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残阳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 是将来的历史, 我们不纠缠历史,我们创造历史!
个人资料
苍山残阳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沈志华的一派胡言,评沈志华对抗美援朝的错误论。述介绍新书 《这才是战争》作者王正兴

(2018-03-18 17:50:07) 下一个

国内第一本由解放军现役军官针对普通读者阐述战争战术基本原理的开山之作

    书稿出版前,已经在普通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追捧,评价该书“没有虚话套话,没有故作高深,处处真知灼见,用平实的语言让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解放军基层军官所掌握的那些战争战术的奥秘”
    本书透过全新视角解读战史、战例,诠释战术理论,全书共精选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22个经典战例,以全新角度深入解读长平之战、巨鹿之战、长津湖之战、费卢杰之战,揭示马其顿方阵、德军渗透战术、美军“脱离战术”等战争战术的奥秘,用诙谐流行的语言打开了了解战史、理解战术、学习战争的新窗口。本书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故事精彩纷呈,分析理性深刻。
 
今天摘选 其中有关批驳沈志华之流的烂言。
 
上一节我们具体分析了当时的一些史料。我们说到,沈志华在他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说到:毛泽东设定了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因此我们中国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付出了多余代价。于是,沈志华先生指出,“毛泽东以其与国民党作战的经验盲目地认定,中国军队一个战役即可消灭美军几万人”,“当中国军队带有偶然性地进行了两次非常成功的运动战以后”,“毛泽东本人也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毫不怀疑其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而他说的毛泽东设定了超越现实的战略方针,就是“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

 

沈志华是仅仅凭毛泽东给斯大林的一份电报就做出这样的结论,这恐怕不是正确的研究方法。为什么只拿一份电报出来说事呢?至少要把能找到的资料综合起来分析吧。

 

事实上,沈志华也列举了其他资料。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沈志华的“神逻辑”,我敢保证普通人绝对看不懂。反正我是笑死了。

 

沈志华认为:“毛泽东在未与美国开战之前就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在最短时间内消灭或驱逐美国军队。”原因在于:

 

1、沈志华说,“毛泽东以其与国民党作战的经验盲目地认定,中国军队一个战役即可消灭美军几万人。”沈志华煞有其事的在后面注释,出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539页。

 

我就想说两个字:捏造!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539页所载的文件是《关于决定派军队入朝给斯大林的电报》。别说539页,这份电报全文都没有“毛泽东认为中国军队一个战役即可消灭美军几万人”。

 

电报的原文是这样说的:“根据我们所知的材料,美国一个军(两个步兵师及一个机械化师)包括坦克炮及高射炮在内,共有七公分至二十四公分口径的各种炮一千五百门,而我们的一个军(三个师)只有这样的炮三十六门。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一九五一年二月才有三百多架飞机可以用于作战。因此,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一个美国军的把握。

 

随即毛泽东话锋一转,开始问斯大林要武器装备:“而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一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有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四个军对付敌人的一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即用二千二百门至三千门七公分口径以上的各种炮对付敌人同样口径的一千五百门炮),而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一个军。

 

沈志华根据最后九个字“歼灭敌人的一个军”捏造出“毛泽东以其与国民党作战的经验盲目地认定,中国军队一个战役即可消灭美军几万人。”

 

这是一个权威学者应该做的事吗?

 

不要脸。

 

2、沈志华说,“在得知苏联空军要在两个半月后才能出动时,毛泽东不准备改变战略方针。”沈志华煞有其事的在后面注释,出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556、559、560页。

 

对此,我想说四个字:断章取义。

 

沈志华截取的几句话都是出自毛泽东给周恩来的电报。可毛泽东怎么会给周恩来拍电报的呢?原因是,周恩来此时在莫斯科见斯大林,其中一项任务就是问斯大林要武器装备。

 

沈志华为啥不给读者交代背景呢?因为一交代背景,他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毛泽东的意思是对周恩来说,你赶紧把武器装备弄来,等你弄来以后,“在我军装备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军具有压倒的优势条件之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即在六个月以后再谈攻击问题。

 

集中优势力量,再去打击敌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啊。

 

怎么莫名其妙成了沈志华来论述“毛泽东制定了错误的战略方针”的论据了呢?

 

不要脸。

 

3、沈志华说,“尽管毛泽东这时提到了一个与后面战争命运攸关的问题,即‘迫使’美国与中国进行外交谈判的可能性,但他对这种前景似乎并没有寄予很大期望,在毛泽东看来,美国政策的改变只会出现在几个美国师被歼灭之后。”因此,“毛泽东在未与美国开战之前就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在最短时间内消灭或驱逐美国军队。”沈志华煞有其事的在后面注释,出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588、589页。

 

哈哈哈哈哈,我想说的是,对于权威学者的荒唐逻辑,对不起,我说错了。对于权威学者的精妙逻辑,我们应该膜拜。

 

哈哈哈哈,这是多么神的逻辑啊,我滴个神啊。

 

沈志华认为:之所以毛泽东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在最短时间内消灭或驱逐美国军队,是因为毛泽东对与美国进行外交谈判不抱期望。原因是毛泽东认为,美国人愿意谈判的可能只会出现在几个美国师被歼灭后。既然不抱期望,那么就说明沈志华认为毛泽东觉得志愿军没有能力歼灭几个美国师。

 

所以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毛泽东觉得志愿军没有能力歼灭几个美国师,所以毛泽东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在最短时间内消灭或驱逐美国军队。言下之意就是毛泽东脑子有问题,是的,沈志华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真是大神。哈哈哈。这种自相矛盾的言语是怎么被一个权威学者说出来的呢?我表示,尔等草民不理解权威大神的逻辑,是因为你们太蠢了,没文化,没知识,没智商。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

 

毛泽东在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是这么说的,“我们认为既然决定出动中国军队到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第一,就要能解决问题,即要准备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

 

但是,10月23日,毛泽东在《关于朝鲜战局问题给彭德怀、高岗的电报》中指出:“如果我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敌人虽有大量飞机仍不能给我太大的杀伤和妨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据点,即是说,除平壤、元山、汉城、大邱、釜山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我无飞机无法进攻外,其余地方的敌人都可能被我各个歼灭,即使美国再增几个师来,我也可各个歼灭之。如此便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或者待我飞机大炮的条件具备之后把这些大城市逐一打开。如果敌人飞机对我的伤亡和妨碍大得使我无法进行有利的作战,则在我飞机条件尚未具备的半年至一年内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

 

这里有两点:一、毛泽东对斯大林说的和对彭德怀说的完全不同,这很容易理解。毛泽东给斯大林发报是要武器去的,我们既然准备在朝鲜消灭或驱逐美国人,你斯大林就得给我们相应的武器装备。这是对外的说辞。

 

而毛泽东给彭德怀的电报是跟自己人说的,里面讲了两个意思。一个意思,要是能打美国人,就争取打开外交谈判的大门。这句话已经充分说明了,毛泽东根本没想过要在朝鲜消灭美国军队。新中国百废待兴,哪里肯为了朝鲜去投入我们太多的力量,花费太多的精力,打得美国人肯谈判就行了。另一个意思,如果美国人太强,我们装备到不了位,就要准备长期作战了。

 

二、前述又顺便打了沈志华的脸。毛泽东都说的很清楚了,“如果敌人飞机对我的伤亡和妨碍大得使我无法进行有利的作战,则在我飞机条件尚未具备的半年至一年内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

 

哪里有沈志华说的“毛泽东确定的战略方针是在最短时间内消灭或驱逐美国军队。”的影子呢?

 

让我再次膜拜权威学者的“神逻辑”。

 

4、沈志华说,“当中国军队带有某种偶然性地进行了两次非常成功的运动战以后……毛泽东本人也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

 

这里也分两点。首先,我不得不遗憾地指出,沈志华作为一名朝鲜战争的权威学者,他是不懂军事的。我们赢得第一次、第二次战役的原因,已经在之前的连载全部分析过了,这里不做复述,至少有一点,我们赢得胜利,不是带有偶然性,完全是因为毛泽东和彭德怀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及志愿军将士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沈志华非要说成是运气成分,恐怕西方人也不会同意。也许沈先生比较喜欢西方人,可是我必须告诉他,西方人认为,战争是科学,存在着基本原理和规律,若能够好好地运用,差不多总是可以成功的。

 

后一点,毛泽东是否盲目乐观?我们就要结合即将开始的第三次战役来看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