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和看景

个人观察评论以及转贴一些比较又价值的文章。
正文

女人的电影和男人的电影

(2016-12-01 14:50:02) 下一个

《七月与安生》是一个关于女人的电影。两个女孩从小到大纠缠,虽然彼此的家境,外表,人生期待都不同,但彼此都在对方那里获得了自己没有的东西:七月从安生那里获得的是关于自由和勇气的想象,就像《卧虎藏龙》里章子怡演的小龙从张震演的小虎那里获得放荡不羁的回应,而安生从七月那里获得自己没有的家庭温暖。但这种友谊的紧张在于双方地位不对等,有时候像是强势一方在施舍给弱势一方。不吵架还好,一吵架就麻烦了。

因为不对等和自卑,安生是会把家明让给七月的,虽然家明内心肯定是被七月吸引更多,因为七月的那种“坏孩子”的离经叛道在电影的叙事里是一种强大的魅力,对同性和对异性都一样。

因为这个故事框架是一个女性电影,所以家明这个男性形象无可避免的苍白无味,除了校园帅哥这种脸谱化形象,基本上是个空壳,一个符号。不知道电影是不是刻意把他塑造成一个摸棱俩可,性格含糊的渣男形象,但效果基本上注定是个渣男了。中国电影里,只要一强调女性之间的缠斗关系,就虚化男性,最厉害的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鬼魅一般的老爷。其实,真能如《金瓶梅》那样,把男人,女人都写透写活,才算厉害。

帅哥其实是个渣男这个叙事,对于编剧来说,可能是很过瘾的。两人中死了一个,俗得可以,其实除了催泪以外,没有很大价值。

同样讲女性之间的情感依赖,我觉得还是《雪花和密扇》更精彩。也有成长,有隔阂,有谅解,但故事和表演都更克制,内敛,简练,老练,而且女性的共同经验里有更多的内涵,比如婚姻,比如缠足。《七月与安生》还是一个少女电影,《雪花和密扇》算是一个真正女人的电影。李冰冰和全智贤的表演,和这两位也是完全不同的路数。

不过我更喜欢看男性视角和男性体验的电影,因为女性电影太过于喜欢把男性脸谱化。杨德昌的《一一》就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男人电影。一个中年男人看似开个公司,其实生活处处危机,生意不顺,母亲重病,老婆崩溃,旧情人出现,女儿情窦初开,儿子懵懵懂懂。印象最深的镜头,是焦虑迷茫的NJ 按照医嘱要和昏迷的母亲说话,但到了母亲面前,一句也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说什么,不是因为没有可说的,而是生活实在太千疮百孔了。

日本的Shall We Dance 也是这种感觉。中年中产男人精神空虚,百无聊赖,把情感寄托在地铁上一晃而过的舞蹈班,最终一切都是泡影,反正电影最终要把他塞回老婆和女儿身边。

男孩成长电影也不少,侯孝贤的《恋恋风尘》最有味道。一切都是平平淡淡,最后莫名其妙就被甩了。被甩了,也就成长成了男人,在两个女人之间犹豫,就成了渣男。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也是关于成长,但这个成长没有甩,只有靠血腥和暴力来结尾。那个男孩扛着被彻底砸烂的自行车,鼻青脸肿地走在北京街头,不知道该去哪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