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经常有一种感觉,感觉时间不是在不声不响的流逝,而是呼啸着从耳边一扫而过,打着响指,带着嘲笑的面容,扯着一头乱蓬蓬的长发,一闪就不见了。但那嘲弄的眼神却让人过目不忘,好像在说:如果你不珍惜我,我就让你老得比别人更快一些。衰老其实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离终点越近,让我们能感受到幸福的时间就越少了。还有三个星期,2022年就要过去了。坐下来仔细想想,年初定的计划都完成了吗?
1.妈妈的职责
当然我现阶段的生活重点一定是陪伴和教育熊二。熊二正值青春期,生活,思想,学习,打golf,每一样对他来说都很重要。照顾熊二的生活,引导他的思想,督促他的学习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除此之外陪熊二打golf也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每天早上一小时,下午三四个小时的练球时间从无间断,其中还包括每周两次的体能训练和golf课。另外,周末带熊二参加大量的golf比赛也是我责无旁贷的任务。好在熊二今年大有长进,不仅打进了TTC资格赛,而且在TTC第一场正式比赛中就取得了第七名,拿到了延长到2023年底的TTC资格,这对一个14岁的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同时熊二还在AJGA的著次比赛中获取了20个Stars,让他在JGS2026年龄组的排名挤进了前100,这是我们在年初给熊二定的今年的目标。
2.读书
今年读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太高,主要是以娱乐休闲为主。年轻时没读过什么武侠小说,到了中年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向朋友借了一套《射雕英雄传》,可惜捏着鼻子也只读了少一半。对这样的长篇故事会式的经典名著,我只有一种读后感:它不是我的菜。
除了《射雕英雄传》,还看了几部通俗小说。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李洱的《应物兄》,贾平凹的《山本》,叶广芩的《状元媒》。这几部长篇小说比较起来,我最喜欢《状元媒》,因为作者叶广芩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满族后裔。《状元媒》以她自己父母婚姻的为引线,描写的满族大家庭里的生活琐事让我读起来感到格外的亲切。
将近年末的时候,我开始看美国最知名的科幻小说家亚瑟·查尔斯·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这部科幻大作一共有四部:《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在这部宏篇巨著中,作者讲述外星人以留下黑色方碑为手段,指引着人类不断追寻它们的脚步,但人类却又似乎永远也找不到这些神灵一般的外星人。这部科幻小说可以说是极少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类为视角,但却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看待世界,宇宙,未来的科幻著作,而它的伟大价值也正在于此。刘慈欣曾说自己的科幻小说《三体》就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的模仿。
除了读书,我还选学了一期吴军的《阅读与写作》课50讲。也算是在写作上的一次自我进修吧。
3.绘画
今年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绘画上,年初曾许愿想要卖掉一幅作品,没想到居然在上个月也做到了。从2020年春天开始学画,到现在两年半有余了,从基础素描到进阶油画,也算是在绘画上完成了一个基础学习的过程。明年准备进入自由创作阶段,主要以印象派风景和古典人物为主。
(卖掉的是这幅)
4.其他
舞蹈以芭蕾舞为主,足尖课已经坚持了一年有余,现在终于可以穿着足尖鞋跳舞了。Golf的进步不大,虽然跟在熊二屁股后头也没少打少练,但成绩仍然保持在八字头,居高不下。博客写的不多,但日记从未间断,也算是笔耕不辍了吧。唯有时常困扰我的人际关系仍然没有什么起色,虽然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但丢失了一个知己,如何与人相处仍然让我头疼。
2022年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回头看看过去的这三百多天,我感觉最让人欣慰的不是我自己在这一年里的成长与收获,而是我爱的人仍然还在我的身边。何为幸福?唯此无疑了!我的2022是幸福的一年!
年少时为了生存,自学过一点画画。当时也有个机会往专业分向发展。但那时能找到的是一本前苏联的绘画教材,辛辛苦苦边修理地球边自习,逐渐意识到自己没有绘画方面天分(思维已被束缚)。正好当时有另外一个上学机会,就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画画。现在看来,做业余爱好挺好。
感谢您跟博主这些专业人士的观点和评述,让我们这些外行在看电影和欣赏画作的时候能领略导演和画者所表达的更深刻的东西,听您这么谈,在想是要重看一遍花样年华。艺术家之间的彼此欣赏和深度解读,是对艺术创作的尊重。
感谢分享。
最近刚看完一本书:《欧罗巴一千年》(Centuries of Change), 写欧洲从1000到2000十个世纪的变化和进步。
作者认为15世纪玻璃镜的推广普及和19世纪发明的摄影,对欧洲社会进步功不可没。玻璃镜让人们第一次能看清自己形象,并开始“用不同方式思考他自己, 把自己看作独一无二的存在,”推动了个人主义, 也推动了肖像画繁荣。
19世纪发明的摄影术,和印刷的大面积使用,让人们可以更方便,更真实的记录自己,记录生活和社会现实, 看见战争,看见远方。
绘画最初的主要功能,就是记录。从古人类的岩洞壁画,古埃及神庙和金字塔内的绘画(今天出发去看看),到帝王贵妇肖像,记录是主要目的。摄影的出现,基本取代了绘画的记录功能,也逼迫推动绘画变革,从写实向印象抽象等多种画派发展转变, 其功能目的也从记录转为表达。
摄影发明后一两百年,也没原地踏步。各种新技术技巧(包括新材料、后期编辑等)层出不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摄影大师,以他们独特的视角,不仅为我们留下了时代记录,也启发我们通过他们的眼睛去思考。
电影的出现发展,离不开高超的摄影。一部好电影,必须有好摄影。摄影师也以自己的视觉风格, 为电影留下印记。张艺谋是学摄影出身,他的电影就有他色彩豪华艳丽的标记。他导演的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也是如此。我觉得其背后,还是俄罗斯写实主义的影响。
最近英国“Sight and Sound”杂志把王家卫《花样年华》评为100部最伟大电影第五名。早就买了这部电影碟片,最近找出来看了,确实不错,名至实归,很有味道。《花样年华》的摄影也非常讲究,构图色彩均有特色,许多画面堪称佳作,值得收藏。
看你跟博主的聊天,这才应该是真正的文学城!
也同意你对冷军的看法。那只是技巧。是区分画匠级别的高低。
不同意对摄影的看法。摄影也有大家和大众的区分。差别也在眼界。
补充一点,所有大师的画作,不论什么画派(包括抽象派),都美。 乔姆斯基说语言有表面层次和深层层次。人(尤其是儿童)能学不同语言,是因为有universal grammar。我觉得人类的审美也是,存在深层次的, 共通的审美结构。或在基因里。音乐也如是。后天的环境和努力会导致个体变化,个体看到的和表述方式不同,但深层结构不变。
但这些画家当时都超前了些,大都又穷又苦。也有又叫好又叫座的,如毕加索达利克里姆特等。
还是那句话,清菜罗卜,各有所爱。学画和欣赏画,自己开心喜欢就好。
说的好,画画是主观意识主导表现,自己开心就好。
是的,国内80年代起有不少具有国际视野眼界的青年画家,如曾梵志,周春芽,张晓刚等。不过还是觉得新一代也受中国传统和俄罗斯写实主义影响,没有太大突破。近朱者赤,看来还是要在一定环境融入沁润,如康定斯基、常玉、赵无极、吴冠中等。毕加索也是。对21世纪新崛起的画家比较孤陋寡闻,如有好的请推荐推荐。
清菜萝卜,各有所爱。绘画美术是高度个人主观意识爱好导向的艺术。比如有人喜欢买了你的高尔夫球场画,而你可能认为其他画更好。而且人会变。我个人也从最初喜欢欣赏俄罗斯写实主义(如列宾苏里科夫),到现在更喜欢梵高米罗马蒂斯毕加索达利高更康定斯基波拉克欧姬芙沃霍尔等人。国内人喜欢常玉吴冠中韩美林林风眠黄永玉等。
学画人到画家,都一直要处理应对“眼高手低”到“手高眼低”的问题和挑战。到了后面,除了技巧材料的束缚,更多是看眼界想象力创造力。我自己觉得,画画有几个层次:
1. 我画我所见
2. 我画我所忆
3. 我画我所思
4. 我画我所梦
5. 我画我所狂
顺便说说我对国内绘画的一点了解看法。好像你参加的绘画网课是国内的或国内出来的老师办的。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从50年代徐悲鸿打压刘海粟林风眠吴冠中起,国内美术界独尊前苏联的写实主义,搞得一家独大,国内几十年不知画画除了写实,还有印象,立体,超现实,抽象等画法,培养出来的靳商谊陈陈逸飞罗中立何多苓陈丹青王沂东冷军等莫不如是。80年代起陈丹青罗中立何多苓等试图变异其画法,但思维已固定,跳不出去了。
当然,如果你主要是想认识结交一些朋友,或学学撩撩帅哥老师,那又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