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华盛顿家的黑奴有多少?
转载《纽约时报》:黑奴捕手华盛顿
作者: 埃里卡·邓巴
美国特拉华大学副教授,研究黑人史
今天(二月十六日)是美国的总统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段逸史:1778年,华盛顿写下名言——“摆脱黑奴制”,但从未实践。20年后,当他把一个女奴作为礼物送给孙女时,这位22岁的女奴逃走了,此后一直受到探子们的追捕,一直到华盛顿临死之时。
将这篇文章转载如下:
2月16日,汽车和床垫打出促销牌,标志着美国迎来了又一个总统日,而二月又是黑人历史月,它提醒所有美国人牢记共同的历史。1926年,非裔历史学家卡特·G·伍德森围绕着亚伯拉罕·林肯和废奴主义活动家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诞辰日举办了“黑人历史周”纪念活动。如今,二月已经成为一个充满冲突和矛盾的时刻,我们一面进行总统庆典,一面纪念被边缘化的黑人历史。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比起“黑人大救星”这种高大的头衔,林肯在终结奴隶制中真正扮演的角色其实更加微妙。而与林肯相比,我们花了更久的时间才终于拨开樱桃树和假牙等诸多奇闻趣事,了解乔治·华盛顿蓄奴的真相。
当华盛顿11岁那年,他从父亲的遗产中继承了10名奴隶。此后,他继续购买奴隶——其中有直接从奴隶市场购买的,也有在旁系亲属死亡后收购过来的。1759年,在富有的寡妇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嫁给华盛顿之后,他们豢养奴役的人数达到了顶峰。华盛顿的新妻子为弗农山庄带来了80多名奴隶。在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夕,有将近150个灵魂被算作华盛顿夫妇的私有财产。
1789年,华盛顿成为美国首任总统,这名成为总统的种植园主不但准许黑奴制度的存在,自己也使用了大量的奴隶。为了维持自己的财富、生活方式和名声,华盛顿需要奴隶们为他劳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华盛顿也曾漫不经心地尝试过脱离吃人的奴隶制。1778年,他写下名言——“摆脱黑奴制(to get quit of negroes)”,但他从未将话语付诸实践。
在华盛顿的两届总统任期中,他全家先搬到纽约,后来又迁至费城。尽管当时美国北方的奴隶制已经在稳步衰败中,但华盛顿一家认为离开奴隶他们就活不下去。刚落户费城,华盛顿就遭遇了在当地蓄奴的第一个麻烦——宾夕法尼亚州1780年颁布的《废奴渐进法案》。
该法案开始逐步废除奴隶制度,规定年满28周岁的奴隶将不再受奴隶主的束缚。根据法律规定,任何无主的奴隶一旦进入宾夕法尼亚州,并在该州居住超过六个月,便可自动解除奴役获得自由。这条法案给新总统带来了问题。
为了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并避免受到公众监督,华盛顿想出了一条精明的对策。每隔半年,总统的奴隶们将被领回弗农山庄,或由华盛顿夫人带出宾夕法尼亚州兜一圈。也就是说,华盛顿家族每过半年就将蓄奴的天数清零一次。1791年,在写给自己个人秘书托比亚斯·李尔的信件中,总统先生显得神神秘秘,他写道:“我要求你严守秘密,不得让除了你和华盛顿夫人以外的任何人知晓这些情绪以及这条建议。”
在接下去的岁月里,华盛顿继续支持蓄奴政策,保护奴隶主用来换取黑人生命的金钱不受损失。 1793年,华盛顿签署了首条《逃奴追缉法案》,允许任何州逮捕、审讯逃亡的奴隶,并将他们归还原主。任何人一旦被发现窝藏奴隶或协助奴隶逃亡,将面临500美元的罚款并可能遭到监禁。
华盛顿行事低调,几乎功德圆满地干完两届任期,没有因蓄奴惹出大麻烦。不过,1796年5月的一个晚上, 22岁的女奴翁娜·嘉吉偷偷溜出了位于费城的总统宅邸。15岁时,她被选中与华盛顿家族一同北上,她也是与总统全家生活在一起的9名奴隶之一。翁娜·嘉吉是第一夫人的第一丫鬟;负责打理玛莎·华盛顿的私人事务。
当嘉吉知道玛莎·华盛顿计划把她作为结婚礼物送给新婚的孙女时,她决定逃离总统府。嘉吉从费城逃到新罕布什尔州的朴次茅斯市。这个城市有360名自由的黑人,几乎没有奴隶。嘉吉刚到朴茨茅斯不过数月,便嫁给了自由的黑人水手杰克·斯坦斯,并为他生下了三个孩子。嘉吉和她的后代不得不提防奴隶捕手,因为他们虽然像自由人一样生活,但在法律上仍是玛莎·华盛顿的个人财产。
华盛顿和他的探子们追捕了三年,曾委派朋友、官员和亲属去寻找嘉吉并将她捉拿回来。直到华盛顿去世前的12周,他仍在积极追拿嘉吉。但在密友的帮助下,嘉吉最终躲开了奴隶捕手的黑手。
乔治·华盛顿死于1799年12月14日。在他去世时,弗农山庄的318名奴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列在总统名下。华盛顿曾立下遗嘱,要求在他妻子去世后解放在他个人名下的奴隶。他终于在死的时候完成了生前一直不愿做的事情。华盛顿之所以立下这样的遗嘱,恐怕也是因为他没有亲生子女继承自己的遗产,使这个艰难的决定变得容易了许多。玛莎·华盛顿活到了1802年,她死时将自己所有的“人员财产”留给了自己的继承人。她没有解放任何一名奴隶。
当有记者问嘉吉是否后悔逃离总统府时,她回答道:“不,我自由了,并且我相信,通过这次逃脱,我已成为神的孩子。” 翁娜·嘉吉死于1848年2月25日。在纪念黑人历史的二月,她赢得了人们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