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残阳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 是将来的历史, 我们不纠缠历史,我们创造历史!
个人资料
苍山残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滑稽,为侬搭搭“脉” ZT 朝花时

(2016-09-14 10:10:37) 下一个

上海滑稽艺术自有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和艺术遗产,但如果它自身不足以保持文脉的强壮和艺脉的平台机制,就有可能被其他艺术和社会欣赏力量去中心趋势而降解。 

■ 由各类独脚戏名家个性支撑的滑稽戏文脉,向市民传递了滑稽艺术魅力,但作为剧种的滑稽戏,毕竟需要遵守讲究整体文学、约束舞台演艺的编导演一体的规制。不可否认,近年来上海滑稽艺术发展中,滑稽戏的成就高于独脚戏,但恰因大型滑稽戏统一的喜剧意志的影响,导致上海独脚戏个性种群数量的减少


■ 艺术欣赏群体的碎片化,必然导致上海滑稽艺术历史记忆的碎片化,这会进一步导致上海滑稽艺术欣赏传承成本的高企。放眼望,相声、小品、脱口秀、喜剧电影、网红段子等纷至沓来。上海滑稽艺术自有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和艺术遗产,但如果它自身不足以保持文脉的强壮和艺脉的平台机制,就有可能被其他艺术和社会欣赏力量去中心趋势而降解

 

滑稽是上海本土艺术瑰宝,发端于晚清民初,初盛于上世纪30年代,以其滑稽招笑来满足市民的文娱需求。上海滑稽拥有独脚戏、滑稽说唱、滑稽小品及大型滑稽剧等品种。它为上海的社会文化传播提供了滑稽艺术符号,凝聚着上海城市文化特有的艺术批判精神,其中的独脚戏和滑稽戏分别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促进滑稽艺术的健康发展,将影响到上海城市整体的文化建设。

 

上海滑稽文脉深受独脚戏浸润
 

各类叙事艺术的文学传统及创作规制,常被称为文脉。如苏州评弹“大书一股劲,小书一段情”即是文脉规制。上海滑稽的文脉脉络主要有四:一是流布于江南民间行艺的“说新闻”、“唱潮报”习性,翻唱城市生活潮流,细抠社会生活的滑稽性细节,向观众提供社会发展信息,就这一点来说,上海独脚戏与无锡阿炳的说唱、杭州杜宝林的“小热昏”有相似处;二是夸张描绘上海社会生活中“榫头错配”的滑稽情景,描绘社会文化建构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三是借各类滑稽故事和人物,表现城市文化某些品格、品质,批判大都市人贪婪、势利、刻薄等不良习性,以滑稽样式的表现来建构上海市民若干人格范型;四是着力建立滑稽艺术的社会认知力,培养市民在欣赏滑稽时对城市生活及人格异化进行审视的能力。


上海滑稽文脉素以翻唱社会新闻为主流,并以滑稽表现社会生活中欺凌与反抗、机智与愚钝、聪明与愚蠢、复杂与单调、学习与模仿、时尚与刻板、高傲与卑微等的矛盾落差为擅长。诸如《学英语》《骗大饼》《拉黄包车》《剃头》《调查户口》《开无线电》《打电话》等独脚戏,巧妙表现上海各色人等身份错置或身份互换后的滑稽情景,艺术地批判人分三六九等的异形社会。以此为基础,生成批判社会和人性异化的滑稽文脉。经过大量作品和艺术形象的积淀,上海独脚戏刻画出上海市民若干精神类型,如《三毛学生意》中的三毛、《阿福上生意》中的阿福、《调查户口》中的辛梅友、《关盲》中的瞎子等,建构起我国城市滑稽艺术特有的文学场景文本和艺术形象序列的文脉。

早期的独脚戏受到小热昏影响

无锡评曲说唱

 

自1942年滑稽戏《一碗饭》开始,独脚戏衍生为滑稽戏。鼎盛时期,上海曾同时有40多个滑稽剧团演出。在保留独脚戏演出同时,上海滑稽戏先后涌现了《三毛学生意》《方卿见姑娘》《大闹明伦堂》《七十二家房客》《笑着向昨天告别》《活菩萨》《如此爹娘》《满园春色》《阿Q正传》《甜酸苦辣》《性命交关》《路灯下的宝贝》《阿混新传》及近期的《今天他休息》《我的床我做主》《触底反弹》等大戏力作。独脚戏属于曲艺,而滑稽戏既称“戏”,则更多带有戏剧属性。喜剧的戏剧性文脉,多在于通过整体戏剧冲突表现庸人扰的可笑,如莫里哀喜剧《吝啬鬼》、卓别林电影《大独裁者》,以及近年“囧”系列电影。但上海滑稽戏文脉却被独脚戏文脉深深沁透,其特点是在喜剧叙述中着力表现故事主人公身上的滑稽性因素,尤以表现其个人意识与行动的平衡与反差为擅长,例如《满园春色》《阿混新传》《总算认得侬》《毛里有病》等滑稽戏对主人公角色行为的设定,都带有鲜明的独脚戏特征。


整剧式滑稽戏毕竟需要遵守讲究整体文学、约束舞台演艺的编导演一体的规制,因而,独脚戏个性因素不能充分发挥。于是,上海滑稽文脉中个性张扬的机制和整体编导演规范之间就有矛盾冲突。由独脚戏中各类滑稽家个性支撑的滑稽戏文脉,向市民传递了令人目不暇接的滑稽艺术魅力;而来自滑稽戏的统一喜剧意志,则推高了上海滑稽的艺术形态,但它是否约束了上海滑稽文脉的多样化生成?如何把上海滑稽艺术文脉,合理编织进独脚戏和滑稽戏的传承中,应该加以深入讨论和研究。

 

 

艺脉种群,没有数量就没有个性
 

 

艺脉,指艺术样式的物理表现规制及技艺序列中的习性,如苏州评弹有“说、噱、弹、唱、演”的艺脉,李润杰创造了快板书“平、爆、脆、美”的艺脉。上海滑稽不仅有整体脉系,且滑稽家靠个性自成艺脉并各尽其能,如王汝刚在《海派滑稽》书中介绍有老牌滑稽、社会滑稽、潮流滑稽、叫花滑稽、马褂滑稽、摩登滑稽、元老滑稽、方言滑稽、快口滑稽、麒派滑稽、冷面滑稽、文化滑稽、马甲滑稽、神童滑稽、唱功滑稽、文明滑稽、时尚滑稽等脉系。滑稽艺术若没有一定数量的艺脉种群支撑,艺术样式可能会被环境降解,曲艺史上不乏其例。


滑稽艺脉种群数量对艺术文脉的支撑作用,不可小觑。上海独脚戏博采唱潮报、小热昏、卖梨膏糖、新剧、文明戏、趣剧、笑话、潮流说唱、苏滩等艺术特点,成就一门“杂糅艺术”。对于同样的题材,独脚戏演员张扬自身艺术个性,赋予表演以独特的个性趣味,并在与其趣味相投的观众之间形成创作欣赏的良性循环。钱程主编的《上海滑稽丛书之三·上海滑稽三大家》,曾对初始阶段上海滑稽三大家徐半梅、丁怪怪、张冶儿,初盛阶段三大家王无能、江笑笑/鲍乐乐、刘春山,鼎盛阶段大家姚慕双/周柏春、杨华生/张樵农/笑嘻嘻/沈一乐以及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等的艺术个性,他们跟社会相向趣味间的交互,有详细介绍。从中可见独脚戏的艺脉核心机制有二:一是以独脚戏的艺术个性承载作品内容,进行社会交往和沟通;二是上海滑稽艺脉曾有相当数量既有个性、又能自由竞争的艺脉种群,鼎盛时期曾有一百多档独脚戏演出并存,如此众多的滑稽演出组合都在拓展、编织和张扬滑稽艺脉个性,出了大量作品,为滑稽艺术文脉的传承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种群平台

姚、周档曾是多少上海市民最钟爱的独脚戏表演

早期的大型滑稽戏之一《三毛学生意》

滑稽戏代表作之一《如此爹娘》

早期大型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

《满园春色》里,姚周饰演比较重要的角色

 

之后,上海大型滑稽戏戏剧化的进程加快,“完整故事+人物故事中价值行为错置和冲突+颠倒的价值博弈被意外重置”的喜剧格式,逐渐挤兑了以强烈个性艺脉献演的独脚戏。如果说《三毛学生意》《七十二家房客》等滑稽戏还因有滑稽名家担纲,留有独脚戏艺脉表现的些许空间外,其后的《满园春色》《出色的答案》《路灯下的宝贝》《阿混新传》《今天他休息》《毛里有病》等作品,用整剧演出凸显大型喜剧的演艺意志,剧中主人公言行被严格设定。由演员个性主导作品含义的诠释,不为大型喜剧所允许。


不可否认,近年来上海滑稽艺术发展,滑稽戏的成就高于独脚戏,但恰因为大型滑稽戏统一喜剧意志的影响,导致上海独脚戏个性种群数量的减少,并影响着上海滑稽的社会欣赏力量对艺术发展的支撑

 

上海滑稽要防止在“碎片化”中被降解
 

艺术应与时俱进,一如本土滩簧升格为申曲又升格为大型沪剧。但原有艺术形态及机能也可能因此被弱化甚至解体,解体后,原有艺术可能作为结构部件被保留在更成熟的艺术样式中。一度流行上海的苏滩和小热昏等,就被降解并被保留在滑稽艺术里,已难以独立成形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型滑稽戏代表作《阿混新传》

最新滑稽戏目《今天他休息》

 

讨论上海滑稽艺术发展的升格和降解趋势,应研究上海滑稽艺术欣赏的社会选择。上海滑稽为市民喜闻乐见,但在不同阶段,滑稽的社会欣赏对象对滑稽发展的助推力不一样。上海滑稽追求娱乐性,有很强的聚集社会族群认同感的社会文化机制。例如,清末民初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上海,本也是在移民潮中快速堆积而成的上海城市文化却往往俯视外乡者,发现后来者不适应上海城市文化的言行,就加以调笑。当然,市民包括外来者也会以滑稽口吻调侃和嘲笑上海城市文化中的伪善和恶习,在《警察与小偷》《盯巴》《各地堂倌》《新老法结婚》《买大饼》《黄鱼调带鱼》等作品问世后,上海集聚起大量滑稽艺术(表演和消费)人口。上海滑稽艺术只要触及有关幽默、机敏、聪慧、渊博、愚笨、僵化等涉及文化差异与价值差异的话题,以及贪婪、势利、刻薄、自作自受等滑稽讽刺话题,就会迅速积聚大量社会学家与欣赏者。上海城市生活的流动性和社会阶层间的文化阶差,形成了个性指向多样、且更新快速的社会欣赏选择,如果上海滑稽艺术数量不够多、节目更新不快,社会欣赏人口就会衰减,滑稽艺术欣赏者给予艺术发展的支持也会减弱,艺术土壤的肥力便相应衰减。


当下,上海滑稽原有的社会各阶层受众群体和艺术欣赏聚合机制正被解构。其中,上海各类艺术供给和相应的媒介传播,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巨大增长,电视情景喜剧《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红茶坊》《开心公寓》《噱战上海滩》等对于剧场里的上海滑稽艺术票房产生了强烈冲击,优酷土豆及爱奇艺等视频文艺,又对电视广播滑稽艺术形成另一波冲击。尽管滑稽艺术仍是上海市民所爱,但人们欣赏滑稽艺术的路径多了,上海滑稽艺术的剧场演艺方式逐渐被电视台滑稽情景喜剧、滑稽广播剧等降解,进而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降解。尤其在80、90、00后等年龄段市民被网络文艺“去中心化”持续影响后,已难以被滑稽艺术剧场演出和大众传媒传播所整合召集。难以否认,上海滑稽艺术的社会欣赏土壤如今正在碎片化,这是必须正视的问题。艺术欣赏群体的碎片化,必然导致上海滑稽艺术历史记忆的碎片化,进一步导致上海滑稽艺术欣赏传承成本的高企。放眼望,相声、小品、脱口秀、喜剧电影、网红段子等纷至沓来,上海滑稽艺术自有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和艺术遗产,但如果它自身不足以保持文脉的强壮和艺脉的平台机制,就有可能被其他艺术和社会欣赏力量去中心趋势而降解。

 
情景喜剧《红茶坊》是滑稽触“电”代表作

噱战上海滩》为代表的电视滑稽剧,尽管名家荟萃,但真的是拯救滑稽下滑的良药?

 

作为对上海滑稽艺术发展的对策建议,我们能不能适度强化上海独脚戏和滑稽戏的分类建设,繁荣独脚戏艺术个性的种群数量,提升滑稽戏文脉的建设水平;均衡上海滑稽艺术不同文脉和艺脉在创作与演艺上的合理交互;改良上海滑稽艺术社会土壤结构,促进上海滑稽艺术再度繁荣。上海滑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对它的生存繁序、继往开来有新的、更有力的作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