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5)
2018 (197)
2019 (155)
2024 (1)
无论是谁都必须“吃喝拉撒睡”,五件事中就有两件与厕所相关。古往今来,如厕之事看似难登大雅之堂,实则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1970年代末,中国的国门乍开,能出国者寥若晨星。笔者一位同事有幸到了趟美国,大家问她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出乎众人预料,她竟说是厕所。她盛赞美国的厕所明亮、干净,不但有洗手池和肥皂液,还有烘干机。当时多数中国人认为厕所就该是脏的臭的,不脏不臭还成其为厕所吗?这位女士的高论,让我们这些未出过国的“土包子”听得一楞一楞的。她最后总结道:“吃喝拉撒睡乃基本生理需要,既然吃喝可以享受,为什么拉撒就不该享受?”在思想尚未解放的当年,这个见解称得上发聋振聩。
厕纸免费提供
几年后我来到美国,体会到那位同事的话果然不虚。最使我惊讶的是,美国厕所竟免费提供厕纸。这种卷筒厕纸的纤维很短,遇水即散,因此不会堵塞马桶。反观中国大陆,人们自带各种各样的纸张如厕,弄得下水道三天两头堵塞。才来美国时我少见多怪,把免费厕纸作为奇闻告诉亲朋好友。其实老美是吃小亏占大便宜,提供厕纸固然要花些小钱,却免去了马桶堵塞的大麻烦。
美国的厕纸免费,就有了趣事。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期间,我站在报告厅门口,看见即将演讲的那位科学家进门。他向我打个招呼,就匆匆走向讲台。我突然发觉他屁股后面拖着一条白色带子,如同新娘的婚纱,在地上拖了足有五米长!不少学者诧异地望着,他却浑然不觉。我以为这是行为艺术,再想想不对:他是位严肃学者,不可能在国际会议上玩这一套。我急忙上前喊停了他,只见他屁股后面拖着的,竟是厕纸!原来,他赶在演讲之前如厕,匆忙间竟把卷筒厕纸栓到皮带上。厕纸在他屁股后面一路展开,差点拖到讲台上闹国际笑话。科学家亦是凡人,偶尔有点让人忍俊不禁的糗事,也在所难免。
没有蹲式马桶
抽水马桶曾经入选为一千年间最能改善人类生活的发明之一。马桶分坐式与蹲式两种式样,各有优缺点。对于健康人群,蹲式如厕有助排便。不过对老人、病人、孕妇和残障者来说,长时间蹲着比较困难,还是坐式如厕为宜。
我在美国见过的抽水马桶都是坐式的,这可能与人种特点有关。白种人与黑种人擅长奔跑,但柔韧性与灵活技巧性较黄种人差,而蹲式如厕恰恰对身体的灵活性与平衡性有较高要求。不少美国人蹲不下去,或蹲不长久;要他们蹲着如厕就是活受罪。中国则是坐式与蹲式马桶并存,南方多用坐式,北方多用蹲式。南方人多半不习惯蹲式马桶,觉得蹲着累,样子难看,活像炼“蛤蟆功”。反之,北方人多半不习惯坐式马桶,觉得许多人屁股贴过的马桶圈,自己再去贴实在恶心。
习惯了蹲式马桶的中国人来美国,自然不习惯坐式马桶。于是乎有些中国人如厕,竟用双脚蹲在马桶圈上,弄得满是脚印。这不仅对后来者不礼貌,更有甚者将马桶踩塌犯了众怒。这个问题其实容易解决:美国厕所大都免费提供马桶圈垫纸,就挂在马桶后上方,把它铺开,再把中间的椭圆形垂到水里。如厕后冲水,整张垫纸就被冲进马桶。如果实在不想坐着如厕,那就采用半蹲姿势悬空如厕吧,只是会比较累。
我在中国南方与北方都住过,对两种马桶都适应。有次我搭乘美国航班,经过东京转机时突然内急。我急忙跑到厕所,见已有二、三十个美国人排队。情急之下,我发现五个厕位只有四个在用,剩下那个一直空着,不时有老美走去拉开门看,摇摇头又退回来。我实在不能再等,就去一探究竟。不看则已,一看大喜,原来那是蹲式马桶,怪不得老美见了就摇头。没想到自己早年炼就的“蛤蟆功”,在紧急关头帮了大忙。
(图片取自网络)
我是断断不会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