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清晨5时,游轮缓缓驶入斯德哥尔摩水域。头天晚间看表演时,似乎听到船长说清晨会经过一片美景。当时地理不熟,没有听清地名,但是“清晨”,“美丽”这两个关键词还是应该有把握的。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态,我特别于4点半钟起床,带着摄像机,直奔顶楼甲板。果然,一扫平日大海苍茫,空无一物的枯燥乏味,在船舷的两边以及前方散列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绿色岛屿,远近相间,星罗棋布,犹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我急忙赶回房间唤醒还在酣睡中的家人以共赏此良晨美景。
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群岛(Stockholm archipelago),它位于斯德哥尔摩外海,是游轮进入斯德哥尔摩的必经之路,由两万四千个岛屿构成,是波罗的海第二大岛屿群(最大的位于芬兰)。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不知在这如诗如画的“千岛湖”中航行了多久,终于在船的前方,一个美丽的大都市跃入眼帘,这就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它位于瑞典中东部,处在玛拉兰湖和波罗的海海湾之间,是座水城,城区由相临近的14个大小岛屿组成,岛之间有桥相连。人口市区67万加上附近地区有170万人,是北欧最大的城市, 也是瑞典国内仅次于哥德堡的第二大海港。该城建于1252年,1436年正式成为首都。丹麦为了控制瑞典,曾多次占领该城。1523年瓦萨率领起义军赶走丹麦人,建立了瓦萨王朝,瑞典从此获得独立。17世纪随着瑞典的不断强大,城市也从老城的小岛上逐渐向南北扩大。18世纪, 一场大火使得城里的古老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此后重建以砖石建筑为主。
因为斯德哥尔摩是我们波罗的海之行的最后一站,我们决定选择一个特别的活动,为这次旅行画上完美的句点,于是“冰吧”(icebar),成为了我们当仁不让的首选。
冰吧位于Nordic Sea Hotel 的地下室里,由著名的冰雕旅馆(ICEHOTEL)提供。虽然没有到过ICEHOTEL,但是很早就听闻在瑞典北部,靠近北极的地方,有一个完全采用冰块修筑的旅馆,冰雕玉砌,如梦似幻。每年12月建成开张,次年4月随着冰雪的融化而关门大吉。但是正因如此,冰雕旅馆每一年的设计都新颖别致,不同以往,因此吸引了无数的住店客。也许是在络绎不绝的游人中嗅得商机,也许是为了满足大家对于冰雕旅馆的好奇,该旅馆陆续在世界上的几个大城市开办了永久性冰吧,斯德哥尔摩便是其中的一处。
进去之前,每人必须穿上这一身由冰吧提供特制的厚棉衣和棉手套,从头到脚包裹起来。
据说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个永久性冰吧,常年保持在-5℃(23℉),其建筑所需的冰块均来源于靠近北极的托纳河,由冰雕旅馆负责采集运送至此。
墙是冰砌的,桌椅是冰做的,就连盛酒的杯子都是冰,真可谓名副其实的“寒冰洞”。举目四望,晶莹剔透,冰清玉洁。酒吧的服务员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们:“冰制酒杯的最大好处是用后不必清洗,直接从水槽扔掉。”
冰吧的内部由名师设计,冰墙上雕刻着图画,还题写着名言:“盲目地效仿别人,等于是浪费自己。”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何苦捧心学西施。不知冰吧这一创举,是不是来源于这句名言的启示。
虽然寒冷,但是新奇的体检让人兴奋,更何况冰杯里的鸡尾酒掺入了不少伏特加,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们兴致勃勃地玩到导游下了逐客令。
走出冰吧, 我们来到斯德哥尔摩老城 (Gamla Stran), 这里不仅有古老的王宫,而且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中世纪的建筑。鹅卵石铺就的路面,带有尖塔的教堂,朴实的民居,以及弯弯曲曲迷宫一般狭窄的街道,不禁使我想起故乡江安的老城来了。一样的石板街,一样的鹅卵石,伴随着童年的我,走过许多难忘的时光。
正午时分,王室广场上传来雄壮的军乐声。我们立即奔往围观的人群,欣赏起一场十分壮观的皇家卫兵的换岗仪式。
广场上站列着三支队伍,其中穿蓝,黑色军服的是皇家卫队(照片左边),而身穿白色礼服的是军乐队。
蓝队在军乐声中踏着整齐的步伐离去。银色的头盔闪闪发亮,引人注目。
黑队留守。
瑞典的小帅哥,一身英气。最爱的还是他那顶头盔,威风凛凛。
两队换岗完毕之后,军乐队绕场行进一周。就在我们以为他们也会像蓝队一样,挥师而去的时候,没想到军乐队却突然转身折回,站在广场的另一端继续表演。旅行处处有惊喜,这真是令我们喜出望外。
瑞典的换岗仪式会持续一小时,后半段全是声势浩大的军乐表演,在雄壮的军队进行曲之间,穿插有轻快抒情的旋律,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绝对过瘾。
看出来了吗,站在前列,身配绶带的乐队指挥,居然是位巾帼英雄。
在这雄壮的音乐声中,我们的波罗的海之旅画上了完美的句点。诗人说“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时光匆匆留不住,记忆却封存了所有的欢乐,令我们常常回味,日久弥新。
附录
如果错过了斯德哥尔摩群岛(Stockholm archipelago)的清晨之旅,不用气恼,因为下午游轮会经同一路线出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