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闷闷不乐、愁眉苦脸、怨声载道的老年人,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伤感和着急。上了年纪之后,人是很难改变的,加工处理信息的模式已经形成,虽然也有可能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但是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在渐渐减少,“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顿悟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朝夕之间这么短暂,甚至还来不及体验体会“道”,生命就消逝了。所以带着忧伤、怨气走入人生的暮年,非常让人遗憾。
以前看埃里克森的理论,只关注幼儿、儿童阶段,最近略微看了中年阶段,了解到这个阶段人要经历一个“爱心关怀VS自我关注(Generativity VS Self-absorption)的危机,收集了一些关于“自我关注(Self-absorption)”的资料,发现,如果人能在中年阶段转化“自我关注”的危机,老年生活一定会好过很多。我一向觉得,吃饱穿暖之后,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因素就是:同样一件事,看你的大脑如何加工,如果你积极乐观、体谅别人,快乐会加倍,生活就会愉快很多。
下面是一些如何化解“自我专注”行为的方法:
1. 不要再期望别人的认可和赞美了(Stop wanting or expecting praise)。
如果过了35岁,做事的动机还是为了获取别人的认同和赞美,那么你就真的是过度“自我关注”了。偶尔地,把得到的赞美当成一个惊喜也算正常,但如果为此而生,而且觉得自己一定要赢得别人的认可,你就是在浪费生命了。
看了星爷在13年接受柴静访问时的一个视频,他说“假如我可以再重来的话,我就不要那么忙了……干我喜欢干的事,因为在那个时候,在我的印象当中,就是只有工作,但是其实突然间你到现在就发现,我现在已经是五十岁了,有些事情,我好像还没有好好地做过。”看完这段,觉得他挺幸运,至少在65岁之前想到了这些事。
2.接纳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做事 (Be flexible about different ways of doing things)
如果你觉得你做事的方式是最好的,那么一定会很难接受其他人的方法。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做同样一件事,如果你不喜欢别人的方式,那么你真的应该学习如何灵活变通了。经常真诚地夸一下别人的方法会让你在面对新事物时心态更宽容、更开放。夫妻之间、晚辈和长辈之间做事的方式都会非常不同,我个人的原则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是丈夫带孩子,我就会去发现、尊重且欣赏那些自己无法做到的点,这样带出来的孩子也会平衡爸爸和妈妈的能量。
3. 不要再嫉妒别人了 (Let go of jealousy over others’ accomplishments)
过于“自我专注”的人一般很难做到替别人取得的成绩而感到高兴。在你的圈子里如果有人得到赞美和认可,无论是你兄弟姐妹取得好成绩还是你的同事圆满完成了一个项目,你都应该为他们感到高兴;如果你还有嫉妒、生气,疑惑为什么自己没有得到好评,你应该多反思自己。嫉妒是一种非常浪费自身能量的事,而且嫉妒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你不相信个体的差异。其实每个人非常不同,擅长的事也是有限的,真诚的为别人点赞也是认可自身特别价值的好途径。
4. 记住一些亲人朋友的生日、纪念日或者其他重要的日子 (See if you remember birthdays, milestones, or other important events in other people’s lives)。
如果你经常忘记亲人朋友的生日、纪念日,很有可能是你太自我了。因为我们都很忙,偶然忘记会还比较能理解,如果经常忘记,那就要反省了。如果自己组织能力不行,就要多想些办法帮助自己;如果有注意力缺陷症,那就不是过度“自我关注”的问题了。
5. 和各种性格的人交朋友 (Develop friendships with a variety of personalities)。
过于自我专注的人一般不喜欢和外向的、有很多朋友的人交朋友。他们不喜欢和人争夺注意力,他们不喜欢待在有吸引力或者美貌的人旁边。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这个倾向,最好是培养一些和各种性格的人交往的能力,时间长了,你就发现自己可以和各种性格的人相处。
总结起来,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无论受到赞美还是批评)、接纳别人的做事方式(如果能欣赏就更好了)、真诚地为别人的成绩点赞、和各种性格的人交朋友。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会发现,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发现生活的亮点,而且快乐与否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在65岁之前学会积极加工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因为这样才有可能早“闻道”。
我的微信公众号: 家庭心理健康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