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子女坛关于游戏的讨论发言。
我家男孩很小就开始玩游戏。三岁还是四岁的生日礼物是一台任天堂连带一个游戏盒。不是我买的哈,是朋友送的。
后来慢慢地游戏机,游戏盒/游戏盘就多起来了。最多的时候大约有四五十个游戏盒,游戏盘。三,四年级时他开始玩电脑游戏,比如Diablo,这个是限制级的游戏,不过那时候游戏还没有明确标级,我迷迷糊糊的也就放任他玩了。
不仅他玩,我也玩。我觉得两个人一起玩比较有共同语言,而且也便于管理。比如说马上要吃晚饭了,他在玩游戏,妈妈在那边喊话:马上开饭了,别玩了。他回话说,好好好,等我打完这一级,save了game就来。老爸一听觉得有猫腻,就过去了:不行,打完这一级还要好长时间呢,你往右转,那边有一个save box,赶紧save了准备吃饭。内行话,他没有理由拒绝,就停了。
后来电脑游戏玩多了,开始game modding(游戏改编),主要是Diablo和AOW。这就有点编程的意思。那时我们全家都是他的试验员(主要是我)。
高中学了编程开始学写游戏软件。不过打游戏也一直没停过,基本是自己控制的,所以我也搞不清楚每天花了多少时间。
上大学时刚分配好宿舍就和室友商量好了,游戏机电视机等等,你带什么我带什么。
上大学后、工作后就不知道他在游戏上总共花了多少时间了。只知道他在编程上花了不少功夫,估计打游戏就不会太多了。不过他对游戏的热情一直不减。网上有游戏的event,他会告诉我们一起上网看。今年年初的Awesome Games Done Quick我们全家都(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看了,里面有几个游戏,super mario,zelda,final fantasy 等等,都是我和他一起玩过的。这个event是为医学和动物保护筹款的,他也捐了(听到主办方报出他的名字)。
是不是我和他一起玩培养了他自控的好习惯?
或许我扼杀了一个游戏天才?
不管怎么样,他对游戏兴趣和由此开始编程的能力还是给他带来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去年,经过七年的坚持和努力,他编的Arimaa棋的电脑对弈程序战胜了人类棋手。
Arimaa是小棋种,和象棋围棋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像他这样的业余爱好者也可以插一脚。
http://arimaa.com/arimaa/
他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研究Arimaa电脑对弈程序,编写了第一个Arimaa对弈程序,得了电脑对电脑比赛亚军。当时他比较狂,第二年做了改进,踌躇满志要得冠军。没想到竞争激烈,别人进步更快,他连名次都没有得到。大学毕业那一年,借写毕业论文之便,大改了程序,终于取得了冠军。论文也得了奖(和指导教授合得5K)。不过那时候的电脑程序在人类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Arimaa也是EXPTIME的复杂性。Branching factor很大。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me_complexity
(其中第41个引文是他的论文)
这几年他一直在对他的程序进行改进和training。家里有一台电脑24小时运行,还租了云计算。去年他程序的棋力有了大突破,在正式的Arimaa Challenge中战胜人类棋手。历史上首次。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Arimaa
按规定S必须提交一篇论文给国际电脑游戏组织(ICGA),他的胜利才能得到承认。
ICGA Journal, Vol. 38, No. 1
这一期期刊的内容几乎都是关于这个事件的。
https://chessprogramming.wikispaces.com/ICGA+Journal#38_1
也算为电脑游戏人工智能的进展尽了一点力。12K奖金他捐给Arimaa Community。
他的母校,John Pauls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s在校友profile上也记录了这件事。
https://www.seas.harvard.edu/news/2015/08/alumni-profile-david-wu-a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