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六千里征服

(2023-09-03 05:41:55) 下一个

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六千里征服

 

 

《征服》,那英演唱的歌曲。刀郎是不是该翻唱《征服》。从新彊,二万六千里,到达抗州市,翻唱《征服》。《征服》歌词:

终于你找到一个方式分出了胜负
输赢的代价是彼此粉身碎骨
外表健康的你心里伤痕无数
顽强的我是这场战役的俘虏
就这样被你征服
切断了所有退路
我的心情是坚固
我的决定是糊涂
就这样被你征服
喝下你藏好的毒
我的剧情已落幕
我的爱恨已入土
终于我明白两人要的是一个结束
所有的辩解都让对方以为是企图
放一把火烧掉你送我的礼物
却浇不熄我胸口灼热的愤怒
就这样被你征服
切断了所有退路
我的心情是坚固
我的决定是糊涂
就这样被你征服
喝下你藏好的毒
我的剧情已落幕.......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就以诗言志,热情赞颂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时常提及这段艰险壮阔的经历,采取多种方法,以长征精神鼓舞和教育广大党员和群众。在毛泽东的倡导、推动下,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注入强大的动力,历久弥新地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中。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等率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胜利结束。在迎来这一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等诗句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毛泽东主席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写下著名的《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6年1月26日(农历正月初三),毛泽东主席率军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抵达清涧县袁家沟一带,随后修整了16天。

当时正好天降大雪,万里雪飘,千里冰封,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黄河上下,顿失滔滔。

久居江南的毛泽东主席面对如此壮丽的北国风光,壮志凌云,激情澎湃,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两首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

感情奔放,意境壮美,胸襟豪迈,睥睨六合,气雄万古,思接千载,洞悉未来,震撼云霄,傲视古今,言有尽而意无穷。

毛泽东主席以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他对这片壮丽河山的热爱,更坚定了革命胜利的信心,为之后的革命历程,吹响了号角。

毛泽东在瓦窑堡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长征及长征精神。他用一句话就形象概括了长征的意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毛泽东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长征:“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个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工农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中国工农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蒋介石国民党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还分析长征胜利的原因:“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1936年10月美国记者斯诺到陕北访问毛泽东时,就提出了“红军为什么能克服千难万险走完二万五千里”的问题。毛泽东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第一是因为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是因为苏维埃人民基本干部的伟大的技巧、英勇、坚决和几乎是超人的忍耐力和革命的热忱”。还说:“许多,许多优秀的同志,许多献身于革命的人,都在一个宗旨下工作,造成了红军和苏维埃运动,而他们和那些未来的同志,将要领导革命到最后胜利”。

毛泽东长征中创作的多首诗词,是红军长征光辉历程的艺术再现,也是伟大长征精神的诗意表达。到陕北后,毛泽东一改过去写诗很少示人的习惯,在一些场合朗诵自己的《七律·长征》。

1936年10月,他为斯诺亲笔抄下这首诗。后来,斯诺将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讲述和《七律.长征》收入他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名为《西行漫记》)中,长征和长征精神广为世人所知。

毛泽东还一直关心、培养和重用长征中走过来的干部战士,把对长征精神的倡导落到更实处。他曾指示:“凡属同意党的纲领政策而工作中表现积极的分子,不念其社会关系如何,均应广泛地吸收入党,尤其是陕甘支队及二十五军经过长征斗争的指战员,应更宽广地吸收入党”“凡属经过长征的分子,一律免除候补期”。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全党全军充分认识到长征和长征精神的伟大,从过去反“围剿”失利的心理阴影中走出,增强了迎接新历史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而国民党从一党私利出发,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持犹疑、摇摆态度。不少国人对中国共产党知之甚少或抱有偏见,对中国抗战怀着或一味悲观或盲目乐观的情绪,“亡国论”“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到处流传。

这时,毛泽东把长征精神与抗日救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宣传长征精神,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污蔑攻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作用。1939年5月,他在西北青年救国会举行的模范青年授奖大会上说:“共产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忍饥挨饿去打日本帝国主义。从前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五十天没有饭吃,吃树皮,这只有共产党能做到,别人是做不到的。我们共产党员‘吃树皮’,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则‘刮地皮’。所以把共产党搞掉了,中国就不妙。大家要拥护共产党,全国老百姓也要拥护共产党。相反,那些反共的、发国难财的、吃摩擦饭的坏家伙,应该统统清除掉。”

在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高举北上抗日旗帜,自觉承担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毛泽东以救国救民的长征精神激励人们,特别是青年,投身抗战,英勇斗争,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1939年12月,他在延安各界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红军同志完成了这么伟大的长征,学生同志在北平发动了这样伟大的救亡运动,两者都是为解放民族和解放人民而斗争,其直接意义都是推动抗日战争。”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两首长征诗词《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广为流传。不仅在一些书报上发表,还被谱成歌曲,在敌后根据地广为传唱。“红军不怕远征难”、“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长征精神给予广大抗日军民极大鼓舞。1941年牺牲的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生前就写有一首《和毛主席长征诗》,表达他坚定乐观的革命精神。毛泽东的长征诗词还对于团结民主人士共同抗战产生积极影响。1938年11月,毛泽东为来延安的爱国民主人士、“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及夫人题写《清平乐.六盘山》,使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形象为更多人所了解。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主席等人进驻延安。在延安,毛泽东主席和广大将士、边区人民,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胜利。

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1939年以来,由于日本侵略军进行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再加上国民党顽固派实施经济封锁,以及连年遭受自然灾荒。

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中央红军的供给濒于断绝。

这是抗战期间根据地最为艰难的时刻,边区陷入没粮吃、没衣穿、没被盖、没经费的困境。

1939年2月,为了解决这个困难,毛泽东主席召开生产动员大会,号召陕甘宁边区军民“自己动手,生产自给”,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参加生产运动。

1941年初,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奉命开进南泥湾地区,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实行“屯田政策”。

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且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指战员自己动手建窑洞、搭帐篷、挖野菜、制农具,逐步解决了吃住和生产资料问题。

这就是著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故事。

陕甘宁边区顿时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陕北百姓生活明显提高。

《二万六千里征服》:刀郎《罗刹海市》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河水流过苟苟营,苟苟营当家的杈杆儿 唤作马户,十里花场有浑名。她两耳傍肩三孔鼻,未曾开言先转腚。每一日蹲窝里 把蛋来卧,老粉嘴儿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那马户不知道他 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它 是一只鸡。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生儿维特根斯坦。他言说马户驴又鸟鸡,到底那马户是驴 还是驴是又鸟鸡,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个鸡是驴 那个驴是鸡。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二万六千里征服》加上外援名人的助力,击倒了由一群坏人掌控赚钱的资本集团。这是一个好的开头。看走资派资本家还能疯狂多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