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

(2021-09-08 12:10:17) 下一个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

 

《人民》是毛泽东生平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政治概念,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作为一个特定内容的政治概念,有一个提出及其演进的历史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涵。1926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运用系统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文章开篇就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毛泽东在文章结尾综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除了敌人外,  其余都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导致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时毛泽东根据新的政治形势,适时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这一时期的“人民”概念的范畴包括一切坚持抗战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1935年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个意义,是在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里原来就包括了的,因为工人、农民占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但是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又说:“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这里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这以后,毛泽东开始大量使用“人民”这一概念。

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解放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再次发生变化。这时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这一时期“人民”概念是指反美反蒋的一切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所谓人民大众,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及其所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压迫和损害的民族资产阶级,而以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劳动阶级为主体。”

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说,由参加这个革命的人们所组成的统一战线是十分广大的,这里包括了工人、农民、独立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从地主阶级分裂出来的一部分开明绅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民大众。”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原来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已经不复存在。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毛泽东的“人民”概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政治概念,其内涵是指一切能够促进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其中,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民”的核心,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人民”的争取对象。体现了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立场,表现出毛泽东对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把握。毛泽东在使用“人民”这一概念时,总是联系当时的政治形势,以明确政治任务,划分革命的敌人与朋友,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毛泽东的这个“人民”概念的政治性来源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近代中国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旧社会尚未完全解体,新社会还未完全建成,阶级分化尚未彻底完成。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加之革命迭起、战争频繁,使得政策的制定不能不注意社会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因此,这里划分“人民”概念的一个主要标准便是当时人们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这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这概念的本质特征。毛泽东的人民观与同一时期的人们的政治立场与政治态度有关,表现在是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视角对整个中国社会作出的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政党,自然是主张阶级斗争的,并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目标奋斗的。而要进行革命斗争,就必须使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分辨谁是敌人和谁是朋友,如此才能有效地进行社会动员,才能取得工人农民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以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指出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广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这突出体现在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典概括:“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随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工农红军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由于资本家地主阶级的众多代理人渗入中国共产党,  工农革命胜利后住了大房子掌了大权不想继续为人民服务了,  毛泽东察觉后又带领工农进行第二次革命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由于人生自然规律的影响毛泽东逝世后二次革命没有成功胜利。而当走资派们篡权上台后立即否是文革取消阶级斗争学说,  为的就是让工人农民弄不清楚“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搞混"人民"这个概念后让工人下岗解散了工人阶级这个领导队伍,  同时又解散了组织起来的农民组织人民公社,  重新回到一盘散沙的时代。让下岗工人流浪的农民工认资本家是养活的主人, 走资派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喝嫖赌了。

毛泽东说:“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人民之说, 在政客口中的人民是支持他的这一部分选民。而毛泽东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按照阶级分析的角度来看,毛泽东始终把工农看做是人民的核心。毛泽东主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密切结合。这突出表现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对“人民”的范畴的界定上。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为社会主要矛盾不同,革命的性质和动力也随之改变。例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是指一切能够促进革命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级、阶层及其社会团体。因此它的范围极其广泛,涵盖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具体地说,它不仅包括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工农群众,还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个意义,是在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里原来就包括了的,因为工人、农民占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在后来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更是鲜明地指出:“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概念的范畴极其广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相伴而生。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不得不把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结合起来。因此,不仅无产阶级,其他社会各阶级也卷入了革命的潮流。另一方面,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要想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也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对比,进而取得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在政治上的一个集中表现则是皇权的终结与民权的提升。而在此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构建是促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毛泽东提出“人民”概念有一个历史过程。从五四时期的“民众”、“平民”,到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人民”,毛泽东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最终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人民”概念。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坚持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民”的核心要素;同时作为一名深植于中国实际的革命家,毛泽东同时也灵活地根据中国国情与政治形势,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当做“人民”的争取对象。这说明毛泽东的“人民”概念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时也有灵活的政治性。

作为毛泽东生平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人民”概念是毛泽东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正是基于“人民”概念,毛泽东构建了一整套人民理念,如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等。因此,“人民”概念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领袖们依靠孙中山的国民党,  孙中山逝世后共产的领袖又想依靠蒋介石的国民党,  遭到蒋介石国民党右派大屠杀大清除后的中国共产党领袖又依靠共产国际,  渗遭错误指挥失败后又依靠苏共政府,  但苏共政府也是靠不住的。自从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概念的认识后才一步步走向胜利。在中国这样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除了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科学的理论指导,还需要高度的理论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正确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概念的科学构建与灵活运用就是这其中一个典范。

“人民”概念提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构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核心概念之一。“人民”概念高度概括了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鲜明地表达了党的服务宗旨,如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人民”概念科学划分了敌我界限,为党的实际革命斗争提供了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无不是正确分清了革命的敌人与朋友这一首要问题。反之,革命遇到挫折、遭遇失败,无不是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

毛泽东说:“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因此,承担中国革命任务的主体除了产业工人,还需要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地带的力量。换言之,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人民”不仅包括先进的工人阶级,还包括人数众多的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总之,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主题,人民是中国革命的主体。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中的“人民”概念的广泛使用是近代中国以来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的表现,也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haiwaiyouzi 回复 悄悄话 毛主席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为了人民的幸福 !毛打的江山也是让人民来当家作主 !毛是劳动人民的大救星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