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校华西以及那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三个月的华西大学干部补习班结束,经过教育部的数理化统一考试后,我被分配到华西大学医学院。尽管我在三个月的学习期间,专心致志攻读数理化课程,考试也很顺利。满以为应该可以分配进入工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引以为傲的工程师,投身于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建设事业。然而,事与愿违。1952 年 8 月初的一天清晨,当我们补习班乙班的夏牧民和雷文高两位同学向我宣布留校学医这一分配结果时,我简直难以置信,犹如晴天霹雳,将我满腔热情一下子打入谷底。两人看我脸色不对,立即围过来耐心开导。雷文高说他本人以及大部分乙班的学员都被分配到重庆俄文专科学校学习俄语。甲班里很多成绩较好的学员如林万和、彭高槐、葉奇明等都被分配到华西大学医学院。据说,这是因为主办干部补习班的大学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选择成绩好的学员入学本校。我的学习成绩好,再加上我本来就已经在军区卫生学校学习医助专业,因而被录取到医学院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作医师也是为人民服务,和工程师一样地光荣。听他们这样一说,我也就感到豁然开朗,安心地接受学医的分配了。
初秋的太阳照在办公楼画栋雕梁的顶楼屋檐上,显得熠熠生辉。我按照大学教务处的通知上午 9 点钟来报到,走近办公楼,就看见门前的走廊上和石梯上以及两边的草坪上都是身穿军装,或者灰色干部服装的补习班学员。他们都是从全省,全国各个大学干部补习班毕业学员中通过统一考试后,经过华西大学录取的新生。我快步走到石梯上,和认识的一些原来甲班学员打招呼。很快,就由教务处的一个干部宣布所有新生的专业分班。我和另外 8 位学员被分配到医疗系五年制本科(医本五),这是当时最长的大学学制了。其他大部分由干部补习班录取进入华西大学医科或牙科的学员都分配到三年制的专科,包括原来和我从川南军区卫校来华西大学补习班的林万和、余福海等,林万和就读五官(眼耳鼻喉科)专修班,余福海则进入口腔专修班。我当时非常羡慕他们,只读 3 年大学就可以参加工作了。然而,我却需要读 5 年。在当年我16 岁的感觉里,5 年是一段极为漫长的时光,不知何时才能熬出头。现在,到了老年,回首一望,我才认识到五年的大学生涯是多么的珍贵,稍纵即逝,每一天都写满青春的回忆和成长的足迹。
上图为我在1952年入学攻读医疗系五年制本科所拍的照片。身穿一件从皇城坝旧货商场买来的二手衣服,左胸部的夹克上戴有两枚徽章,上面是红底白字“华西大学”,下面是大学的解放纪念章“人民华大”。
医本五全部学生共有60名,除8名来自干部补习班外,其余都是从高中毕业
班报考录取来校的男女学生。女生较多,都住在女生院内,我们男生被分配到
男生第3宿舍,它位于华西大学校本部对面,两者之间隔着一条小天竺街。该宿
舍的三层楼上有很多小寝室,可供 2 人居住,这是过去时代大学生的生活模式。
我没有意愿去享受这种清静之乐,却选择和其他 5 个人同住在第3宿舍左边的八
角亭里。那间大寝室里沿窗安放着3张上下铺式样的木床,前面是宽大的玻璃
窗,窗外可以鸟瞰楼下的一大片绿草如茵的草坪,砖砌的围墙,成排的参天大
树,以及从树丛间显现出来的房顶和林间小径。每天清晨,迎着初升的朝阳,
传来清脆的鸟叫声,令人心旷神怡,更催人奋发努力,赶快起床去迎接新的一
天。
上图为四川医学院男生第3宿舍。可见八角亭建筑,三楼为我们6个男同学在一年级时合住的大寝室。(该图来源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华西川医)网:《“CS的孩子”记忆中的华西坝——来自加拿大的百年老照片》)
初秋的一个上午,全班 60 位男女同学在一间属于第4教学楼(原数理系,也就是我们干部补习班的教室)聚会,第一次见面,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及简单的经历。然后,就推荐班长,一个来自重庆的女生周云芳被大家选举为班长。她中等身材,圆圆的脸庞,白净的皮肤。说话的声音显得比较粗壮,谈话平稳自然,颇具号召力。她自始至终五年如一日担任班长,足见其非凡的管理能力。在 8 位来自干部补习班的学生里,包括 6 个来自军队和 2 个来自地方机关的干部。其中,有一个高个子的从军队转业的学生,芦苇,很像是一个作家的笔名。在显得有点长方的面庞上闪烁着一双明亮智慧的眼睛。他是安徽合肥人,典型的安徽口音,属于南下干部。他自我介绍说在部队的政治部搞宣传工作,曾经参加编写出版一些小报的工作。从后来的交往过程中,知道他擅长写作,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颇有造诣。他入学后不久,即参加大学的内部校刊的编辑工作,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入党了。他一直担负在我班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久,就担任医疗系学生支部书记。他性格开朗,很善于交际,在全班 60 个学生中,除了另外 2,3 个年龄较大的学生外,他益发显得老大成熟,是说话能作数的带头人。开课前的一天晚上,他组织班上的几个会乐器的男生演奏国歌,我也参加了这个临时乐队。他擅长拉京胡,我负责吹笛子。虽然这个临时凑合的小乐队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特别是演奏像国歌这么雄壮的乐曲,但却能够在那天晚上,别开生面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唤起大家的热情,为即将开始的人生新阶段------五年大学生涯拉开了帷幕。
上图为部分同班同学在化学楼(第2教学楼)前的拱桥上合影。
附注:大学时代由于条件所限,照片很少。文中许多插图来源于网络,对此,作者感谢照片的原作者及相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