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际暑气未消,秋拍预热已悄然而至。对全球而言,中国艺术品秋拍季最先登场的首站便是纽约。今秋有一重要消息不胫而走——受大都会博物馆委托,纽约佳士得将推出一批馆藏中国瓷器。可谓一石掀起千层浪,此消息很快引起圈内广泛热议,部分外泄拍品已经刷爆朋友圈。未拍先热的兆头是否预示纽约将迎来火爆的艺术周?佳士得又再将迎来人头攒动?毕竟,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百年前的旧藏、著名人物捐献……任何一条信息都能吊足收藏者的胃口,那么人们更关心的是此次大都会究竟释出了那些藏品?作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要集体出售呢?
大都会都在卖什么?
佳士得纽约中国瓷器及工艺品部资深专家玛格丽特(Margaret Gristina)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说:“此次非常荣幸地接受到大都会的委托,这次大都会释出的拍品一共是501件中国瓷器。‘美藏于斯’专场拍卖的委托品均是由大都会博物馆选出的,囊括了从高古到明清各时期的陶瓷作品。我们以估价为基线,当然也会考虑到稀有度和艺术性,将其分为两种出售方式:一种是以传统的实地拍卖方式进行,计有203件,估价从600美元到90万美元不等;另一种方式采取网拍,计有198件,其中很多拍品以无底价起拍。这样的划分是充分考虑到了不同需求层次的藏家,为他们提供有差别的机会。一般来说,我们的网拍是不做预展的,但因为这次是大都会的作品,因此500多件作品将在纽约艺术周期间公开展示。”
大都会提供的信息显示:本次释出藏品的大部分是来自19至20世纪著名经济学家、慈善家的捐赠,他们包括John D. Rockefeller Jr., Samuel Putnam Avery, Bernard Baruch, Mary Clark Thompson and Mary Stillman Harkness。同时佳士得专家还专门精选了10件最有意义和具代表性的作品,有的还多少附着了相关的身份证明,在以飨收藏爱好者的同时,读懂它们的身世更重要。
雍正粉彩瓜果牡丹纹盘——东方陶瓷的最初赠礼
大都会最早期购置一批重要的中国陶瓷,其中就包括本次拍卖的雍正粉彩盘(拍品编号926)。它们来自于塞谬尔?普特南?艾凡礼(Samuel Putnam Avery,1822-1904)的旧藏。他本身是雕刻师,同时也是收藏家和古董商,经常充当其他藏家的顾问。后来他彻底放弃商业雕刻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以荷兰绘画和法国风景画为主的收藏和买卖活动中。据悉,在1900年,艾凡礼将其珍藏的十九世纪欧美蚀刻版画和石版画赠予纽约公共图书馆,一举奠定了该馆版画珍藏的基石。此外,他还将一批重要的建筑典籍捐予哥伦比亚大学。
艾凡礼也是大都会博物馆的创馆信托人之一,馆内1300多件陶瓷 (绝大多数源自中国),都是1879年前后从他那里购入的。人们在1907年的一批老照片中能够看到,艾凡礼的陶瓷珍藏正在馆内二楼大厅展出,该厅坐落于理查德?摩里斯?亨特 (Richard Morris Hunt) 担纲设计并刚刚落成的新翼。艾凡礼的中国陶瓷珍藏以明清作品居多,这是当时收藏界的主流。
康熙五彩麒麟纹长颈瓶——曾为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最爱
据悉,洛克菲勒对施以五彩、墨彩及黄彩的釉上彩特别青睐。的确,他最早购藏的两件作品均为以黑彩为地的瓶子,他曾提到:“我对此类作品一见钟情,之后又接连购买了类似藏品。”洛克菲勒于1960年去世,他遗赠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中有好几例近似的中国陶瓷。其中两件五彩瓶将亮相今年九月的纽约佳士得拍卖会。此五彩麒麟纹长颈瓶曾经也是摩根的旧藏,身世显赫。
康熙霁蓝釉描金折枝花纹瓶——穿上了伊斯兰的银装
这件瓶子被镶口、镶嘴,颈部也加上两道装饰,饰件为银,锤碟而成,将一件康熙撇口瓶变成了希斯兰文化的军持。军持是一种盛水器,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在康熙时期,虽然有包括军持在内的大量定制外销瓷出口,仍然避免不了欧美人将中国瓷器改为灯座,西亚人将瓷瓶改为军持的命运。对于当时的西方人来说,可以拥有一件中国外销瓷也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康熙素三彩洞石花蝶纹海棠形双耳杯——洛氏家族的递藏
又是一件洛克菲勒家族的旧藏。洛克菲勒二世不仅是标准的石油公司的继承人,比起做商业,似乎更愿意去做慈善。他同样也是一个伟大的中国陶瓷的爱好者,尤其对釉上彩瓷器痴迷有加。这组瓷器是康熙时期素三彩瓷的代表。这种彩瓷始于明正德年间,到了康熙时期烧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并演化出了一种特别的蓝绿色调,雅致异常。
万历绿地黄彩开光云龙纹罐——稀罕的明代喷张的龙
这是一件万历时期在绿地上施以黄彩的作品。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渐收至圈足,底部有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罐外壁绿地黄彩装饰,肩部饰变形莲瓣纹,腹部4个灵芝形开光内均饰云龙纹,开光四周分别以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等八吉祥相隔。八吉祥图案含有佛法无边,神通广大,普渡众生,如愿吉祥之意。
两件康熙豇豆红瓷器——美人醉,醉煞人
一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近底处凸雕一周细长的菊瓣纹,故称菊瓣纹柳叶瓶。另一件小口微撇,圆唇,短颈,半球状腹,圈足,腹部釉下划花出等距离的三个盘形蟠螭纹,称太白尊。豇豆红是康熙时期非常独特的一种工艺,属于高温铜红釉品种。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氧化还原不同而在红色中形成绿色苔点。因恰如豇豆颜色而得名。豇豆红又名“美人醉”,取的就是这红色釉中泛绿斑的缺陷美。由于烧制是在氧化还原气氛下完成,成品的釉色非常难以把握和控制,所以康熙时期豇豆红的存世量很小,且以小件器居多,文房最胜,而且自从它诞生的一刻起,就被皇家及文人墨客所追捧。本次两件器物,一件造型高挑秀美,一件敦厚滋润,都是历代收藏大家珍之又珍的品种。恰如民国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中描写的一般:“莹润无比,居若鲜若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
雍正粉彩花蝶纹杯盘——有清一朝最精致的彩瓷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有资料显示,在康熙时期,当基督的传教士把氧化过的红颜料带到了中国,让中国的制瓷工人得以发明出了粉彩。粉彩因其色彩多变而受到了欢迎,康熙晚期创烧,到了雍正时期臻于巅峰。
此对杯盘可以看成一杯一托盘,铁红花卉纹地作六边形、菱形和圆形开光,开光内粉彩绘当时最流行的纹饰之一花卉蝴蝶纹,艳丽不失典雅。
乾隆粉彩庭院戏马纹盘——登峰造极,极尽奢靡
釉上彩发展到了乾隆时期,一改前朝的以淡雅的蓝绿色调为主,发展到以宝石红及粉色为基色的奢靡阶段。这时期的彩绘经常看到三种新的颜色:半透明的宝石红色、不透明的白色和不透明的黄色。本例便是乾隆粉彩的一个代表,正是因为诸种彩色的多样化运用,才将这一骑马的场景绘制的惟妙惟肖。
17至18世纪青花——特殊器型争奇斗艳
青花在元明可谓达到了巅峰,明清之交的17、18世纪,对于外销市场来说,青花不仅以它的色调赢得好评,还以多种造型制式广受青睐。这三件青花瓷都源自上古时期青铜花觚的造型,然而一个忠实于原物,另两件一为竹节形,一为方足,这反映出那个时期审美的多元趋势。
为什么会出售馆藏?
出售馆藏对于大多数博物馆来说都是颇为争议的一个敏感问题。在欧美虽然没有国家法律干涉此事,但是每个博物馆就此都有相关的政策。美国博物馆协会就明确要求: 出售藏品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解决经济问题——出售馆藏只能用于购买新的艺术品、保护和修缮其它藏品。而对于艺术类博物馆的要求更为严格:出售藏品的目的必须限制在为了购买新的艺术品。
据佳士得专家玛格丽特介绍:大都会处理藏品主要是为了丰富其购买资金。这批500多件的作品都是大都会自己挑出来的,大多是因为博物馆里已经有了重复的作品,如这个豇豆红菊瓣瓶。另外还有很多稍有残疾问题或者质量一般,不符合大都会收藏瓷器的标准。