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三遍《三国演义》,看过一遍电视剧,还看了不少品读《三国演义》的衍生书籍。
本来要求自己每年读一遍《三国演义》,但因为自2001年我就已经旅居英国,阴谋诡计用不上,所以就没有坚持下来。我因为喜欢研究中国历史,关心中国政治,更关心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和中国的发展,所以经常思考一些大的政治问题。我发现大国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布,剪,锤”的关系,比如中国是美国的克星,因为美国人惧怕中国整出人道灾难,中国如果崩溃了,中国难民成千万上亿奔向怒海,会成为国际灾难,所以美国怕中国;美国是俄国的克星,因为美国对俄国有军事和经济的绝对优势,而且两国又隔着两大洋,两国之间不接壤,没法直接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冲突对俄国也是无利可图;而俄国又是中国的克星,之所以俄国是中国的克星,因为俄国“乐见“中国发生人道灾难,和中国接壤,边境线漫长,俄国的扩张只能南下中国,在中国东北和西北的新疆都可大有作为,中国人如惹了俄国,俄国就敢直接动刀动枪,甚至曾打算动用核武器对中国进行核外科手术。虽然中国号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实在这三个国家中,中国最弱: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国和土面积世界第一,军事工业世界第二,俄国一旦同西方国家搞好关系,超越中国易如反掌。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最聪明的做法是维持这个三角关系,特别是和美国搞好关系,通过美国牵制俄国,而不是联合俄国和美国对着干。这个三角关系当然有强有弱,老大应该对自己的克星要毫不手软绝对不能给他发展壮大的机会,如有可能则坚决铲除。老二呢,则避免和老大争锋,要和老三搞好关系,通过老三去牵制老大,使得老大不把打击目标指向自己。老三则要谦虚低调,不要得罪老大,要韬光养晦,要善于利用老大的心理,不出头,引导老大同老二搞军备竞赛, 配合老大整老二,而不要中了老二的诡计,被老二当枪使。
我看过一本《品三国》,但觉得那本书的作者所品的都只是表面现象,都是技术层面的一些奇谋诡计,而非战略上的哲学思想,没有哲学思想,任何一个大国是走不远的,吹牛逼也是不能吹得长久的。
比如赤壁之战,诸葛亮要关羽守华容道,罗贯中本人大概也没有看出诸葛亮的真实意图,书中所说的是:“我夜观天象,曹操命不该绝“,所以派关羽放他一马。一些品读《三国》者对此所谈及的则是诸葛亮通过要关羽放曹操一马是为了收拾关羽,从而使刘备集团的骨干,特别是“敬君子不恤小人”的关羽对诸葛亮心服口服,服服贴贴,从此奠定军师一言九鼎的地位。还有的人考证是否真有其事。对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的态度是不问真伪,反正是演义,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析如果确有此事,那么当时的主要历史人物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对于诸葛亮放曹操我的理解是:刘备集团的势力最弱,当时是处于寄人篱下的境地,所以刘备为了自保必须联合东吴,而东吴因为惧怕曹操的征伐,抱着盟友多多益善的心态接纳刘备集团。魏蜀吴三国的关系,曹操集团是东吴的克星,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猛将如云,代表正统,所以东吴集团作为地方割据势力如与代表中央政府的曹操集团两两交锋,则东吴不论道义还是军事实力都与曹操相差甚远,必败无疑。而东吴则是刘备的克星,刘备兵微将寡,“头无斑片之瓦,足无立锥之地”。东吴与之联合已经是很抬举他们了,东吴连中央政府的号令都不遵从,根本也用不着“拿皇叔当干部”,那时东吴灭刘备也是易如反掌。而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乃当时圣上之“八杆子打的着”的皇叔,是以匡扶汉室,讨伐逆贼为口号的正宗皇亲,所以刘备集团反而在道义上是曹操集团的克星,对朝廷大臣和各地军阀有号召力,可以分化曹操统治基础,并可团结曹操的对立面形成反曹统一战线与曹操集团分庭抗礼。所以赤壁之战曹操一定不能死,曹操一死,孙权一旦做大,刘备必然完蛋。诸葛亮不能言明此事,故弄玄虚,用计使关羽义释曹操,同时借以降服关羽。
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是如此,只是对手司马懿同样是绝顶聪明,所以刘备死后,就是他们两个在演双簧。诸葛亮,曹丕和司马懿又是连环相克的三角关系。诸葛亮的空城计弹琴所部表达的信息是:“你把我搞死,曹丕接着就搞死你”。司马懿作为一个军事家,面对空城计,就算不知虚实,第一可以先把城围起来慢慢研究,第二可以派个敢死队冲一下一探虚实,断无不经交锋就慌张退兵的道理。
刘备的覆灭就是因为其所为违背了连环相克的定律,蜀国与东吴打是毫无悬念的必败。当然这也得怪孙权,东吴集团既然已将荆州夺回,已经达到战略目的,就应该给关羽留一条退路,或者抓到了,先是晓以大义,再把他给放了,以关羽的性格断不会死缠烂打。而把关羽给杀了就结了死嘠嗒,与蜀国的关系也就彻底完蛋了,这个平衡三角也就被打破了。
李自成逼死崇祯帝也是一招臭棋,李自成是崇祯的克星,崇祯为代表的大明朝是女真族的克星,而女真族则是李自成的农民军的克星。李自成吃亏也就是吃亏在没文化上了,还有身边尽是些没水平的(如周小平“周带鱼”一类)的无知无耻文人。一朝得势打入北京,兴奋过度,逞一时之快,完全乱了章法,先把自己克星的克星给整死了,也不想想把皇帝逼死了以后咋整?当然崇祯帝也有错,他应该和女真议和而专心对付李自成,同时迁都南京,或者至少把太子送往南京。
我认为自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以来,真正读懂三国的政治人物(历史人物)只有皇太极和红朝太祖毛主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位所代表的政治势力都是最弱的,但最后都能脱颖而出并一举夺得了天下。
国民党是日本人的克星,日本人是共产党的克星,而共产党是国民党的克星,在中国的地盘上国民党是老大,日本人是老二,共产党是老三。蒋介石所犯的错误是明知道共产党是他的克星,如蒋所言:“日本人把我们打败了我们还可以做亡国奴,共产党把我们打败了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大概意思),还要去搞国共合作,并且不顾一切和日本人死磕,使得共产党合法化,最终发展壮大,八年下来从两万人发展到百万人。而自己所领导的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短短三年就失去了整个中国大陆。所以我评价蒋介石:于国有功,于民有过,于党有罪!
日本人也是作死,拿下东北以后,就应该把关内的军队都撤入三海关,不同中国发生全面战争。原因是中国这么大,毕竟也已经相当的近代化了,中国是不可能被日本吞灭的,好比美国搞不下一个越南,苏联搞不掂阿富汗,意大利搞不掂埃塞俄比亚,不仅仅是日本国力不足以吞并中国,还有必然引起西方列强的干涉,最终导致世界大战。而毛主席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靠的韬光养晦,忽悠国民党,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一分抗日,两分应付,七分发展的”战略方针。蒋介石所犯的重大错误则是西安事变之后,应该断然否认在胁迫之下所接受的所有协议,武力围剿共军,或大军包围之下对其解除武装,在拆散共军以后把其并入国民党军队,就如同后来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是改编国民党投降军队一样。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正在急剧恶化,这些年来中国放弃了邓小平主席的韬光养晦策略,以美国为头号假想敌,本来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对美国这样的优质客户,中国不仅不知道感恩,反而利用对美贸易所赚得的美元顺差,专门支持美国制裁的反美专业户,如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等, 典型的“赚美国的钱砸美国的锅”,更过分的是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客户,中国不仅养一帮人整天骂美国,还养一帮人整天吹牛逼,“厉害了,厉害了”,“超过了超过了”,还有的帖子说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是“农夫和蛇”的关系,中美贸易战是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是在赌国运。
为了与美国争夺国际话语权,扩大影响力,在南海造人工岛并军事化,使得南海事态升级。同时还要在俄国传统势力范围搞劳民伤财的“一带一路”。现在中国和美国搞军备竞赛,俄罗斯一声不吭,坐山冷眼观虎斗,中国俨然如同中日战争再次陷入俄国的陷阱 - 俄罗斯挑动中国与日本恶斗,最后俄国在远东成为最大赢家。
中国历史上北宋的“联金灭辽”与目前的中美俄三角关系形势非常相像,那时辽国是老大,金国老二,宋国老三。不同的是美国作为中国最好的朋友甚至于恩人却被当成最大的敌人。请注意美国对中国从来没有领土要求,历史上也从没有欺负过中国,只不过美国作为国际警察在国际要中国有所不爽罢了,就为了这个“不爽“而把美国当敌人,却把俄罗斯当盟友。以下摘自百度: “从地域政治观点视之,尽管宋辽各视对方为敌国,但辽国毕竟是与宋和平相处达百年之久的“与国”,而新兴的女真则更具扩张性,辽国实际上已成为捍卫宋境的屏障。当时辽国君臣也感到宋、金夹攻辽的严重性,“遣肖客、韩昉为使臣,对宋奉表称臣,乞念前好。辽国派使臣到宋国,表示愿意向宋称臣,希望不要和金联盟攻辽。韩昉等见童贯、蔡攸在军中,直言女直蚕食诸国,若大辽不存,必为南朝忧,唇亡齿寒,不可不虑。“贯、攸斥出之。”
宋辽既为“兄弟之邦”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灭辽后会有更多更大的麻烦。这一点,甚至高丽国王也看得清楚。宋重和元年(高丽睿宗十三年,1118年)遣医官杨宗立等至高丽为睿宗王俣医病。王俣(朝鲜语:??)特地捎话:“闻朝廷将用兵伐辽,辽为兄弟之国,存之足为边捍;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业已然,愿二医归报天子,宜早为备”。“医还,奏之,帝不悦”,宋徽宗执意联金灭辽。北宋灭亡后,金在军事上的强势,使得高丽与南宋的交往颇多忌讳,次数、频度也减少。 宋徽宗宠信奸佞,昏庸暗弱,又被奸臣所欺骗愚弄,左右遮蔽迷惑,不能明辨是非。昧于当时敌我形势,只知贪进,不知虑后,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对来自朝野上下,国内国外的好言劝告,根本听不进去,一味昏昏然,企图联金以灭辽,收取渔利。这无疑如虎羊商量着分果实,想平分秋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宋徽宗只知以书画娱情,根本不知周国之间均衡态势的重要,而昏昏然采取以弱益强,使强者更强的错误联金抗辽的方针,直至父子系掳北去,自食恶果,方才醒悟,但悔之晚矣,只有南望故国,以泪洗面,最终身死国灭,葬身羌虏。“
北宋的“联金灭辽”的悲剧发生以后,到了南宋,“联蒙灭金”的悲剧再次重演,那时金国是老大,蒙古老二,宋国老三。 历史学者对于南宋“联蒙灭金”的利弊很有争议, 百度说:“联蒙灭金是南宋末年临安朝廷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军事外交战略,以报靖康之耻。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年),金朝政权在蒙古和南宋的联合夹击之下终告灭亡,结束了宋金之间长达100余年的对峙。
但这一结果对南宋而言并非福音,因为继而面对的是比女真人更为强悍的蒙古人。蒙古人在灭亡金政权之后并没有停止南下的步伐,而是继续南进。将灭亡南宋政权作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事实上,南宋政府一直在根据时局变化不断调整对蒙对金的策略,而“联蒙灭金”决议的出台也是几度峰回路转,最终在很多意外事件的促成下,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联蒙灭金的道路。而且从过程来看,南宋政府并非不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最后走上“联蒙灭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种“两害相较取其轻”的无奈。“
但我认为当时唯一正确选择是维持三角关系的稳定,能拖多就算多久,蒙古作为文化和制度落后的野蛮民族,“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果采取一些手段不使金国速亡,这种格局拖上几十年,如首领的死亡,其内部或许发生内乱,那样南宋或许不至于走向彻底的灭亡。
《阿房宮賦》是晚唐詩人杜牧的作品,结尾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看看现阶段的中国人的陋习,很多都可以从这两本书里找到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