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看过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失孤介杜绝宁国府”那一回的读者,无不对惜春的心冷口冷心狠意狠感到心凉。当惜春看到自己的贴身丫头入画被抄出些男人用的物品,她吓得不容入画辩解,不但执意要让凤姐带走入画了她走,还主动检举后门上的张妈以求避祸自保。即使在解释清楚那些违禁品不过都是贾珍赏给入画哥哥的东西后,大家都不在意了,她这个亲主子却依然执意要撵跟了几年的入画出去。同探春维护下属和迎春的泪眼道别相比,年幼的惜春对现实的逃避让人觉得寒心。
为何朱慈照要这样写?这就要从“入画”的名字入手了,“入画”其实指代的是红楼梦中描写的所有人物,包括作者----宝玉、妙玉、宝琴、巧姐和惜春----在内的所有角色。不是惜春不愿意留“入画”,而是她只是作画的画外人,虽然她是红楼梦的执笔者,可她只不过是历史的记录者,她什么也改变不了,她就连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做不到!
红楼梦一开篇就说了此书要倒着看!
在第五回里,四皇子朱慈照将探春的判词放在第四位,这本该是他的位置!前八十回里,四皇子对探春描写的最为细致,用墨最多,在朱慈照心中他最想学习的人是探春----郑成功,可是命不由己,形势比人强,最终入画了的四皇子只能是个“不管事”的惜春。
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第一句就明示读者宁国府的惜春知晓荣国府的三春的好景不长;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中的偈语“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以及宝琴的《西江月。柳絮》:“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无不是朱慈照的心酸总结:荣国府三春都是亡于东风(满清),而惜春不是,惜春只是旁观的作画人存史者。
惜春的 “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意思是说:不下狠心断绝尘世间的感情牵绊,便不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惜春的冷情,正是对应后文宝玉的绝情出家。第二十回里宝玉说:“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正是朱慈照自陈心迹:他想做到如惜春、宝玉这样的绝情绝义,看空一切,好做一个不再痛苦的自由自在的人!可是他割舍不了,他丢弃不下,他最终还是还俗了,寄身于红尘浊世中,用他的血与泪为人间存记一段家亡国灭的真历史!
再明确细化一下红楼梦中的贾府“三春”。
薛宝琴的《西江月》说:“三春事业付东风, 明月梅花一梦。”
三春到底指的是谁?
其实只要看惜春的判词就明白了。
惜春的判词写得清楚:“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将那三春看破”。
原来“三春”指的是荣国府的三春!
----元春指代的民间抗清义士
----迎春指代的南明四帝一监国
----探春指代的孤悬海外台湾的郑成功
----而来自宁国府的惜春朱慈炤只是旁观者!
四姑娘惜春,也就是作者四皇子朱慈炤因为看到复明无望所以出家,曾寄希望于彻悟以解脱痛苦。才会记取当时的无可奈何,才会写下《虚花悟》中的感触:“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香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惜春和宝玉都是出家前的朱慈炤,一男一女,互相对照相互补充,从而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出朱慈炤在出家前的经历。所以第五回里有宝玉抵临“黑水迷津”,后才有惜春出家,故而朱慈炤特意在《佛前海灯》中写惜春是“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正是为了照应前文的宝玉的“黑水迷津”。“黑水”亦是暗喻满清,“大光明”又藏朱明之本性,前后呼应,字字玄机,朱慈照用心良苦啊!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