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的心声

我多么期望有一天,我们的民族能够把自由、民主和人权大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而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个人资料
加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怎样吃糰子:对科学研究的启示

(2017-02-01 07:05:31) 下一个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在大陆一个偏僻小县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每逢有新官上任或同事外调,便少不了集体去饭店吃一顿解解馋,费用平摊,称之为“打平伙”。当时食品相当匮乏,最重头的一道菜只是糰子而已。糰子是当地人的叫法,其实就是猪肉丸子。把炸好的糰子放到滚开的汤里烩一下,随即就上桌了。

糰子虽平常,吃起来却有学问。装着糰子的大海碗刚端上桌,工人师傅们喊着“来来来”,就把筷子伸了过去。我也夹起一个糰子,才咬了一口便烫得眉头直皱。一位工人师傅见了我的窘相,开导我说:“吃糰子要不怕烫。”说话间,一大海碗的糰子如风卷残云,被一扫而空。按说每人能摊到四个糰子,可是我只吃到两个,那位不怕烫的师傅吃到五个,而最高纪录竟是七个。

席后,创纪录的师傅向我传授了吃糰子经。他说:“要吃得多,光是不怕烫还不够,要嘴里吃着一个,筷子上夹着一个,眼睛再盯着一个。”事情过去了四十多年,可是我一直不曾忘记这位师傅吃糰子的“再教育”。吃一个、夹一个、盯一个,这个道理岂止只适用于吃糰子?譬如下棋,一般人只能看出一、两步棋,能看出三、四步棋已经算得是好手了,而大师们据说能看出十步开外的棋局发展。

科学研究又何尝不是如此?初出茅庐的研究者,往往习惯于直线式、单打一地从事一项研究,实验中遇到难点就反复地试;实验完了再写论文,思路卡住了也硬着头皮往下写。直到一项研究全部完成,才开始考虑下一项研究。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固然可嘉,但与只是吃糰子不怕烫有什么分别?

有经验的科学家不是如此。一项研究尚在进行,一篇论文尚在撰写,他们已经在考虑与计划新的研究和论文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科学研究中遇到一时难以克服的困难,不妨暂且放一放,让头脑冷却一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的思路和灵感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涌现,许多科学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其二,科学研究发展很快,同行间的竞争也很激烈。经常策划新研究,有助于科学家及时留意本门学科的新动向,使自己的研究始终处于发展的前沿。

生活中有些事虽然细小,仔细回味却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吃一个、夹一个、盯一个的吃糰子经就是一例。

(图片取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加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阿留' 的评论 : 这位工人师傅怎么会知道“吃一个,夹一个,盯一个”的,我就不清楚了。谢谢评论!
阿留 回复 悄悄话 加成兄好文!“吃一个,夹一个,盯一个”,好像是刘伯承打仗的原则。这位师傅没准是刘邓大军复员的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