骰子的博客

要么闹腾!要么安静!!随心情而定!!!
正文

究竟谁是精英-精英的迷思

(2018-12-26 23:14:20) 下一个

究竟谁是精英-精英的迷思

原创作者 骰子

 

 

大数据时代和自媒体平台的结合,给了草根成为精英的机会,同时也终结了一些传统精英的生涯。

 

1)谁是精英

下列人物可视为精英(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暂时不在讨论之列)

掌握一定权利,但不是最终决策者。

不同层级统治集团的关键成员。

能直接(存在于权利核心)或间接(智囊成员和学者)影响决策者。

知名企业家、商贾、财富贵族。

媒体、网络、专业领域撰稿人。

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但独立于以上描述的个体。

 

上述人物的影响力按排序递减。他们也可以被称作【权利精英】

 

(影视、文学、艺术类的从业人员可以称作精英吗?如果他们的作品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引发了社会变革,他们可以被称作【社会精英】)

 

2)精英的分类

根据专业功能,我把他们分为理念型和数据型。一种擅长理念的解读和规范,另一种专注数据的分析和使用,实际运作两者相辅相成。

 

3)精英的时效

精英的时效在西方民主国家取决于决策者的立场改变和社会需求的转向。如果坚持固有立场,不做调整改变,必然被弃用。但也有固执己见,不趋炎附势的人,问题是能否承受相应的成本和代价。

 

4)精英的式微

网络和媒体的全方位渗透,使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越来越难以生存。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和无远弗届,让一些使用传统方法积累意见素材的人很快被超越和抛弃。如今的社会喜欢吃快餐,没人有耐心等,精雕细琢已难已获取关注,而坚持立场有时会被看做迂腐。

 

5)谁是潜在的精英

一类是有创意、有能量,不落窠臼。另一种是达观、睿智、深谋远虑。这两种人的特点是都具有独立人格和意识,他们的问题是伯乐和时机。

 

6)谁有能力挑战精英

这个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问题。只要体制开放言论自由的管道,无论是草根还是持不同理念者都有机会。想挑战精英的一定大有人在,问题的关键是管道是否通畅和来去自由,这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以及精英们是否敢于或有意愿和你交流并接受挑战。

 

7)精英的退场机制-暨精英治国的利与弊

民主国家是以精英轮换的方式治国,部分精英随政权更换同进退,好处是避免了权利无限膨胀,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发展和改变的效率及动力。

专制体制可以避免上述现象,但它的弊端有时却是灾难性的。如果决策失当或错误频生,又缺乏有效地调整和制约机制,导致的破坏往往无法弥补。而且,中国的精英几乎是终生制,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8)如何避免被精英误导

一方面由于我们的浅薄和过分依赖权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懒惰和不求上进,这就给精英提供了操控我们的机会和条件。如果我们没有那么睿智,避免被误导的方法就是不预设立场,不做某些意见领袖的粉丝,也就是说,不要只听一家之言。

 

9)让精英知道我们不会讨好你

精英们最担心的不是你反对他们的立场,而是怀疑他们的立场,尤其是怀疑他们的动机。因为他们要竭尽全力让你相信他们是在替你发声,他们是在保护你的利益。这不光反映在他们对大众的立场,也反映在他们提供意见给决策者时的考量。

 

10)如何培养精英

欧美的教育强调培养独立人格和精神,但能不能成为精英并不完全取决于教育。精英意识的启蒙有些来自家庭,有些来自社会历练。而正统教育有可能扼杀精英意识。在中国,教育往往强调继承,很少鼓励革新和创造,这种环境和体制下产生的所谓精英,不过是统治者或者传统意志的代言人。精英必须被挑战,必须长存危机意识。不挑战精英,哪儿来精英代换。精英就是要不断地被淘汰、置换,否则,会变成一潭死水。

 

11)精英和粉丝的关系

这种结合是疯狂的,但基础却是脆弱的。讨好粉丝的精英只考虑个人利益,追捧精英的粉丝也常常迷失方向。而有粉丝情结的精英,应该自动退出专业舞台。这种所谓的精英,应该呆在娱乐界。

 

12)精英的堕落和无奈

在专制体制下,精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堕落,要么逃避。所谓堕落,是不再发出自己的声音,或成为御用。所谓逃避,是远离是非中心,做些不痛不痒的研究。如果想沉潜等待时机,那就要看你的耐力和运气了。

 

13)精英心态(只讨论中国)

每个独立的个体几乎都有精英情结,这种心态和人们追求成功的意愿不谋而合。于是,获取精英资格便成了一些人的奋斗目标。如果我们放眼中国的精英市场,除了学术领域、竞技舞台需要扎扎实实的硬件指标,其余的怎么判定却是个棘手的难题。企业家、商贾的指标是财富,但知识分子却从未把他们当精英看待。精英心态实际上是一种病态,是一种担心自己不被人群和社会承认的恐惧症。如果以软件论英雄,指标的设定难以统一,文人相轻就体现了精英称谓的脆弱。持不同观点,有时变成了否定你精英地位的手段。精英即互相排斥,也互相依存。论点的不同,有时会形成鼎足之势,这就给了各路人马发挥露脸的机会,谁上谁下有时就会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知识界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观念,学术地位决定你的精英等级,但这种等级在大数据时代显得相当模糊。除了自然科学和竞技体育要靠硬指标说话,其它行业的一些做法却常常让人无法认同。大佬和精英们照样制造垃圾,而具有超前意识和出色才华的新手却会被刻意封杀。这种现象在文学艺术类领域中司空见惯。于是就有了学霸、文霸的称呼。

 

最后的结论:我们不必迷信精英,也不必看精英的脸子。即使我的小伙伴已经成为行业的掌门,我也从未把他们看做精英。今天不像古代,大数据时代使得竞争公开而明晰,人人都有可能跻身精英行列。但如果你真想成为精英,也要先看看自己的家底,再评估一下自己的脑袋。如果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或许可以放胆一搏。不过你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总是认为你比别人差一点,有时候差这一点,你可能这辈子都赶不上。中国人最爱说的是谁谁谁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比我怎样怎样。但人们好像只记得奥林匹克冠军,第二名以后谁还会在意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骰子的博客’:哈哈,现代伯乐垄断市场,不然选不出千里马也是有风险的。
骰子的博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以前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现在是千里马若无财礼和人脉,伯乐假装没看见!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骰子的博客’:当今的中国我等在外久了缺乏研究,不过想来经济发展若此,13亿人中真的精英也是不少。有个误区就是老把精英定位到权贵达人上面,固然他们中有些人不负精英之名,但仍有很多默默无名埋头实干的能人干才。若以看得见的成就为准,曹雪芹、梵高在他们有生之时都穷愁潦倒,而其实他们的艺术才能早已让他们成为人类的精华。很多人只是缺乏机遇而埋没。所以不要小看天下人。
骰子的博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失败的教育,培养了一批缺乏公民意识的权力“精英”,造就了一些以国家名义掠夺资源的蛀虫。
骰子的博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谢留言!

精英的说法源自法国,是中世纪末期开始到文艺复兴时期常使用的词汇。
当今的中国既没有精神贵族,也没有权贵,权力阶层从未形成过精神贵族,财富集团更谈不上了。
精英一词,不过是适用流行说法。
骰子的博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喜清静' 的评论 :

哈哈 知足吧!能混成伪精英已经不错了。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记得中国文革后的前两三届入校的大学生,八十年代初毕业时,大多数人被分配到了部委各级部门,最不怠记的进了省厅局部门或留校任教。当时那帮毕业生很牛B呀!一个个好像都预感自己就是未来部长们,厅局长的不二人选。一步跨入了精英阶层。当时的社会也是这样的,把那几批大学生捧上了天。在校的学生看着他们一个个气宇轩昂的离开了学校,既为他们高兴也为自己未来的去向担忧。
其实后来,这批精英,除了做学问的教书育人的一些有善果,相当一部分人不小心掉进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醬缸里染得不是红了反而黑了。目前中国的社会土壤里,还不可能孵化出能敢于创新,迎接挑战,不趋炎附势,能引领潮流的精英。
ARooibosTe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喜清静’ 评论:在西方理工硕士慱士充其量只是精英的垫脚石。别歇气,咱们梦可继续做,说不定那天就上房顶了哈~~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个很好的题目。帖子说的“权利精英”差不多是权贵,又排除“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是想要自定义精英的意思。那至少得先厘清“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是怎么回事。

其实Elite与中文“精英”意思不等同。Elite原指贵族或上层阶级,后来资本主义发展,资本阶层顺理成章地进入Elite。由于资本竞争的关系,Elite的地位也不再固定。又由于对于社会的重要作用,专业人士也被纳入到Elite,虽然他们不一定拥有权势或财富。

中文精英原指事物的精华,最宝贵最美好的东西。这让使用精英在指代人的时候有了美与善的含义在内。因此精英概念应该是对社会发展有正面作用的人,对人类有价值的人。

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别,百度百科里使用“精英阶层”来表达Elite,用集体名词来回避对于个人的价值判断。但这也无济于事,精英阶层的一员不是精英么?很多有钱有势的人渣都成了精英,这是对这个美好名词的亵渎。但是由于翻译和使用上已经滥觞,精英这个词已迅速贬值。

其实政客就是政客,富人就是富人,偏要用精英来涂脂抹粉干什么。是不是人类的精华要看你做出来的事情好坏。
喜清静 回复 悄悄话 原来一直是个伪精英,郁闷中!
喜清静 回复 悄悄话 我还以为只要拿了博士学位,就能混进精英的队伍了呢。按你这定义,好像没搞科研的什么事儿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