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73)
2015 (69)
2016 (94)
2017 (69)
2018 (87)
2019 (81)
2020 (130)
2021 (119)
2022 (83)
2023 (83)
虽然是美国时间2016年7月27日,可现在已经是北京时间7月28日早上9点多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三点多。时间如梭,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写下点点回忆片段为的是纪念那段不寻常的日子。
那时我在天津已经工作了两年多。住宿舍楼三楼东北角。同屋的有两个队友小我不到一岁。记得那天天气特别的闷热,窗户打开没有一丝的风吹进来。外面是一条窄河,青蛙吵的厉害。四十年前连电风扇都不好找更别说空调。最怕热的我翻来覆去折腾到快12点才迷迷糊糊的睡了。然后就做梦,梦里好像自己坐在一个大摇篮里面摇啊晃啊,挺美:)恍惚中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突然醒了才感觉整个楼就是大摇篮晃动的厉害。我一下子对叫我的小姐妹们说:不好,地震了,快跑!话音未落就穿鞋去开房间的门。当时还没忘抓上被单因为来不及穿外面的运动短裤了 (因为天气热,三楼这边住的都是女生,很多人就是胸罩内裤)我还好穿着运动半袖和内裤。那也要有单子遮一下吧。等我到了门前试图开门的时候由于摇晃的太厉害门根本就打不开。身边的小队友问怎么办?我说开灯看一下,说着就去按开关因为房间里黑黑的。灯不亮停电了。这是我用双手使劲把门就拽开了。只见楼道内漆黑一片只听到人声看不见人影。因为我们在楼的最远端离楼梯口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摸摸索索往前走,楼还在晃。这是有人大叫了一下,原来楼道一个暖气片倒了砸到了一个队员的脚上。我们随着人流找到了楼梯口,一点一点往下走。由于人多可以说下楼是一步一步往下挪。这时抖动的大地休息了,我透过楼梯口的玻璃窗往北望,天际是灰红色像盖着一层雨雾混沌不清。每个人都有一个信念快快从楼里出去到外面的空场这样就可以远离危险。
慢慢地我们到了一楼,突然听到身边的一个队友说怎么办啊,我只穿了内衣啊。到一楼时住在二楼的男生也同时往外面走。难怪她不知道怎么办了。我赶紧把我手里的单子给她披上。随着人流我们都站到了楼外的空场上。天上飘着蒙蒙细雨,每个人都还在惊悸中。大地虽然不像刚才那么剧烈的摇晃,可还在微微的颤抖着。看着在雨中抱着双臂战抖的一些姐妹,我突然往楼里面跑,边跑边说我去给你们拿衣服。就这样我自己跑回了空无一人的宿舍楼。从自己的房间把能拿的衣服和被单都搜罗了一抱,正准备下楼的当口一次比较大的余震来了,整个楼又摇晃起来,我三步并作两步往楼门口跑,那速度训练时绝对没有。可惜没人给我计时,不然非破纪录不可。
早上听新闻才知道唐山发生强震,天津受到波及。宿舍楼是不能住了,就是没有倒也不敢住了。怎么办?搭临建棚。发现大震之后就是雨天。大家想办法找东西搭建临时住所。因为住在体工队,足球场的空地就成了见临建棚最好的地方。不知道是谁的主意,我们把两个足球门对上成了非常好的支撑架,忘了是教练还是谁找来了大块苫布搭在球门上面。我们小队员找材料搭临时的地铺,把房间里的被子和基本生活用具拿来。时间很快就到了傍晚时分。记得当时正和一个队友在足球场上拉东西,大地又开始第二次7级以上的强震。我站在地上不敢动一下。眼睛环顾四周,一是担心离球场不远的高高跳伞塔倒下,一是担心脚下的大地开裂。这些担心的事都没有发生,可是可是,对过南开大学主楼在晃动中有些撑不住了,随着一片黄色的尘雾那个小时候曾经爬上去看风景的顶楼轰然倒下。
1976年7月28日经历了两次7级以上地震,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这是南大主楼的照片。来自网络。地震损坏的是中间立柱部分。
除了28日这两次7级以上的地震,第三次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当年的是11月15日。那时我们都已搬回宿舍楼里,一切慢慢进入正轨。晚上9点多正在和教练说训练日记的事情,突然大地再次剧烈颤抖,整个楼又像风浪中的小船。我们再一次冒着寒风冲到外边。再一次被迫搬出宿舍楼。 整整一年多我们住在临建棚的时间比在宿舍楼的时间要长。训练也时断时续。一会儿在室外,一会儿在馆里。为了以防万一,训练馆的大门都是打开的。我们把一个酒瓶瓶口朝下放,如果瓶子倒了说明地震了,大家就赶紧往门外跑。那一年跑步速度都有提高,自己给自己造成的虚惊也不少。
讲点轻松的:住在用足球门搭建的棚子里面,用小小的手电筒照明,小姐妹们坐在一起聊天。想象若干年后我们会领着孙辈再来这里告诉他们:当年你奶奶经历了七级以上的大地震,住在足球场的临建棚里。一晃40年过去了,那时还不许谈恋爱年轻的我们真都到了做奶奶的年龄。
在唐山大地震40年纪念的日子里写下点点滴滴,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日子。
我一直以为亮亮妈比我小,看来要叫你一声姐姐了,我那时上小学,马上要升初中了。很高兴认了一位老乡:老乡好!有空到Asian-oversea.com看看,并请提宝贵意见。(我也不敢看《唐山大地震》。)
那时候整个华北,甚至西北都人心惶惶,自家搭建土造”地震棚“,住在旷野里,记忆犹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