶层,与燕妮家族有门第差距。
第三,马克思没有任何经济基础。马克思那时尚在求学阶段,双方家长都认为在找到职业支撑家庭之前,不应该“谈朋友”。
第四,马克思并不是一个暖男,青年时的马克思,满脑子思考的都是黑格尔、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纯粹的形而上学,并没有对未来、对婚姻有实际的打算。
最后,异地恋。一个非常大的考验。马克思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与燕妮一年都见不上几面。那个年代,没手机,发不了微信,上不了微博,这对年轻情人维系感情的主要工具,就是写信,基本就是那个时代的“网恋”。
后来,马克思为燕妮写下的诗歌,被后人编成两本《爱之书》和一本《歌之书》保留了下来。可见马克思真没少写信。
即使如此,即使有这么多障碍,在相恋7年后,马克思和燕妮排除万难,还是结婚了,那时燕妮已经快30岁。
哪有什么胜利,坚持就是一切。尽管有很多书籍梳理了马克思这段恋爱经历之所以成功的理由,但显然,世俗偏见更多是压在燕妮的身上,她才是关键。
燕妮是一位颇有追求和想法的女子。在她的眼中,马克思充满智慧,是一个可以终身作为依靠的人。这种以才华、价值和理念为首选的择偶观放在现代社会来看,也极为少见。有了马克思的真心、才华和燕妮的坚持、通达,两个人最终成就了一段旷世佳缘。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燕妮
亲自投身于人类的解放事业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1867年后,马克思很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参与和思考西欧工人运动,这包括受托起草国际工人协会的文件、发表对“巴黎公社”事件的评论以及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和对俄国革命的关注。
国际工人协会(后称“第一国际”)是于1864年建立的世界性工人组织,旨在通过建立更为强大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联合来反抗资产阶级。马克思一方面看到,“史无前例的”“工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大”形成的“不容争辩的事实”是,“工人群众的贫困”并“没有减轻”,但另一方面他不得不考虑到不同国家工人队伍的发展条件极不相同,必然会造成世界范围内合作的复杂性,于是马克思采用了“实质上坚决,形式上温和”的方式,要求尽可能“能使一切党派都满意”,而“不致把英国工联派,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拒之于门外”。此外,马克思特别看重工人阶级的“精神发展”,指望将来通过各国各派工人的思想交流和讨论,形成一个可以共同接受的理论纲领。
1871年发生了巴黎公社事件。马克思对这一事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积极参与并作了客观的估量和精深的分析。马克思看到,公社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确实“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在巴黎公社之后出现的新的历史境遇表明,工人运动面临的直接任务是在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建立各自的工人政党,这样,国际的组织形式的继续存在会成为工人运动发展的一种桎梏。马克思看到了这一趋势,在他的建议下,国际工人协会于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在此期间,马克思还积极参与和关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创建及其纲领的制定,成为事实上的“导师”。
马克思在1883年之前的一段岁月里把视野扩展到西欧之外的东方,特别是俄国。马克思认为,俄国的农村公社“处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它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同时存在为它提供了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作为一个革命家,马克思不可能从书本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也不会只靠头脑的臆想得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办法只能来自参加变革现实的革命实践。
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语言:数百万人用它来表达他们对一个更公正的社会的希望。作为反抗的工具,马克思对宗教的描述给很多从中看到自己使命的人以很大的力量:“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依靠一套理论,一个人可以创建一个学派,但是依靠一套价值,一个人可以创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共同生活的新方式,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价值两方面都是思想的巨人。
今天人文社会研究的各种部门科学和领域情况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思想不可超越的高峰。这就要求我们, 一方面,像马克思本人那样,必须把历史发展放到一种与整个人类发展阶段有联系的长期框架中进行研究,把马克思的著作与他集中关注的较短时期、特定题目和特定问题以及具体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从而理解他的成就;另一方面,不是重复他对自己时代问题的诊断和给出的答案,而是直面其提出的问题,并探寻我们自己历史发展和开创新文明的道路。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永远记住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那句最著名的格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毛泽东:我长期也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开头相信孔夫子,后头相信康德的唯心论。什么马克思,根本不知道。我相信华盛顿,相信拿破仑。后头还是蒋介石帮了忙,一九二七年他杀人了。当然,还在一九二一年就搞了七十个知识分子,组织了共产党。共产党组成的时候只有十二个代表,七十个人选举了十二个人当代表。这十二个人中间,牺牲了几个,死掉的几个,不干的几个,反革命的几个,现在只剩下两个,董必武一个,毛泽东一个。
在一九二一年就搞了七十个知识分子,组织了共产党。共产党组成的时候只有十二个代表,七十个人选举了十二个人当代表。
这十二个人中间,牺牲了几个,死掉的几个,不干的几个,反革命的几个,现在只剩下两个,董必武一个,毛泽东一个。
《一九二一年》的中国有多少个知识分子?搞了七十个知识分子组织了共产党,这七十个知识分子是自愿的有信仰的,是不顾生死的。
《七十个人选举了十二个人当代表》。这十二个人中间,牺牲了几个,死掉的几个,不干的几个,反革命的几个,现在只剩下两个,董必武一个,毛泽东一个。
中国共产党从《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有党员人数有《七十个人选举了十二个人当代表》,至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二十八年后成立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成了人数众多的大党,实践了三十年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这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这样的中国的知识分子是种子、是酵母、是走在时代潮流前列的先锋。
这样的中国的知识分子深入工农,广泛开展群众运动,扩大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规模。
1922年,中国共产党的二大明确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由此,中国共产党在为实现初心使命的过程中,也开始了自身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从1921年至1949年,党员数量在波浪起伏中迅速增长:
1921年7月一大时,58名(《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说法是“50多名”)。
1922年7月二大时,195名。
1923年6月三大时,420名。
1925年1月四大时,994名。
1927年4月五大时,近5.8万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1万多名。
1928年6月六大时,4万多名。
1934年,30多万名。
1937年初,4万多名。
1945年4月七大时,121万名。
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的增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多次曲折。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大上说:“我们党有两次变小过,大起来又小了,大起来又小了。头一次,五万多党员剩下没有多少。后来一次,三十万党员也剩下没有多少。按比例说,头一次的损失还小些,五万多人剩下万把人,剩下了五分之一。后来三十万剩下不到三万,只有二万五千左右有组织的党员,还不到十分之一。现在又大起来了,小指头变成了拳头,今后不要再让它变小了。”
这样的大小变化,与中国共产党的经历有关。抗战之前,中国共产党有过蓬勃发展,也有过失误曲折。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数量变化,直观地反映了这个过程。
抗战期间,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旗帜,赢得了人心,也扩大了自身队伍,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直线增长,而且从1945年的七大开始,党员数量就没有再减少过。
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党员和党组织从秘密转为公开。基于党的事业、影响和掌握政权的地位,更多的民众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所以党的队伍一路发展壮大。虽然党也不断对自身进行过清理,但党员人数仍然呈现出有增无减之势。
1949年至1978年,党员数量是:
1949年底,449万名。
1956年八大时,1073万名。
1969年九大时,2200万名。
1973年十大时,2800万名。
1977年十一大时,3500多万名。
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
依靠这种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解放战争为例。1946年7月时,人民军队约127万人,而国民党军队约430万人,在军队数量、装备和战争资源等方面明显地占有优势。
到1947年7月,人民军队发展到195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1947年7月,毛泽东提出计划用五年时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同蒋介石斗争的问题。实际上,最后只用了3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完成了。
依靠这种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以“一五”计划为例。新中国构画的第一张蓝图,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政权的期待和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望。
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这样巨大的建设投资,是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无法企及的。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填补了重工业建设的很多空白,初步改变了旧中国工业过于集中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开始形成了工业布局的新框架。
纵观1949年以来的经济总量:1952年是679亿元;1956年突破1千亿元人民币。1978年的3645亿元。
中国共产党的规模和力量不断扩大,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不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就利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等形式,组织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其中,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在苏兆征、林伟民等领导下,克服港英当局的种种阻挠和破坏,坚持罢工56天,最终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直接同帝国主义势力进行的有组织的较量。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其他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其他许多红军部队。在各革命根据地,党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开始学到治国安邦的本领,培养了执政能力,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造就了一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成为以后党在全国执政和领导各族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预演。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大力倡导、促成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老百姓,推动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领导抗日军民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巩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造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特别是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建设工程。广大人民群众和军队官兵,以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创造了难以想象的奇迹,为奠定国家的工业和民生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1953—1956年建成的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汽车制造厂,是发展中国汽车制造的最早的标志性工程。为了建设一汽,中组部从全国各地抽调了150多名厅局级干部到筹备组从事领导工作,东北局调配了529名机关干部并从农村中挑选了一大批党员、团员及复员军人,使来到一汽参加建设的干部猛增到4000多人。
第一机械部抽调了全国一大批技术干部、技术工人和汽车行业的专家,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建工部从上海、大连、沈阳、北京、天津等地调来大批技术工人和能工巧匠。
几万名建设大军冒着东北的风霜雨雪,披星戴月,终于在1956年7月生产出了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发挥了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先驱的作用。
这些知识分子旗帜鲜明,为了自己的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将一生献给了中国革命,中国建设和中国人民。
而更多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公开言论中昧着良心欺骗别人,或者对所谈论的东西一无所知却厚颜无耻地说得头头是道。
有外国学者说:“一个人之所以是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在言论中表现出了正直和责任。”
哲学家罗素和科学家爱因斯坦共同发表呼吁废止战争的宣言,并将其副本分送给美、苏、中、英、法、加6国首脑,“据非常可靠的权威人士说,现在能制造出的核弹,威力要比炸毁广岛的大2500倍。……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要是你们不能这样做,那么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险。”88岁时,罗素参加了核裁军群众大会并发表演说,与“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通过电视进行越洋对话;去世前两天,他还在公开谴责以色列对埃及的轰炸;
最近的和最好的例子是被称为“美国良心”的苏珊·桑塔格。“9·11”之后,她批评美国政府及各大媒体的片面报道和煽动反伊斯兰情绪;2001年5月9日,她在为她颁发“耶路撒冷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发表了题为《文字的良心》的演说,毫不客气地指斥以色列人对巴勒斯坦的野蛮行径,“除非以色列人停止移居巴勒斯坦土地,并尽快拆掉这些移居点和撤走集结在那里保护移居点的军队,否则这里不会有和平。”2004年5月23日,她在《纽约时报》发表长文《关于对他人的酷刑》,针对美军在伊拉克的虐囚丑闻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批评,将美国士兵与萨达姆的行刑队,甚至纳粹军队相提并论。
走资派改革开放后号称中国有史以来,这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多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知识分子最少的时代,一个亟需知识分子的时代。中国特色走资派政府内拥有教授、博导和各类专家(网上民间称砖家叫兽)头衔的人多如牛毛。
但是能够像毛泽东和董必武那样有着为了真理和良心信仰和坚持去做,可以和整个世界对撼的勇气的知识分子纵然有绝迹之问,却也已经到了凤毛麟角的地步。
中国特色走资派政府内的知识分子中的很多人颇像英国作家戴维·洛奇小说《小世界》中的大学教授一样四处参加学术会议、连篇累牍地出版泡沫专著以牟取名利,而对逼到眼前的关涉到最大多数群体利益的大问题视而不见,保持沉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便他们发出了一些嘀咕,也几乎没有被人听见。
曾经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那时,他们是比如今的明星更加明星的人物。今天,令人晕眩的市场经济又使他们中的大多数迅速回到边缘。而此刻,正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复辟资本主义时期面临着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最多问题,最需要中国知识分子在场和发出声音的时期。然而,你们是知识分子,你们也是最普通的公民,你们对国家的兴衰,对社会制度的弊端或完善,对国民的幸福或疾苦,都有一份不容推卸的责任。但是,就是推卸责任。忙着去为自己多赚钱,忙着为自己多争名,忙着找女人,忙着为自家自身的自私自利,那有时间管闲事。
《知识是为改变命运的》。《读书是为升官发财的》。四十多年来的教育宣传,每天都在说教下,潜移默化下几代人都已植入基因。知识分子们也只是听话而己。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种种危机弊端能够《不断完善》吗?资本主义是在《不断完善》吗?资本主义能够《不断完善》吗?《善》在哪里?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己经存在几百年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过渡在人类社会中经历了错中复杂且慢长时间,先由少数国家或地区再到全人类实现的。至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算起,己经过了大约300年。之所以经历如此之长的转换时间,正是因为,在开始交替的国家封建主义还有一定的生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腐朽的地步,如果封建主义已经高度发达,走到了尽头,那时将不可能再发生王朝复辟。由于新制度是在旧制度的薄弱环节突破的,在那里旧制度还有一定发展余地,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为复辟造成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过渡也是一样,所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共产党的几代人,或是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新制度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初生阶段由于本身的弱少,必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才能走向成熟和强大。这也使新制度在诞生初期不可能迅速成为与旧制度相抗衡的力量,尽而很快代替旧制度,在新制度出现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旧制度中的统治阶级仍占据着时代的中心位置。但是,由于新的社会制度代表着社会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无限生命力,因而尽管它诞生后会历尽艰辛,但终究会战胜旧制度。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实行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轨,这典型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在战胜国王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一直到168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稳定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6年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过了86年,中间交织着进步和反动、共和和帝制、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内战和外战、征服外国和投降外国,尤其动荡不宁。
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讲,从建立到成熟大体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资产阶级革命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需要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可想而知,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资本主义制度在诞生的过程中,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反复的斗争,但在当时是比封建制度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方向,所以它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
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制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斗争和反复,但它是代表当代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方向的,所以它最终也必将战胜现在还貌似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整个人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那么,资本主义能够《不断完善》吗?事实是:资本主义在许多发达国家导致了贫富两极之间的财富差距,这个贫富差距的衡量指标是基尼系数。有些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美国的情况尤其明显。美国最贫穷的人实际收入没有增长,而处于顶层的超级富豪收入每年增长约 6%。世界上最富有的亿万富翁几乎都生活在美国,他们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而与此同时,自世纪之交以来,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仅仅略有上升。
贫富差距的影响可能超过一些政客和企业精英愿意相信的程度。在《绝望之死和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当前形态的资本主义正在摧毁工人阶级许多人的生活。书中写道,“在过去二十年里,因自杀、吸毒过量和酗酒导致的绝望死亡人数急剧上升,现在每年夺去数十万美国人的生命”。
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更加深了这些问题。这场金融危机是由过度放松管制引发的,对发达国家劳工阶层的打击尤其严重。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第一任主任理查德·科德雷 表示,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对大银行的救助引发了不满,“助长了我们在过去十年中目睹的……政治两极化的兴起”。
自由民主制度目前可能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放眼全球,公民正在以更强的政治力度挑战现有资本主义规范。
例如,纽约长岛大学政治学教授J·帕特利斯·麦克谢利在智利观察到这种变化。她说: “社会动员始于 2019 年 10 月地铁票价的上涨,引发了广泛的抗议活动,吸引了 100多 万人参加示威活动。”
“智利的社会运动暴露了愤懑不满的深层根源:根深蒂固且日益严重的不平等、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以及这个世界上最新的自由主义国家之一的极端私有化。”
法国兴起的“黄背心”运动最初的导火线是通勤者燃料成本上涨,但迅速扩大到类似于智利的社会怨怼、生活成本上涨、日益加剧的不平等,以及敦促政府不再无视普通市民需求等诉求。
在美国,催生特朗普主义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由经济不平等和意识形态推动的。在那些因全球化而沦为输家的选民中,特朗普政府更封闭的贸易政策赢得了广泛的政治支持,包括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对进口到中国、印度、巴西和阿根廷的商品和服务征收报复性关税。甚至连欧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等美国的传统盟友也未能幸免,成为这一议程所针对的目标。
在全球贸易的长期利益和全球化导致的低工资或失业对社区造成的短期损害,经济无法完全脱离求职、经济适用房、教育、医疗保健和清洁环境等大多数人的需求。正如智利、黄背心和特朗普主义运动所显示的那样,许多人要求改变现有制度,以满足这些需求,而不仅仅是谋求更多私人利益。
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把政治经济学视为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
资本主义原始阶段,也被称为古典资本主义阶段。主要特点是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对内以“跑马圈地”等手段,把大量农民从对土地的依附关系中驱赶出来变为产业工人,也把大量土地资源释放出来用于工业发展。对外主要是扩张殖民地,进行资源掠夺。
《资本论》把生产要素分为资本和劳动两大类。当时,土地以外的机器等资本的发育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和劳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开了资本主义的“秘密”和规律。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本家主要利润来源就是通过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资等手段榨取剩余价值,出现了大量血汗工厂。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寡头和垄断,对外进行野蛮侵略和掠夺,获取超额利润。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大航海以来第一次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就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展开争夺,帝国主义内部的矛盾斗争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对内剥削,对外侵略,这就是原始资本主义阶段,也是野蛮资本主义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资本主义进入改良的社会民主资本主义阶段。时间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一直延续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涌现,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资本主义改良主要有三大动因:
一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革命。资本主义的野蛮生长导致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矛盾积累深化,出现了巴黎公社运动以及层出不穷的工人阶级抗争。
二是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要让人民去参加战争,当战争炮灰,就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战争结束后还不得不帮助他们重返社会,以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外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从外部给资本主义形成了强大改革压力。
第三个阶段是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其主要标志是撒切尔夫人在英国、里根在美国分别执政,开启了美欧宏观政策调整的新时期。供给学派、货币主义等理论流派兴起,减税、放松管制、减少政府开支成为政策主流,并形成了所谓“华盛顿共识”。大家都批评那时的政策是“劫贫济富”,即试图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同时减税、放开管制。
里根政府实行了大幅削减个人所得税和公司税的政策,但由于福利制度多有刚性,这为后来的高赤字、高债务问题埋下了伏笔。撒切尔夫人上台后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打压工会,打破工会在当时英国社会对政治权力的牢固控制。从那之后,英国的工会虽然还存在,但作为一股政治势力,开始走向衰落。德国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对社会福利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实行改革,政治生态开始右转。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苏东剧变后特别是苏联解体为十多个小国家之后,失去了前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和美欧资本主义阵营的抗衡,美欧资本主义一家独大。虽然,俄罗斯与中国梦想加入西方美欧资本主义阵营中,但美欧资本主义阵营不接受,反而作为假想敌人来对待,造成各地战争不断,社会右倾化,贪富差距拉大,各种危机频发,物价上涨,低层人怨气四起,而资本更自私自利化。
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物极必反。首先,全球发生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但真正的、深层次的、全面系统性的危机出现在约10年之后,经济全球化本身从根本上遭遇质疑和挑战,出现了所谓的“反全球化”“逆全球化”“脱钩”“平行体系”等论调,并迅速向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层面渗透、扩散,逐渐成为新的主流和政治正确。
技术进步推动收入、财富分配变化。世界经济经历过产业升级过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按照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生产要素就是土地、劳动、资本,不包括技术因素。但是技术的进步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业态和增长的动力都发生了变化,技术作为一个独立变量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受其影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劳动在一次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在发达国家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财富创造方式发生重要改变。当代资本主义正在从金融资本主义为其最主要的特征,向金融资本和技术精英共同主导转变,掌握技术且能够搭建平台者成为造富最为迅速的一个人群。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遍应用,劳动与价值创造日益脱节,增长与就业日益脱节,财富分配中的不均等也会日益严重,这将导致社会分化继续并加速发展。
经济全球化。全球化早期的货物贸易带动了生产开始在全球布局,这意味着生产要素在全球配置,定价不再由一国决定。近年西方发达国家纷纷试图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手段,将通货膨胀率提高到接近但不超过2%,但始终无法实现。这是全球化使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在全球延伸,全球产业转移推动全球就业和财富转移的一个反映。
产业工人队伍萎缩。产业工人和工会在西方政党政治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但随着全球化产业转移,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产业工人队伍萎缩,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
传统制造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工人在流水线工作,组织纪律性较强,工会的覆盖面广,为其政治组织和动员能力提供了强大的基础。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萎缩,产业工人数量减少,服务业从业人员大都分散工作,组织纪律性较弱。这意味着低收入群体的政治组织能力和政治动员能力大大削弱,难以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形成和发挥统一的力量,也难以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权益。而那些资产阶级政党、政客们,也因此能够公然无视这一群体的利益和诉求,而不需为此付出代价。
曾经,美国民主党的群众基础是工人和基层民众,共和党的拥护者则为大商人、大资本家。如今这一格局已被颠覆。以失业中年白人为代表的底层民众是特朗普和共和党在选举中最大、最稳固的基本盘,“高大上”的华尔街精英群体反而成为民主党的拥护者。美国新一届总统拜登无论在其竞选还是执政纲领中均将为美中产阶级服务、重塑美中产阶级、扩大中产阶级群体作为核心政策目标。民主党认识到,中产阶级是其群众基础和权力来源,如果这个群体不断削弱,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民主党就无法有效执政,也无法在今后的选举中保住执政地位。
资本主义能够《不断完善》吗?资本主义能够《不断完善》吗?资本主义能够《不断完善》吗?
《人类残杀》自从人类分化为阶级以来就己存在。
只不过《掌权的杀人者》不说而己。又或是以“合法“的由头装婊子。
《被杀者》反抗,在古代就被说成是“大逆不道“。在现代社会就被说成是”恐怖分子“。而”恐怖分子“就是在现代社会中被指“罪孽深重,严重破坏固有秩序的行为“,带有贬义色彩。那么,《掌权的杀人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人类残杀》。
《固有秩序》就是《掌权的杀人者》是合法的。《我》要剥削压迫残杀《你》是合法的。《反抗》《造反》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恐怖分子“。
《马克思主义》只是将这人类历史的本质说出来而己。
即:“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但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完备的表现。
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有人责备我们共产党人,说我们消灭个人挣得的、自己劳动得来的财产,要消灭构成个人的一切自由、活动和独立的基础的财产。
好一个劳动得来的、自己挣得的、自己赚来的财产!你们说的是资产阶级财产出现以前的那种小资产阶级、小农的财产吗?那种财产用不着我们去消灭,工业的发展已经把它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消灭它。“
又说:“你们说的是现代的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吧?
但是,难道雇佣劳动,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殖的财产。现今的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让我们来看看这种对立的两个方面吧。
做一个资本家,这就是说,他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地位。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
因此,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
因此,把资本变为公共的、属于社会全体成员的财产,这并不是把个人财产变为社会财产。这里所改变的只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它将失掉它的阶级性质。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因此,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而资产阶级却把消灭这种关系说成是消灭个性和自由!说对了。的确,正是要消灭资产者的个性、独立性和自由。
在现今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谓自由就是自由贸易,自由买卖。
但是,买卖一消失,自由买卖也就会消失。关于自由买卖的言论,也像我们的资产阶级的其他一切关于自由的大话一样,仅仅对于不自由的买卖来说,对于中世纪被奴役的市民来说,才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共产主义要消灭买卖、消灭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本身这一点来说,却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要消灭私有制,你们就惊慌起来。但是,在你们的现存社会里,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被消灭了;这种私有制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可见,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
总而言之,你们责备我们,是说我们要消灭你们的那种所有制。的确,我们是要这样做的。“
共产主义是《共产》资本家的《产》吗?还有更恶毒的说:《共产主义》不但要《共》资本家的《产》,还要《杀》资本家。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煽动仇恨和制造恐怖。
《资本家》是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人》。
《占有生产资料》的是《人》。《人》赤条条来去,何为一出身就是《资本家》的?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谁是《资本家》的人一直在变换,没有《共产》时,企业公司倒闭了,就不是《资本家》了。何来要《共》这个资本家的《产》?!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祖上有钱的可以成为资本家,低层的少数工人农民及其后代過到好机会时,也可以成为资本家,也可以成为资本家后又变为《打工仔》。
《占有生产资料》的《人》是在不同时期变换着的,而不是永生永世一陈不变的。就是历史上的皇帝所《占有生产资料》在换代时全部《共产》了。怎么说?谁《共》了谁的《产》?那时还没有马列主义学说,还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一说。财产都带到棺材里去吗?
《共产主义》《马列主义》。《共产党宣言》开篇就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反对的是这些权贵。
《共产党宣言》又说:“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
《共产党宣传》最后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消灭私有制》让生产资料人人都有份即《公有》。当然包括原有的资本家和权贵。对于原有的资本家来说这是一个阵痛时期,过了这一关后原有的资本家们子女们就不是资本家了,和普通百姓一样了。这叫人人平等,人人有人权,公平。
《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
《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
《共产主义》的早期是《社会主义》时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就没有什么《资本家》,谁《共》了谁的《产》?更何况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之后就没有《资本家》的称号了。
《共产党宣传》中说的《消灭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为所有人拥有,而不是少数人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